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我有一個夢

這一篇信息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對我將來的事奉,有很大的影響。剛開始上帝要我隱藏,結果不在意的就說出來,但是說了卻沒有人聽得懂。即使畢業後在之前事奉的母會,他們也只是把我看作是一個「作夢的人」而已!中國人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若是上帝的感動,會讓我們的感動是合一的。

所以,我有一個夢,這是我在九年前參加教會的禱告會所看見的景象。正確來說,應該是異象,但是我覺得好像一場「夢」一樣。正禱告到一半,腦海浮現出一幅相當驚人的畫面。從教會看出去是一望無際的草,長得很像麥子或是高梁的農作物。

從最近的地方先燃燒,然後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在燃燒,燃燒到最後,整個一望無際的麥草全都燃燒起來了。燃燒了還不打緊,後來強風吹來,看見這些被燒的麥草,火焰整個往上衝,那個景象只能說是一片火海,這火又有點透明,眼睛可以直接穿透看見遠方的草燃燒的情況。禱告會結束之後告訴一位姊妹,她告訴我說你看見了異象。

後來沒有多久,上帝讓我對全職傳道人有很大的感動,可是我還很懷疑,想說不可能是我,沒想到過沒多久之後,就在唐崇榮牧師的神學講座,讓我決定順從這感動。唐崇榮牧師這場的神學講座,就叫作「異象、呼召、使命」,這場講座唐牧師提到一節經文,讓我整個人醒悟過來,就是希伯來書一章七節「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因為這一節經文,把我的異象以及蒙召的感動給串連起來。

後來經過一年的調整,後來決定考神學院,沒想到竟然也讓我低空飛過。於是在九十四年,我們帶著僅有的五萬塊錢,和所有家當,全家人坐著當時上帝給我們的九人座恩典箱型車就上了台北。

我相信每個教會都需要有異象的藍圖,我們右昌堂也不例外,異象是要幫助我們來完成教會的使命。我從讀神學院一直到現在,不斷在架構這異象的藍圖,以前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一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最後一個元素。所以這異象的藍圖算是完整了,接下來的半年,我可能都是在告訴大家這藍圖是什麼,而教會也即將要開始進行這計畫。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三節說:「…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而我若不是被聖靈感動,不會從蒙召到現在一直堅持著這異象,而且說實在的,如果不是這異象,我不會作傳道人,如果不是這異象,我們全家不會辛苦的經歷許多功課,我也不會一直堅持到現在。為這異象,我離開母會到了這裡。教會的異象上帝雖然給了傳道人,但是這異象的完成,需要教會所有弟兄姊妹一起來做。我很盼望弟兄姊妹我們一起為上帝所給我們異象努力、堅持,讓這愛的烈火就從我們開始燃燒,所以在這個夢想裡面,我有四個願望。

一、人人可以找到愛

第一個願望,我希望每一個受傷的、每一個憂鬱的、痛苦的、每一個心中迷惑的人,都可以到我們這裡來,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愛。現在這世代充滿著這樣的人,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物質生活也都非常的充裕,但是心靈卻是異常的空虛。這些人因為不知道自己生命缺少了什麼,不斷的想在世界上抓取他所能看見的暫時安慰。

物質雖然可以讓我們暫時脫離目前的空虛,但是內心深層的需要並沒有被補足,就是內心裡真正的安定感。而耶穌在世上所做的就是解除他們的痛苦,給他們平靜安穩的心。聖經在馬太福音十一章2~5節有提到,施洗約翰在監獄聽到耶穌所做的事,就差遣兩個門徒去證實他所聽見的。

耶穌說什麼?「…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4~5)耶穌所關心的是這些人,這些人需要醫治,耶穌醫治了他們。這些人心靈軟弱、空虛、苦悶,耶穌把盼望的福音傳給了他們。

我們或許都沒有醫治、行神蹟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安慰,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我們可以在他們心靈空虛的時候,傳給他們使人有盼望的福音,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付出我們可以拿出來的關懷與愛,用同理心感受他們的苦,為他們禱告。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 11:28)我相信大家都領受過這樣的恩典,雖然有苦難,但是每個人都在苦難中得到眷顧。所以我們很清楚這勞苦重擔中的安息,就是在勞苦重擔中,一樣可以使我們的心得到平靜和安息,所以說我們生活雖然苦,但是也知足、也感恩。

上帝從來不輕看那些憂傷的靈、痛悔的心,上帝要我們把他們通通都帶到耶穌這裡來,讓他們得到安息,讓他們的心得釋放,心得醫治,因為上帝「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 147:3)

在耶穌事奉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帶著自己家裡人或是鄰居去找耶穌。甚至有人抬著癱子去找耶穌卻無路可行,最後把房頂都拆了把癱子從上面用繩子垂吊下去,讓癱子得到醫治。而現在我們也正是在扮演這個角色,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因為你們的熱情,讓那些擔勞苦重擔的人得到安息。

二、在團契中被愛包圍,讓心自由飛翔

我第二個願望是,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在團契中被愛所包圍,在團契、小組當中點燃你心中的愛,讓心真正自由飛翔在愛的國度。在這異象裡面,火焰是一個地區一個地區不斷燃燒,最後是整個完全燃燒。這個部分我回去思考所謂的初代教會,和教會與聖殿的關係。後來在教會這個字發現蛛絲馬跡,教會這個字的原文是指被呼召的人、聚集的人,所以初代教會所謂的教會,就是他們那些被耶穌呼召,跟隨耶穌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他們都經歷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又復活,後來也顯明給門徒看,然後才升天。

他們經歷過耶穌的死亡、復活、領受了耶穌所頒佈的大使命,他們都成為耶穌基督從人群中特別呼召出來的。所以他們都因為這大使命的呼召,後來聚集在一起,就是原文所說的「群聚的人」,他們是被蒙召的小群。他們的聚集都是在弟兄姊妹家裡,他們一起擘餅、一起禱告、一起唱詩敬拜上帝。

