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20100919 看見人情味 太5:13~16

看見人情味

這一段有關光和鹽的比喻經文,相信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這段經文常常有傳道人引用,因為這段經文的記載很能夠讓人深省,我們都知道,耶穌在傳福音的時候,常常用這種大家所熟知的人事物來作比喻,來讓當時的人知道天國的奧秘。所以每次讀經讀到四福音書的時候,我都對耶穌所說的比喻有深刻感動。

所以今天藉著這段經文,讓我們一起用屬靈的眼光,來看見基督徒的人情味,我們一起低頭禱告。

壹、你們是地上的鹽

在馬太福音五章13節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 5:13)耶穌一開始就明確的告訴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這是一個身份的確認,這也是告訴我們基督徒應當知道的事情,就是要有像鹽的功用。

甲、鹽能調味

鹽,是我們每天所不可或缺的調味料,在我們吃的食物裡面一定都含有鹽分,如果食物裡面沒有鹽,再怎麼高級的食品,都會索然無味。但是即使如果是最普通食材,用了鹽之後吃起來就特別有味道。

小時候母親都會種一些小黃瓜、大黃瓜在家裡田地的旁邊,每次在田裡工作到了休息的時候,她都會摘一兩個黃瓜,削了皮、切成塊然後灑一些鹽,就成為我們的點心水果。雖然黃瓜咬下去都很脆,但是有加鹽的黃瓜,咬下去是脆的有味道。

這是鹽的功能,所以,鹽能調和是因為它本身就帶有特殊的功能,而這功能是別人需要它的地方。而我們基督徒呢?耶穌對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是因為我們身上也有著讓生命調味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的信仰。信仰是我們生命的調味料,如果沒有了信仰,我們會覺得人生無味,活著沒有意義,不管作了多少善事沒有終極目標讓我們內心有所依歸,都會覺得人就是一輩子而已,有高超的倫理道德是一輩子,當壞人作禽獸也是一輩子,沒有什麼兩樣。

但是就是因為這信仰因子,就是十字架復活永生大能,在我們生命裡面作了調味的工作,使得我們原本要進入死亡的生命,轉而進入永生的活潑道路中。這是一個無法用宗教角度來理解的信仰,但是也只有選擇願意進入之後才會明白。所以我們作為基督徒,有著要在這世上作調和的工作,那是因為我們所信的道當中,本身就有付出、奉獻的特質,才能成為別人的需要。

但是要怎樣成為一個被別人需要的人呢? 簡單的說,就是去滿足別人的需要,當然我們不是有求必應,也不可能滿足別人所有的需要,更不是沒有原則的去滿足別人。我們最基本的是在一般生活中,做一個被需要的人。所以我們要成為被別人需要的人,就要行出真理當中付出以及奉獻的特質,就是將我們從上帝所得的豐盛,願意分享我們的豐盛給別人。

乙、鹽能防腐

因此說到鹽能夠調和是因為它本身所擁有的特殊味道,有著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的成分,所以大家都需要它。但是鹽還有另一個功能,就是具有防止腐壞的功能。我相信我們都吃過醃製的東西,對於醃製物品的第一印象是「它很鹹」,那是因為用了大量的鹽的緣故。

我們原住民各個族群都有一些醃製的食物,阿美族叫做「希酪silao」,排灣族叫做「valeng」。說到「希酪shilao」,這是阿美族很有名的一道菜,但是不是每個阿美族都喜歡吃。這「silao」就是把山豬肉切成塊之後,用大量的鹽抹在肉的外表上,然後在放進容器裡面儲藏起來,大約醃個一星期左右,就可以食用。

用鹽醃製它有兩個好處,第一它能放得長久,第二它能減去豬肉本身的腥味。所以我們阿美族只要講到「希酪silao」,都一定會知道這是我們相當出名的一道菜,就因為它鹹,所以可以吃上好幾碗飯。這是鹽它另外一個特殊的功能,就是可以改變另外一個物質它本身的特性。然而就因為鹽它有防腐的功能,所以鹽不但具有調和的作用,它也有著長時間的穩定性。