雖然他們是被耶穌所召聚出來的一個小群,但是他們還是猶太人,他們也都要遵守他們猶太人的律法。他們按照節期、按照時間進聖殿朝聖集體敬拜上帝,這是耶和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約,他們必須要遵守。所以這個禮儀,一直到現在的教會都遵守。

其實從這一層的關係,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聚集,是把基督的使命與耶穌所教導的生命真理,落實在他們的生活上,也藉著他們的聚集敬拜、禱告、唱詩,也讓更多的人和他們一起唱詩、禱告敬拜上帝。所以在家庭裡的團契才是他們這些基督徒遵行大使命的真正地方,不是在聖殿。

反而現在這情況是恰恰相反,教會是少數人拼命在傳福音作宣傳作廣告,表示教會很活躍,然後弟兄姊妹一個禮拜來教會朝聖一次,就回家過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電視,在屬於自己的生活圈裡一點都沒有改變。信仰只是在他們口中說說,講講神學理論,就是他們的信仰,生活中看不出他們的生命見證。

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在基督信仰生活中,找出真實生活的人生。所以什麼是基督徒的真實生活,什麼是基督徒的生命表現。只有在「群聚的人」才能被看見,也只有在小群聚會才會被顯明。我們要有每個禮拜在教會聚集,集體敬拜的朝聖生活,我們也要有在平常家庭裡的小組召會生活,因為你們是被召的人。

小組生活可以使這些小群聚集的弟兄姊妹關係更緊密,小組生活可以讓弟兄姐妹之間的關懷與包容,使每個人都被愛所圍繞,小組生活可以讓弟兄姊妹之間更加的敞開,那是一個可以一起禱告、一起唱詩、一同快樂、一同哀哭,是一個可以是情感真正自由流露的地方。所以小組可以說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小組就是「教會」。只有在這種愛與關懷的地方才能看見福音的大能,才能遵行大使命。一切福音、佈道、關懷的基礎都是在小組,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表現,這就是「教會」。

教會的關懷無論怎麼作都不夠,也都有限,牧師傳道拼命去探訪,其實比不過一個親近鄰居的一句問候,所以小組的關懷工作遠勝於教會的關懷事工果效來得大,有了小組的關懷網,教會的關懷事工才能更加完備。所以什麼是教會,就是你們這一個小群。小組就是教會,小組就是教會的見證,我們是活在真愛的裡面,我們只要活出真實的信仰人生,我們就是教會。

前一陣子教會界很流行雙翼養育系統,為什麼是雙翼,這雙翼所代表的意思是一隻翅膀是教會的敬拜與訓練,另一隻翅膀是小組的福音佈道與生活,這兩隻翅膀帶領著教會成長,帶動教會的復興。所以小組,它可以是很福音的工作,它也是教會關懷事工的驅動力,小組它更是弟兄姊妹最真心敞開的一個空間,可以訴說心中的苦與痛,可以分享心中的喜樂,所以那是一的可以讓心放心自由的地方。

三、讓愛如火去燃燒---真愛行動

我的第三個願望,我希望在團契中,每個人都用真愛去燃燒,給出你所能給的真誠關懷去給那些有需要的人。我把這第三個願望取名為真愛行動,這是一個用真愛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行動。耶穌說「我們是地上的光」,主耶穌講這一句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從決定信耶穌的那一刻起,我們內心的燈早已經被點燃,只是我們活在眾光之中,根本看不見自己到底有沒有發光。
人點燈是要照亮全家的人,主耶穌點燃我們這生命之光,是要照亮我們所去的每一個地方。因為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 28:19)

這一節經文我們聽了很久,我們也都非常熟悉,因為這是主耶穌在升天之前告訴門徒的話,但是這一節經文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主耶穌在世上給門徒的最後一項任務嗎?還是任務交接?我認為這更像是一項真愛的託付。主耶穌傳道的三年半時間,他不斷的傳福音,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從他那裡得到從天而來的愛,不論是身體得醫治,還是心靈得到自由、平安,主耶穌希望能夠將更多、更大的愛傳給每一個人。

所以主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就是希望能藉著他們能夠讓更多人從他們的身上得到這一份愛,讓每個心靈受傷害的、失去盼望的、活在痛苦中的,都能得到上帝的這一份愛。從使徒時代到現在幾千年了,這一份託付卻仍然不斷在進行,這愛從上一代不斷傳承給下一代。

到現在我們接手了這從主耶穌開始的傳承,我們現在該怎麼作,每次說到傳福音我們都覺得好難啊!老實說,傳福音真理不容易,但是傳這一份愛不難,只要去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就算了,要他們信主我們需要不斷在關懷上等待上帝的時間,不斷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就有機會帶領他們信耶穌,得嚐主恩的滋味。

我相信還有很多人需要這一份愛,還有人躲在傷害的痛苦中不敢出來,還有人在迷途中找不到出路。這些都是我們要作的,這些人其實也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的周遭,當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去注意、去關心。要知道,既然上帝讓你看見他,就代表上帝的愛要藉著你把愛傳給他。

壓傷的蘆葦上帝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上帝不熄滅,只要我們所有的弟兄姊妹能夠為別人點燃我們心中的那一盞燈,這一盞燈的燭光在教會合起來,這是多大的光亮!當我們合在一起,我們就是建造在山上的那一座城,被世人看見。所以我第一個目標,就是要讓右昌堂這一座城在右昌被看見,因為城造在山上不能被隱藏,右昌堂被設立在右昌,就應該要在整個右昌地區被看見。
在古代聖賢的人物,有兩個人給我的影響很大,一個是奧古斯丁的懺悔,他在懺悔中發現到了自己生命真正的意義,而走出了上帝要他走的事奉人生。

另一個就是法蘭西斯的捨己,這幾次的崇拜常常唱到聖法蘭西斯的禱告,劉建明牧師上週也提到聖法蘭西斯,這後來的聖法蘭西斯修道院,成為了天主教當時很重要的宣教差會,我們中國稱為「方濟會」。方濟會稟持著聖法蘭西斯的精神,成立了許多的孤兒院、修道院、救濟院。
在聖法蘭西斯的禱告中說: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從上帝而來的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你信心的種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的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你從上頭而得的喜樂。

在赦免別人的時候,我們便蒙赦免,在我們願意捨去之時,我們便有所得。我們盡心直到我們迎接死亡時,我們就進入了永生。這是聖法蘭西斯的事奉精神,我們或許達不到他這種超高標準,但是只要我們做自己所能夠做的,那就夠了。

所以,真愛行動是滿載著上帝的愛,把這愛傳給人,我希望弟兄姊妹在生活之餘,留下你一點的光亮為耶穌照亮。在我們的生活的周遭,有沒有活在痛苦中的,有沒有迷失在自己的疑惑中的,如果覺得自己不足,可以找屬靈同伴,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一起來關懷他們,為別人我們一起點亮自己。這是我第三個願望。

四、應許之地、滿載著夢想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人也因為夢想而產生希望,任何一個開始,都是從夢想開始,有了夢想才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有計畫,有了計劃才有行動,有了行動才可能有機會實現夢想,當夢想一步步的實現,這過程中或許會經歷許多的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堅持,最後會看見築夢所帶出來的成果。

所以,我第四個願望,也是夢想的實現,我希望將來教會是可以容納五千人,一起敬拜上帝、禱告休息、訓練造就、佈道宣教的應許之地。在這裡有我們努力的果實,在這裡有我們辛苦的累積。在這個應許之地滿載著每個人的夢想,對上帝的盼望,對福音的熱忱,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同伴、所需要的裝備,來實現對上帝的託付。

這應許地就好像一個大運動場,在運場上什麼人都有,每個人都努力的在奔跑,為著自己的夢想,為著所看見的異象盡心竭力。希望這應許地可以成為他們供應站、禱告站、累了可以回來的安歇之處。

從以前我就有一個感動,對別人來說,這或許真的就是個夢,卻是我很想要實現的夢想。將來,我希望有一部台灣第一台四十二公噸雙聯結福音佈道拖車,因為有兩節貨櫃,第一節是佈道舞台,第二節是服事人員化妝、休息室還有內裝五噸的靜音發電機,可以突破場地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大型的福音佈道活動。我還希望有很強的佈道詩班,還有一個全敬拜的敬拜團,把福音唱到每一個角落。

我也希望教會可以成為南部急難救助的一支強大救援部隊,這是我在八八水災之後一星期,帶著救災物資進入災區的一個很深的感受。這一次看見蘇澳的災情,又讓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些住在山上的基督徒,當他們看見基督教的救援車進入災區的時候,看見他們臉上的那一份喜悅,一直說耶穌沒有放棄他們的時候,那種心理的激動,到現在仍然還在。

所以,成立基督教救難隊,成為我心中的期待,我希望有訓練完整的救援人員,希望有悍馬四輪傳動救援車、有發電機、電動橡皮艇,四輪障礙越野機車,能夠把基督最深的關切進到最深、最無助的角落。這些都是夢想,而這夢想要如何實現?相信只有上帝知道這夢想會不會實現。

當初進神學院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門課,這一門課有一個作業,就是以自己的異象作生涯規劃。每個人都要上台報告二十分鐘,而當時的異象報告還是很籠統,我相信沒有多少人聽得懂。但是我曾經提過我的第四個願望,可能當時信心比較大一點,所以夢就大一點,我的報告是說,希望教會可以容納一萬個人在一起敬拜上帝,後來有人開玩笑說:「這夢會不會做得太大了!」。

經過這幾年的熬練,信心也就越來越小,教會人數從一萬人變成五千人,我也曾經有很長的時間向上帝提出我的疑惑,這真的是我的異象嗎?聽見其他同學的分享只是希望將來可以成為出色的兒童教師,可以在大教會成為很好的配搭牧師,或是成功的青少年輔導。而我卻是做這種有點偏向於白日夢的異象。

也難怪當時有同學在台下偷笑,但是不管怎麼樣,我感謝上帝因為這異象賦予我生命的價值,如果沒有這異象,我可能還是在這世界上醉生夢死,過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確信將來的後半生,我會盡心竭力在上帝的異象與託付上面。

有夢最美,但是這夢實在是太大,不是我一個人可以獨力完成的,我盼望弟兄姊妹可以和我一起成就上帝所要我們完成的使命,盼望我們可以為著這個夢想一起努力,不管我們有沒有完成,至少我們都可以嘗試努力去完成,只要努力我們就是英雄,使我們的努力可以一起來成就我們右昌堂的應許。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2009.01.25明裕傳道証道講章

講題:人生的盼望

  1. 前言

「我的船從未沈過,我也從來沒碰上任何有沈船之危機。」這是1907年一位船長史密斯的話。五年後,史密斯駕駛的一艘船在北大西洋沈沒,那艘船的名字成為史上最著名的船難的代名詞—鐵達尼號(Titanic);鐵達尼號在被稱作「連上帝也沈不了的不沈船」,但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已經結束的2008年,不管是在金融、經濟、政治等領域,都出現不少這種「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都發生」的事件。人稱這是<黑天鵝效應>,天鵝過去被認為都是白色,不可能出現黑色天鵝,於是人們就否定它的存在,然而「黑天鵝」出現了,牠顛覆人們慣性思考模式。


2008年一月,油價首次突破一百美元,各種預測油價的言論層出不窮,華爾街日報稱「連續二十年便宜油價時己一去不返」,其他專家也紛紛預測油價會繼續上揚,但20089月黑天鵝突然出現了;油價掉頭大跌只剩不到五十美元。而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在2006年時預言,若希拉蕊與歐巴馬競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她將獲得提名」,克里斯托還鐵口直斷:「我現在就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在任何一個民主黨主要勢力的州獲勝。」但是當黑天鵝出現—希拉蕊真的敗給歐巴馬。企業界的鐵達尼號—清朝嘉慶年間成立的花旗、民國八年創立的AIG、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這些被認為絕對不可能會垮的大型金融機構,全部差點滅頂,這些都是2008年金融界的「鐵達尼號沈沒記」。


人無法掌握、預知所有的事,即便你擁有專業、豐富的經驗也不足以面對驟變的世界及生命的脆弱。有時生活似乎是好得不能再好,但接著事情突然改變了,有時是非常戲劇性,意料之外,且非常嚴重。那可能是車胎忽然沒氣,妨礙了期待已久的旅行。或是你以為預算已經平衡了,卻突然又跑出一筆支出。或者可能是更嚴重、更麻煩的事:健康出現問題、嚴重的車禍、你公司的所有權或管理階層有重大改變、颶風帶來破壞、地震或龍捲風、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失去工作、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機。


而信主的我們如何去面對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耶穌透過聖經怎麼說?