而耶穌告訴我們說:「我們是世上的鹽!」,那是因為我們信仰的生命裡面有著鹽的特質。作為基督徒,我們和耶穌基督的關係就如同鹽與其他物質的關係一樣,一旦我們的生命與耶穌基督有所調和,就具有防腐的功能。這意思就是說我們在世人中間,必須要有所分別,不與罪惡同流合污,不在罪中有分,防止道德的淪喪,這些都是我們與耶穌有了密切關係之後所產生的防腐作用。

但是耶穌直接了當告訴我們「你們是世上的鹽!」我們要在社會上產生防腐的作用,我們要成為社會的良心,這不是說我們作好就好了,這還必須要我們多去付出,多關心我們的社區我們所在的地方。因為既然是鹽,我們活在這世界上自然就應該發揮出「我們是鹽」的功能出來。是鹽還不夠,還必須要鹹才有用,鹹是因為我們本身的屬世物質已經改變,那才能影響人。

丙、無用的鹽無法再鹹

我們再回到五章十三節這一段經文,這裡說:「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 5:13)鹽會失去味道嗎?我們一般所用的鹽是海鹽,海鹽是用海水提煉出來,純淨而無雜質。在中東地區不像我們住在海島的居民,有海鹽可以用,他們大多不是礦鹽就是井鹽,當然現在的科技發達,制鹽的技術不再像以前一樣。

但是在耶穌當時的時代,他們家家戶戶都是使用這種鹽塊,這種挖出來的鹽塊,樣子很像拳頭大小的石頭,這石塊外層就包著一層鹽。據說他們這些鹽塊是每個人一個,吃飯的時候右手拿著菜,左手拿著鹽塊,先舔一下鹽塊再吃菜,這種吃法感覺有點不衛生。

但是因為這種鹽塊含有很多雜質,往往不是很純淨,所以如果碰到了水或是放在地上,就很容易失去鹹味。當鹹度沒有了這鹽塊就不再是鹽塊,而是石塊。既然失去了鹽的價值成為石塊,當然就是隨手丟棄到外面了。這在當時的巴勒斯坦家庭裡面,很稀疏平常的事,耶穌卻用這種眾所皆知的事情,讓門徒明白他們屬天的身份價值,就如同鹽一樣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所以鹽若失去了它本身的特殊功能,就成為沒有價值的石頭。門徒的屬天生命也是一樣,若身份失去了這生命的價值,就是失去了門徒的身份。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耶穌對門徒的要求,經文說:「鹽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 5:13

鹽塊失去味道是沒有辦法再讓它產生鹹味的,門徒的生命也是一樣,一旦失去了這身份的價值,人只會覺得這人不再具有資格擁有這個身份,自然是被人所摒棄。我們基督徒呢?如果我們貪愛世界,活在世界的嘻笑宴樂中,就好像失去味道的鹽一樣,發揮不出基督徒所應當有的角色,也就是為這世界保有一股清流,成為世界的良心,及需要的供給者。

因此耶穌說:「你們是世上的鹽!」,是要告訴我們活著就要活出鹽的特質,作調和以及防腐的功能,但是這也是要鹽和其他物質有接觸才能發揮效用,所以我們可以想一想,你和其他人有良好的接觸嗎?

貳、你們是世上的光

講完了鹽,耶穌又繼續在五章十四節向門徒講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太 5:14)一座城建造在山上,低處地方都會看見這一座城,尤其是到了晚上,街道燈火通明的時候,更顯出這座城的輝煌,這種建造在山上的城,很容易成為地方的指標,因此根本不能隱藏。

就好像聖城耶路撒冷,因為律法規定以色列人所有男丁,一年三次要到聖城朝聖,所以詩篇有些是朝聖者朝聖所唱的詩歌,只要注意旁邊的小字,你們會看到有寫著上行之詩。在詩篇一百二十二篇的經文,說他們這些朝聖者遠遠看見聖城就讚美說:「耶路撒冷被建造、如同連絡整齊的一座城。」(詩 122:3)這是他們從遠處所看見的景象。