  1. 本論

經文:羅馬書 15:13


和合本: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現代中文新譯本:願上帝,就是那希望的泉源,因你們對他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樣喜樂、平安,也使你們的希望,藉聖靈的能力,不斷增加。


呂振中譯本: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相信,將全備的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本聖靈的能力、充滿溢地有盼望。


當代聖經:願這位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信心,將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聖經新譯本:願那賜盼望的上帝,因著你們的信,把一切喜樂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靠著聖靈的大能滿有盼望。

    1. 盼望若你活得夠久,就會「期待意料之外的事」,但意外的挫折還是會臨到我們。那麼我們要如何回應?我們是否就憤世嫉俗?或者在似乎絕望的環境中,我們能發現希望嗎?聖經談到許多有關「盼望」的事,不是「希望如此」的心態,而是對熱切期待的事有信心,有把握。例如,當我們的世界似乎動蕩不安,聖經說:「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希伯來書1228-29節)。幾年前加州發生地震,一棟豪華的大廈被火燄吞噬。住在那裡的人們驚愕地看著他們的家和財物就這麼消失了。若他們的「盼望」只是他們的財物,就一定會失望。我們的「盼望」若是在我們的公司、工作、成就、家庭、健康或能力,最後也一定會失望。這些都可能在轉瞬間消失。但當我們的盼望是在永恆而不是世俗的事物,我們內在的基石就會穩固,如聖經所教導:


1在盼望中有信心:盼望必須根植於信心--對上帝有信心,且對祂給跟隨服事祂之人的應許有信心。「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節)。


2在盼望中忍耐:我們所盼望的目標可能不會如我們所願的那麼快來到。因此,忍耐是盼望的一個要素,因為我們的盼望是根據上帝的屬性,和祂積極參與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馬書824-25節)。


3在盼望中期待:不論是工商專業界或其他領域的基督徒,都期待基督所應許的再臨。同時,我們也要忠心地實現祂給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呼召,不論是在家中或職場。「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提多書213節)。

    1. 喜樂喜樂(joy)和快感(pleasure)有極大的區別。犬儒學派的哲學家稱快感乃不可輕減的罪惡。安提色尼(Anthisthenes)說了一句希奇的話,他『寧可發狂,而不願得到快感』。他們的理由是『快感只是兩端痛苦之間短暫間歇』。你切望求得某件東西,這是痛苦;當你得到的時候,切望得到滿足,暫時沒有痛苦,你有一種快感;不久,快感就過去了;你又切望另一件東西,痛苦又來了。今天買了一隻新的手機,因著手機所呈現的功能,有可能心裡會很快樂,這樣的快樂或許會維持數天、一週,但不可能一輩子都因擁有這隻手機而快樂,所謂快感,的確是如此。不過基督徒的喜樂,並不依賴身外之物;其淵源是在乎我們意識到永活的主與我們同在,任何東西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

    1. 平安:古代的哲學追求他們所稱的平安,無憂無慮平靜的生活。他們所要的平靜是:無論怎樣巨大的打擊,或是微細的針刺,都能無動於衷。今天幾乎可以說平靜的生活是很難復得了。其理由有二。

1內心緊張。人活在惶惑的人生中,因為各股力量把他分裂。如果一個人裏面有內戰,並有分裂的人格,很明顯的,他不能有內心平靜這樣的一會事。惟一逃出這羅網的方法是放棄自己,把自己交與基督。當基督統治的時候,一切緊張,就都化作烏有。


2為外面的事憂慮。許多人為人生的機遇變幻困擾。威爾斯說起,有一次他在一隻輪船上,行駛在紐約港口中。那時霧大,在隱約之中,突然朦朧現出另外一隻輪船,兩船溜滑而過,兩船距離不到幾碼。他此刻面對人生中死亡的大危險。一個人那時很難鎮定,不去憂慮,因為人的本性中,往往猜想發生不幸的事情,庸人自擾。其惟一除去憂慮的方法,是完全相信,不論有甚麼遭遇,上帝的手永遠不會使他兒女有莫須有的恐懼。有許多遭遇的事,我們不能明白。不過如果我們確信上帝的大愛,即使許多的事,使我們思想掙扎,內心創傷,也不能奪去主賜給我們內心的平靜。


民六24是舊約論到平安的重要經文,那裡是以平安作百福的總綱,而這種平安又等同於耶和華的臉光照(即「同在」)︰「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六2426)。平安是神的恩賜,只有祂能賜下(創二十八21,四十一16;利二十六6;士十八6;代上二十二8,十二18,二十三25)。一個蒙神賜予平安的人,乃是一個蒙福、受保護、昌盛、健康和被恩待的人,甚至是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4.力量:這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問題並不在乎我們不知道當行的事;乃在乎怎樣把它實行出來。其難處是怎樣應付並克服面對的事,怎樣把威爾斯所稱『我們心願隱藏的美事』成為事實。依靠我們自己,永遠不能成功。只有當基督力量的波浪,洶湧在我們軟弱之中,我們才能控制我們的人生,使它達到它應達到的地步。依靠自己,我們不能做甚麼;在乎上帝,萬事都能。

  1. 結論

在我們跟隨耶穌時,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懼怕未知。我們極渴望預先知道順服的結果會如何,還有祂到底會領我們到哪裡去;但是我們僅僅確知祂與我們同在、以及祂掌管這一切。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們跟隨著祂要我們走的路。


亞伯拉罕是所有願意與上帝同行、邁向不確定未來之人的榜樣。「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希伯來書118。亞伯拉罕知道上帝已經呼召他,並給他應許—這樣就夠了。他願意將未來交託給主。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的盼望在那裡?我們也可以如此行,將未來交託給主,並邁出信心的步伐。當我們在新的一年開始之時,以下這個信心與期望的禱告同樣成為你我的心聲:


喔主!祢呼召我們成為祢的兒女進入一個我們無法掌控預知的未來,有時會行經未有人跡的小徑,經歷未知的困難,賞賜我們信心勇敢前行,雖不知往何處去,但祢的恩手引領我們,祢的愛扶持我們。阿們

2009.2.15明裕傳道証道─委身於此

講題:委身於此

經文

1:6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

1:7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1:8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31-12、路167-80,32-6

一、 前言

有個故事說到哲學家叔本華某天在柏林的名勝漫步,心中思想著一直以來困

擾他的問題: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而不修邊幅的叔本華低著頭踽踽獨行時,附近有一個管理員一直盯著他,管理員懷疑叔本華是個流浪漢,就徑直走到哲學家面前,大聲喝道:「你是誰?你要去哪裡?」叔本華臉上浮現出痛苦的表情:「我也不知道,我真希望有人能告訴我。」

全球暢銷書<與神對話>中:「搞清楚你是誰?你想做誰?」而台灣人是誰?

台灣人想做誰?好像這問題一直繞在「統獨爭議」上打轉,卻從來沒被認真想清楚過。當然我們今天並不是要討論台灣人的身分問題,而是要思考:我為什麼在宣道會右昌堂聚會,除了平時在自己的工作、家庭、過著基督徒的生活外,在這個教會中,我能盡上該盡的會友及同工的本分嗎?我認同這個教會所進行的一切事工嗎?宣道會右昌堂教會代表的不只是一幢建築物,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的集合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這個生命體是活的,是會發光的、能像鹽調和的、是個有機體,會一直成長,是有期待的。盼望今天由約翰福音這幾節經文,藉著明裕的傳講,聖靈的引導,使我們能明白神設立這家教會,帶領我們(每個獨立的個體)一同聚集於此的使命及目的。

{\LinkToBook:TopicID=1467,Name=步兵(FOOTMAN}

二、 本論

1. 確認自己的身分-whov6

有一個人,是從 神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

11-8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豫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說,豫備主的道,修直他的路。』照這話約翰來了在曠野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但河裏受他的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喫的是蝗蟲野蜜。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這裡的約翰指的並不是約翰福音的作者,而是另一個人,因此為了區別,因著他的施洗服事,我們把經文中的約翰稱作施洗約翰。施洗約翰的出現好像上帝的聲音突然間響了起來。那時猶太人悲哀地以為不再有先知的聲音了。他們說,已有四百年沒有先知了。在這漫長的年日中,預言的聲音也停止了。他們說:『沒有音,也沒有回音。』施洗約翰的出現,彷彿神的同在透過先知的聲音回到猶太人當中。

馬可福音14照這話(指神的計劃)約翰來(神的差派)在曠野施洗(神的安排),施洗約翰清楚明白自己是神所揀選、差派去執行神的計劃,所以他願意接受神的安排,在曠野服事神的百姓,傳悔改的洗禮。

如果施洗約翰不明白神的心意,那麼他在曠野一定很難熬,也會很孤單,要像舊約的先知穿著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喫的是蝗蟲野蜜,過著非一般人所過的生活,說著大家不一定喜歡聽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2),甚至有人會笑他穿得怪、吃得怪、傳的信息更是怪,若不清楚這是神要他做的,那麼他早就離開曠野了!

弟兄姊妹、同工們,我們確認是神把我們安排在這教會嗎?我們還在觀望要到別的教會嗎?除非你自己很清楚知道神不要你在這裡,要不,委身在這裡吧!好好地在這教會與聚弟兄姊妹一同服事!當我們明白為什麼神把我們擺在這裡時,即便遇到難處、瓶頸,我們仍然能繼續往前走,彼此扶持。

2. 符合身分的作為-whatv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使聚人相信耶穌基督真的像光一樣確實來到世界中,要將我們從罪惡深淵中救出來,進入祂的光明中,這就是施洗約翰的任務,就是神給他的使命。

從施洗約翰所做的、所服事的,大家可以認識耶穌基督,正如去年年終教會的見證禮拜一樣,每位弟兄姊妹的見證,都是在告訴聽者--我們的神是誰,祂的愛、恩典及奇妙的作為,使聽的人因此得著激勵,更確信這一位神是又真又活的神,祂不是人類書本中一位虛擬者。

明裕到這裡也一個多月了,看到兄姊和同工明白自己在這教會的角色及本份,也悉心地服事著,主日愛宴的預備、對兒童的宗教教育教導、藉吉他班有福音觸角的延伸….還有很多我沒看見的,但我知道有人默默地在做的服事,不一定在人前,但神都鑒察,神都曉得!或許你還未找到在教會中的定位點,無法參與服事,跟著教會所施行的事工或計劃(目標)--配合著讀經日程的內容安排按時讀經、參加週三早上的婦女讀書會或晚上的查經禱告會、週六晚上的學青團契及每月一次的社青讀書會,在這些聚好好地更深認識神。也可以為著教會的事工、服事的同工、軟弱生病的兄姊禱告。

馬禮遜初到中國傳道不久,就發電報給他的祖國,請求增派工作人員。有一個人很願意一生當傳教士,但當委辦們查問他的資格之時,見他面貌不揚,大有庸夫俗子的氣概,就決定不派他,說他太粗俗了。後來,他們又想:「他雖不配為傳教士,或可當一僕奴。」於是他們就推選委辦中的一位,前往徵求他的意見,問他願意前往中國,非為傳教士,只為僕役否?他一聽見這話,不加思考的回答說:「我都願意,就是作一個僕奴,我也願意;只要有機會在主的工作上服事主,建立主的聖殿,就是劈柴挑水,都是極大的光榮。」所以服事主,不在事之大小,乃在是否忠心且明白他所要做的。