當他們過了山頭,遠遠看見聖城耶路撒冷的時候,他們知道目的地快到了,這時候上行之詩就從他們這些朝聖者的口中出現讚美上帝的話語,這顯示出聖城出現在他們眼中是何等令他們雀躍、歡喜的一件事情。看見目的地這種感覺是很能夠讓人心裡面感到平安,因為知道所以心裡有這一份安定感而平靜。

耶穌用這種他們時常經歷的事情告訴門徒,他們活在世上就如同建造在山上的城,無法在世人的眼中隱藏,因此耶穌對他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是要他們成為世上的光,要他們在這些人當中成為那安定感的因子,不要隱藏身上的這一份屬天的價值。

感謝上帝,主耶穌不只是告訴門徒而已,他的話也不斷藉著聖經,在各時代跟隨他的人中傳遞出去。所以耶穌在這時代對我們說:「你們是世上的光」這光如同在山上的城無法隱藏一樣。

甲、燈不放在斗底下

主耶穌在馬太福音五章十五節同時提醒門徒說:「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 5:15)點燈是為了要看清楚,燈的放置位置,也必須要在明顯的地方才能照亮整個房間。所以點燈,是不放在斗底下的,若是把燈放在斗底下,這燈的光線只能照射在斗裡面的範圍而已。

這樣,燈的功能因為升斗的緣故而有所限制,沒有辦法發揮它本來的功能。所以在斗底下不是燈應該擺放的位置,而且把燈放在斗裡,燈就成為無用之物,好像失去了味道的鹽,對人沒有一點貢獻,與其如此不如不點燈放在櫃子裡成為裝飾品還好一點。

和合本在十五節翻譯作斗,NIV翻譯作類似大碗的容器,我覺得很有意思,其實在希臘文這個字應該說是「量器」,所以我們的和合本翻譯的還滿準確的。斗這種量器,在城市應該比較少人見過。

小時候在鄉下,一條水田的灌溉水大概有幾十戶的水田人家在使用,每到收割季節,就有負責管理灌溉水的人拿著斗去收費,怎麼收費呢?就是到每戶人家去收五斗的稻米,這樣逐戶所收到的稻米也有一兩百斗,也不少。

但是在思考這一節經文的時候,突然有一個發現,為什麼耶穌要用「升斗」來作為限制光亮的器物,後來醒悟過來,原來用升斗是因為要計算燈的光亮距離,如果超過距離,就要制止這光線避免超出範圍。主耶穌在這裡所要表達的另一層含意,就是不要用我們有限的眼光,來衡量我們本身的特殊價值,也不要用利益的角度來侷限這光亮。

耶穌說:「我們是世上的光」我們基督徒既然領受上帝所給我們的福氣,成為光照世人的器皿,我們就應當無私、沒有自己的,成就上帝用祂的恩光照耀這世界的計畫,所以燈不應當是放在量器底下,叫光被限制。也不應該用量器衡量這光,這都失去了上帝要這光亮光照的意義。

乙、放在燈臺照亮全家

燈的光本就是照耀全家的人,而不是將這資源佔為己有或是作為謀得利益之用。所以燈,就應該要放在它所應該擺放的位置上,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一樣,我們都必須要在屬於我們的崗位上盡上我們的責任,也只有適得其所才能發揮所長,這是很確定的一件事情,就好像燈放在燈臺上這就是它的位置,它在這位置上可以盡情的綻放它的光芒在房子裡的每一個角落,這是這一盞燈所應盡的本分。

不知道弟兄姊妹有沒有看過日本的一部影片「鐵道員」,這部影片描述一個鐵路的站長,他一生在他所在的崗位上盡忠職守。這個男主角因受父親的影響成了鐵道員,從駕駛做起,後來升任為幌舞站的站長。當幌舞站還繁華的時候,居民多達5000位,這也拜幌舞的礦坑出產石炭所致。

隨著礦坑沒落,幌舞的經濟效益日減,鎮上居民減至200位,大多是老人家。甚至火車大約每三天才搭載到一位乘客,由此可見,搭乘幌舞線火車的乘客少得可憐。但是在這期間,這男主角升遷當上了站長,也結了婚,但是由於執著於工作的關係,他忽略了家庭。