弟兄姊妹們,曉得神把我們招聚在這教會的目的、計劃嗎?家加傳道提到,教會今年的年度目標:「破繭而出,興起發光」;要達成這個目標,當然需要好好地預備及計劃,誠如路加福音1428-30你們那一個要蓋一座樓,不先坐下算計花費,能蓋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見的人都笑話他,說,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在這裡也要請弟兄姊妹一同來為傳道、執事同工禱告,求神使整個服事團隊知道方向,清楚地向你們傳達目標及如何到達,使得大家知道如何跟隨神所差來的服事團隊完成祂國度的計劃。

3. 目的是要榮耀神-whyv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施洗約翰不是光的源頭,只是反映神的光,身為基督的我們也是這樣。耶穌是真光,指示我們生命的方向,幫助我們到達神的面前,祂揀選了跟隨祂的人向不信的世界反映這光。

他知道自己在世上有其獨特的使命,就是宣告救主降臨,於是他窮盡所有精力履行任務。這個外表粗獷的人無權無勢,但是他的言論卻令人難以抗拒;人們被他的話感動,因他講出真理,挑戰他們離棄罪惡,並為他們施洗,許多的人向他回應,跟從他,但他沒有驕傲,仍不忘自己的使命是宣告救主降臨。前面講了明白自己的身分(被神所揀選、被神所愛),以致有符合身分的作為(在教會的服事),目的都是為了要榮耀神,像施洗約翰一樣為光(耶穌)作見證!

教會成立在這裡已十幾年,裡面的成員也因著各樣的原因有進有出,而今,身為這教會裡的一分子的我們要再次思考,教會是這區域的光嗎?神可以藉著我們帶給這些鄰居幫助、盼望和救恩嗎?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三、 結論

什麼是「委身」呢?讓我用一個故事來作總結:三十年前的南部鄉間,在阿

康娶阿香的洞房花燭夜,才剛上床,阿香就把阿康推開,阿康以為阿香害羞,沒想到阿香卻對阿康說:「你聽有什麼聲音?」情急之中,阿康哪裡會分心聽到其他的任何聲音?氣得阿香只好大聲對阿康說:「是老鼠的聲音啦!有老鼠在廚房偷吃你家的米啦!」掃興的阿康,只好去廚房找老鼠出氣,打完老鼠回來,終於「一夜無話」。夜半,阿康朦朧中醒來,卻摸不到新娘,一驚之下阿康睡意全消,立刻下床找阿香,結果在廚房找到了正在追打老鼠的阿香,阿康疼惜地問阿香為什麼不好好睡覺,阿香嬌嗲地抱著阿康說:「那隻老鼠好討厭哦!都一直要偷吃我們家的米啦!」

一樣的月光,一樣的廚房,一樣的老鼠,一樣的米缸,但是裡面的米卻從「你家的米」變成了「我們家的米」,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委身」。今天我們同在宣道會右昌堂,就是願意認同這個教會和關於這個教會的人、事、物,或許你曾在此受傷過,但現在你還在,感謝主,因著祂的恩典,你仍願意在這裡。有一句話:「哭賴上帝(台語),意指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要緊抓著上帝不放」,因為「委身」,所以相信上帝絕不會給我們無法負擔的重擔;因為「哭賴」,所以相信當前面的門似乎被關了,上帝必為我們開另一扇門,因此才有不斷面對挑戰的勇氣與毅力。感謝主,因著祂的恩典,我相信自己終能越來越完美。我也堅信,主必將這樣的恩典賜給已受揀選的各位,在主恩中堅持自己對教會的使命感,因著不斷的超越而同作主無愧的工人。

弟兄姊妹們,再問一次,你已經清楚你為何在此?為何與我與他坐在這教會裡了嗎?讓我們成為神合用的器皿、祝福的管道,一起在這裡服事這地方的人,將神的福音、救恩傳給這社區的人,使神的光藉著我們而發亮,叫眾人可以因此而相信耶穌基督。

最後我們來看一處經文,以賽亞書601-4 興起發光!因為你的光已經來到,耶和華的榮耀發現照耀你。看哪!黑暗遮蓋大地,幽暗遮蓋萬民;耶和華卻要顯現照耀你,祂的榮耀要現在你身上。萬國要來就你的光,君王要來就你發現的光輝。你舉目向四方觀看,眾人都聚集來到你這裏,你的眾子從遠方而來,你的眾女也被懷抱而來。這是神要給宣道會右昌堂的使命及應許。

2009.5.24-主日講章:生命中的風暴

講題:生命中的風暴
經文:馬可福音43541
4:35 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
4:36 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
4: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4: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4: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41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壹、 前言
馬可福音435-41節記載了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事蹟,那就是耶穌平靜風浪的神蹟。世人常以「風浪」來比喻人世間的衝擊,也常以「飽經風浪」來比喻屢遭逆境而能堅強面對人生的人。然而人畢竟是軟弱的,當面對的衝擊大過人們所能承受時,即使是見慣風浪的人亦會有手足無措的時候,在風浪中,反省信仰,認識平靜風浪的主是最重要的。
馬可福音435-36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我們先來看講題經文的前後文-馬可福音41-34,了解這一段經文發生的背景,就知道在他們出航之前,耶穌就是用這艘船作為講壇,向百姓們講道,難怪一上船,祂覺得困乏,睡著了。

貳、 本論
一、生命中的風暴v37
4:37 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
加利利海因為處於約但狹谷的深處而又四面環山,以致容易受到大氣層的下氣流和突如其來的暴風的侵襲。
加利利海低於水平線六百多呎,湖的四周環繞台地,台地之後便是崇山峻嶺。河流穿過台地流入海中,形成極為陡峭的峽谷。這些峽谷就像巨型的漏斗把山中的冷氣吸納往海中;而風暴亦因此而形成。
1.你如何面對忽然而來的暴風
公司忽然裁員
忽然生病了
忽然被人傷害
其他
※你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事呢?
2.波浪打入船內
忽然起了暴風之後波浪打入船內。
生活受到重大驟變、影響
3.甚至船要滿了水
快要喪命了,你輕易就放棄嗎?想打退堂鼓嗎?
※面臨沉船的可怕,打退你對神的信心,讓你膽怯的心懷疑自己和懷疑神
嗎?
其實暴風本身並非邪惡,聖經喜歡把暴風與上帝放在一起。上帝顯現時有昏黑、密雲、烈風大作、崩山碎石。縱使我們不明白個中因由,但上帝誠然在暴風背後,也在暴風當中。
暴風也代表完全失控的局面。人置身其中全無招架的能力,充分表現受造物的脆弱和限制。今天人滿以為世界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金融風暴之前,很多人以為只要肯「搏殺」、心夠狠,錢財必能到手。風暴叫我們醒覺榮華富貴一日間就可以失去。風暴亦叫人意識到避難所的可貴;平日安然無恙,上帝可有可無,風暴卻叫人知道原來自己真的需要上帝。祂才是惟一可靠的保障。

二、耶穌勝過風暴vv3839
4:38 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
4:39 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
風暴來臨的時候,門徒驚惶失措,耶穌卻竟能在船尾熟睡;更奇怪的是耶穌似乎沒有打算起來平靜風浪,不然的話,祂為何要等門徒叫醒祂,害得他們虛驚一場?醒來後又沒有感激門徒,反而指出他們的膽怯。當我們以為信靠耶穌,只是擁有一個信仰、有個心理安慰,卻從沒想到祂會在每一個意外狀況中,真實地保護我們;此時若我們像門徒一樣在這艘船上的話,也會一樣恐懼,因為這樣子的神是超乎我們所能掌控的範圍。
耶穌知道門徒的害怕,但是,為什麼他不在暴風起頭時就命令風海停住呢?我們相信他要考驗門徒信心如何,同時他也在等待時機出手。所以,當門徒在慌亂中叫醒主耶穌,他對門徒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麼?」有我同在,你們還怕什麼呢?你們對我太沒有信心了!
我們看見耶穌採取行動了,他不是忙著去幫忙門徒掌舵、拉船帆、把水舀出來,做這些從人眼光看是重要的事,反而是不慌不忙的站起來,斥責風和海,風海就平靜了!他利用這個機會教導門徒,當人生風浪來臨時,什麼是最重要的事!當以信心來等候掌管天地的主!
原來真正的風暴是內在的,不在外面的環境,不在樓市股市、政治經濟。真正的風暴是在船艙裡,是門徒的「膽怯」、「沒有信心」。信心不是肯定上帝必除去外在風暴,而是肯定自己不致被風暴壓倒。真正的信心可以與風暴共存,正如耶穌可以在風浪中熟睡一樣。
人生在世,難免有時忽然起了狂風巨浪,例如突然發生的天災人禍,經濟大恐慌,使我們力不能勝,陷入危機當中,甚至懷疑我們的主是否棄我們於不顧?心生絕望!
請放心,主耶穌說:「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 14:18)主耶穌絕不會拋棄我們的!
主耶穌與我們同在一條船上,祂隨時都在看顧我們,祂會在適當時機施展奇妙的作為,分擔我們的重擔,和我們一起經歷風浪,帶領我們進入真正的平安!
1888-1960年間,兼具佈道家、教師、詩人、哲學家、科學家的賀川豐彥,十七歲那年,在肺結核引起的高燒威脅下,面臨死亡,他向神禱告,求神握住他那如同纖纖細線的生命,讓自己能夠存活,以能繼續服事祂。在神垂聽他的禱告後,賀川豐彥進入神戶的貧民窟服事長達14年,從早到晚不停地講道、轉導並深入參與了農民和勞工的問題;因著這一場的生命風暴,改變了他的一生,也深深影響了日本基督教界及各領域的學術,完成了150本以上的著作,從土壤研究到講道……。我們可以看到,生命中的風暴並非那麼可怕,它可能會使你更加信靠神及激勵你更多地來服事祂,因著這風暴,我們會被塑成合神心意的器皿,為祂所重用,成為祝福人的管道。

三、風暴後的省思v40v41
4:40 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
4:41 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
祂醒過來,平靜了風浪,然後祂轉向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那裏呢?」馬太、馬可、路加都用不同的字,記錄了這一句話。他們都聲言,基督平靜了風浪以後,就責備那些喚醒祂的門徒。祂批評他們,是因他們的舉動顯示了他們缺乏信心。他們喚醒祂是不對的。他們犯了錯誤,因為他們沒有必要喚醒祂。為甚麼?你想有基督在船上,這條船會沉下去嗎?
「如果我們能有更大的信心,那就好了」──這是我們的希望語。「如果我們能像……的有信心,那就好了」──這是我們的羨慕語。我們豈不是常常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麼?但是,為甚麼我們還沒有得著呢?信心豈是一班特等聖徒所獨有的麼?真是沒有法子叫我們得著更大的信心麼?在主那裡自然是有法子的,但是,除了要得著之人以外,誰能得著呢?神的話語告訴我們信心的源頭,是在那裡:「信……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弗二8)這一節聖經是最明白不過的,信心是神所賜給我們的。這樣,我們知道,信心的源頭乃是在乎神,並不是在乎我們。
我們不必問:「我們自己有無信心?」「信心夠否?」這些都非首要的問題。並且這些問題要把我們留在黑暗裏,叫我們灰心。我們應當問:「神是否靠得住的?」「神誠實否?」「神可信否?」「神應許了,祂會否食言?」「神的能力和愛心是否實在的?」
甚麼叫作信?信就是將自己或事物信託人的意思。我們相信神,意思就是我們將自己或事物交託神,倚靠祂替我們成功,在把事物託付人的時候,我們有否問說,「我有無信心信這人?我的信心夠不夠信他?」我們沒有。我們所問的,乃是「我能否信他?」並不是「我有否信他?」比方說,你們中間有個開店的,你請一個店長的,把你店務全盤交託給他。當你雇他的時候,你並沒有問你自己說,「我對他有無信心?」「我的信心是否太小?」「我是否應當加增我信他的心?」你乃是自問說,「我能信他麼?」「他誠實否?」「他可信否?」「他靠得住否?」如果他是誠實的、可信的、靠得住的,你就自然而然的,把你的店務全交在他的手裏;你並不必問你自己有無信心?信心大否、夠否等問題。
對於信靠神也是這樣。我們並不必問說,我們有無信心?信心大否?夠否?應當再加上多少?我們只要問說,神是否誠實的?神是否可信的?神是否靠得住的?神應許了,會否反悔、食言?如果神是誠實的、可信的、靠得住的,神應許也是不會反悔的,則我們並不必搜求省察自己有無信心;自然而然的,會將自己和事物交在神的手裏。這是信心。信心並不是我們自己的出產品;信心乃是因著對方的誠實、穩固、足信、妥當所發生的倚賴心,所以,我們所缺乏的,並不是一個更大的信心,乃是一位更大的神!
這事的結尾,也是最令人驚訝的一點,是門徒在風暴「大大的平靜」之後,竟然「大大的懼怕」,比先前的懼怕還甚,原因是他們看見一位比風暴更可畏的主。原來要勝過風暴,須要經歷一個比它更大的風暴。看見一位超越風暴的主,才有超越風暴的信心。被耶穌壓倒,才不會被風暴壓倒。
因此,平靜的關鍵在於誰是我們真正畏懼的對象。我們若怕上帝,就甚麼也不用害怕。當我們把上帝縮小,我們的判斷力便有所偏差,周圍的事物相對地變大,成為威脅自己的風暴。人與真神的相會,的確會帶來生命的震撼。當耶穌向我們顯現祂是「大自然的風暴平靜者」時,是否同時意謂著祂會是我們「心中風暴的平靜者」呢?當人生的風暴忽然臨到,在驚慌失措之餘,求告主耶穌吧!祂將為你斥責風暴,使你平靜安穩渡過,但請先確定一下:「我一直都讓耶穌坐在我的船上嗎?」