當孩子冬天受涼必須去醫院看病,因為找不到人可以替代站長的職務,所以只能讓太太獨自前往,並委託好友代為照應。後來孩子不幸夭折的消息傳回,男主角儘管悲痛,也只能強忍淚水,依舊守住幌舞車站。當妻子病重,甚至過世,這鐵道員也都因為工作上的需要,沒有辦法陪伴在旁邊。 雖然好友的妻子為這件事指責他,但是他因為不懂得表現他的情感,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永遠都是那一份剛毅的外表,但是這外表下卻又藏著不為人知的感情。

這一名鐵道員一生都盡忠職守在他幌舞的站長職位上,直到死亡的那ㄧ刻,他依舊守在工作崗位上,倒在月台雪地上,結束他身為鐵道員的身份。儘管他對家人有所虧欠,但是這鐵道員對工作的投入,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就是盡忠職守,守護上帝給我們的託付!

上帝不要我們成為太陽照亮全世界,上帝也不要我們成為月亮守護夜晚,上帝更不要我們成為燈塔,引導船隻護航安全入港。上帝只是要我們成為一盞油燈,盡我們的能力,為上帝綻放一盞燈的光芒,努力為著福音的緣故,為家人、為我們的鄰舍,綻放這一盞福音之光。

我們的生活,可能平凡得很,未必有轟轟烈烈的神蹟發生在我們個人的身上,讓人看見立刻為偉大的神蹟而驚嘆。上帝既然給我們一盞燈的光芒,那我們只求能夠「照亮一家的人」,那就夠了。

參、叫人看見好行為

所以主耶穌才說:「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 5:16)如果我們的光只夠照亮到人的腳前,那我們就盡我們的能力去發光去燃燒自己。但是不要小看這一盞燈,不管他的光亮有多麼微弱,黑暗就是不能吞滅這盞燈的亮光。就像鹽一樣,雖然他沒有殺菌的功能,但是他很能夠有效遏止腐壞的速度。

所以耶穌對我們說,你們是地上的鹽,是世上的光,就是要我們盡忠職守在我們基督徒的身份上,要我們看中這份屬天的價值,也分享這份如珍珠般的珍貴價值給那些還不曾領受,或是還不願意領受的人,讓世界的腐壞罪惡思想,因為我們的傳遞而有效的遏止,這是我們的本分。

所以為什麼傳福音這麼重要,就是因為這世界不斷的在敗壞,我們必須要遏止這罪惡繼續的侵蝕著我們人的思想。同性戀的存在,這世界淫亂的事情不斷發生,這都顯明我們的世界越來越污穢,我們只能緊緊守住我們這一盞燈,盡所能去為我們的家人、鄰舍發光。聽說高雄市政府還花錢贊助同置在高雄遊行。

甲、愛你的鄰舍

鄰舍是我們最常接觸的,也是我們天天都會見到的人,我們可以用愛心去關心我們的鄰舍,雖然我們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給他們,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一份互動的關係。

要關懷、要傳福音給我們周遭認識的人,相處的互動關係很重要,有了好的關係互動,就有機會邀請,有機會邀請就有機會相信。雖然不見得我們的鄰舍都是好鄰居,但是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上面,我們還是盡力去做好我們的福音工作,鄰舍不接受,不代表我們的福音工作就停止。

我們還有鄰近的人可以去關懷、去付出,這是很自然的表現,不是要你們去推銷福音,而是要把這福音的好處在你身上表明出來,進而感染他們也羨慕這福音。就好像我們家樓下賣早餐的「阿嗓」,每到星期天經過早餐店的時候,她有時候會向我們打招呼說:「你們要去教會喔!」,我們也點頭或向他說我們要去教會。如果往好處想,有人可能也羨慕我們可以穿得美美的出去。

所以如果穿好看衣服可以吸引他們到教會,那我希望所有人來教會都穿得美美的,看了也賞心悅目,自己心裡也覺得舒服何樂而不為。要作個別人眼中的好鄰舍,只要讓他們看見我們的好行為,就如同光光照他們,鄰舍自然會與我們建立起友好的互動關係,這就是我今天的主題,讓他們看見我們基督徒的人情味。

乙、樂意供給人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能夠為別人作的都有限,能夠為鄰舍所做的也不多,良好的關懷互動,是我們能夠作的,偶而幫幫鄰居一點小事,這也是舉手之勞,但是和鄰舍的關係就是這種輕輕的、淡淡的微妙關係,而且箴言二十五章十七節也說:「你的腳要少進鄰舍的家、恐怕他厭煩你、恨惡你。」(箴 25:17

和鄰居的互動也就在這種清淡的互動當中,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基督徒的人情味。這人情味不在於任何好處上面的互動,這人情味也不是表面上的熱情。這人情味是建立在我們甘心樂意去幫助、供給人的需要為出發點,以不求回報為供給的精神。就好像彼得前書二章十二節說的,叫我們在外邦人中應當要品行端正,才能夠叫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就榮耀我們的上帝。

聽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一戶人家搬到一個地方,剛開始因為大家都不熟,所以和鄰居的互動就不太多,但是在這裡有一個婆婆就住在隔壁幾間而已,剛來的時候對他們是非常好。這一戶人家搬來這裡的時候家境不好,算是窮困,所以家裡也沒有什麼好和鄰居分享的,不過這婆婆常常會送一些水果啦,把煮好的菜送過去分享一些給他們。

不然就是媽媽去買菜,家裡孩子需要照顧,婆婆也很熱心去幫忙照顧,所以這戶人家的孩子非常喜歡這一位婆婆。這婆婆可以說是非常熱心,在他們家偶而也會聽得到唱詩、讀經、以及歡笑的聲音,因為他們習慣婆婆成為他們的好鄰居,所以也習慣的他們家中所傳出的聲音。後來這戶人家的家境漸漸好起來,而和這個婆婆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日子久了,孩子也漸漸長大都出去外面工作,每次回去也都會去看看這位婆婆。後來有一次孩子們回家看見婆婆的房子門前掛著白色燈籠,裡面傳出唱詩歌的聲音,孩子詢問母親才知道這位婆婆死了。

丙、熱忱對待人

這個婆婆他的愛心、她對人的關懷、她的熱心助人,讓這戶人家在窮困的生活中得到幫助,所以這戶人家其中有一個孩子就因為婆婆生活所表現的好行為,後來信主成為傳道人。這名傳道人後來慢慢的細細回味小時候的生活經歷,他在這些經歷裡面,發現到人與人之間就是要互相幫忙、守望相助。

婆婆的愛心、熱心,深深的刻印在這孩子的生命當中。他們之間的關係是非親非故,不是朋友也不是世交,大家只是萍水相逢共同住在一個社區成為鄰居而已。可是因為她的愛心,她對人的熱忱,都讓這個家庭在婆婆的愛心、熱心上感覺到溫暖。

所以這婆婆生活行為的表現,讓孩子們知道、感受到溫暖,才使得這孩子願意相信耶穌,後來還成為傳道人。這婆婆其實也很平凡,不過有時後從婆婆的口中,可以感受到對上帝的感恩,以及對這世界存在著盼望的聲音,這就是一個好鄰舍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都很平凡,我們不需要作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讓他們去驚奇,就按照我們平常所能夠作的,用愛心去愛、去關懷。

我們可以藉著這個婆婆生命的見證,看見基督徒的不同,我相信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主而活。婆婆她看見了這些人的需要,婆婆也在他們身上看見了耶穌而去服事他人。

因此聖經講說:「…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 25:40)我們對待我們的鄰舍,可以用另外一個角度,就好像彼得前書二章十二節所說,我們要在外邦人當中應當品行端正,才能夠叫人看見我們的好行為,就歸榮耀給我們的上帝。

所以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很盼望大家都能夠在生活當中,行出叫人看見好行為的善,因為這好行為是無法隱藏的,就如同光一樣。而我們好行為的影響,也就是如同鹽一樣,如果我們的作為就像光就像鹽,我們就是建造在山上的那一座城,是讓人看見我們基督徒的人情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