參、 結論
約於5,6年前父親因大腸氣勢截腸後,腸胃的狀況就一直不穩定,時常掛急診,特別在深夜間,同時間,母親因著照顧父親之故而產生精神上妄想症,母親一開始並沒有病識感,所以白天總會覺得有人進到家人進行破壞(如門漆剝落,桌角破損……)而半夜總會叫我起床聽聽鄰居或樓下有人在說她的壞話,當時,我壓力真的很大,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要面對父母生理及心理產生問題,卻又束手無策,甚至心中生出不想回家的感覺,因為怕面對,開始思考我所相信、所認識神,只是在我腦中的知識嗎?為什麼現在我感受不到祂!只能再次的向神說:「神啊,求祢來幫助我,我快要不行了」,感謝主!祂知道我所能承受的,使父親的病況慢慢改善,而母親也有病識感願意接受治療並服藥,情況也穩定下來。好景不常,過了一年,一天忽接到電話,父親在外面,因心痛被送到急診,經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還好即時送醫,要不就沒命了。……沒多久又發現有糖尿病,而去年暑假半夜起床如廁,不小心跌斷腿,最近,更是罹患肝惡性腫瘤,對我們而言,這真是一連串的意外,每一個意外,我都在學習面對,不是說我已學會,而是我也還在學習,還在經歷我所信、真實活的神的恩典與慈愛!
因為,說真的,這些日子,若不是祂的恩典持守著我,我早就崩潰了,而經歷這一切,走過這一段路,更使我確信我所信的是誰,雖然當遭遇臨到時,我仍軟弱跟一般人一樣,但因著神,剛強起來!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人生的航程上,會遇見不同的風浪,就像門徒所遇見的一樣,此時,你知道主與你同船嗎!你內心有平安嗎?若我們明白所信的是誰?即便所遭遇的無法立時解決,但因著主的同在使我們能坦然面對。
不要放棄
當爭戰似乎永無止盡,而你認為再也撐不下去時,記住,你所做的,是正在改寫一個十分屬世、十分屬肉體的世俗想法,使它可以與神的意念步調一致。
想想看,神是你的同工。我相信祂是世上最傑出的「程式設計師」(你的心就像是電腦,累積了一生垃圾程式在裡面)。
如果你曾邀請神來掌管你的想法,祂正在你身上動工。祂正在改寫你心思意念的程式,繼續與祂同工,別輕言放棄!
這絕需要付上時間的代價,也絕非易事,但如果你選擇神的方式思考,方向就對了。你得花時間在一些事上,但前進的步伐可讓你剩餘的生命不再停留在同樣的混亂中。

肆、 默想
我確信耶穌是風暴的平靜者嗎?我願意在任何事上真實地倚靠祂嗎?

伍、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祢是風暴的平靜者,祢可以掌管外在環境,也可以管理我的內心世界,讓我邀請祢坐在我的生命之船裡面,使我能歌唱:「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阿門!

2009.06.28 - 主日講章:從耶穌醫治癱子來默想

講題:從耶穌醫治癱子來默想

經文:馬可福音2112

一、 前言

有一位關心癌末病患的學者博士,累積了她長期關懷的經驗並且出版了「癌末病患的臨終關懷」一書,此書一出,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及對癌末病患的臨終關懷更加重視,一日,她到某國演講,會後,許多讀者拿博士的書排著長龍等著她來為書簽名,沒多久,因博士的搭機時間已近,只好停止簽名的服務,趕著到機場去。在機場候機時,博士趁空檔到洗手間上廁所,此時突然有本博士的書從廁所門底下送了進來,門外有聲音說,博士麻煩妳簽個名,哇!博士很不高興,心想怎麼有人那麼沒有禮貌的,如廁後,博士本來打算開口罵一下門外的這人,那知門外站著的是一個修女,博士都還來不及開口,修女說,博士,妳講的真好,我有一個癌末的朋友本來也想聽妳演講,但因其病況嚴重無法來,於是由我來聽完後,再跟他講,他覺得也好,但病患希望可以拿到您親手簽名的書,所以我跟著排隊,沒想到您趕著搭飛機就走了,我也一路尾隨到機場,希望能找到您簽名,結果沒找著,正失望地進了洗手間,從鏡子看到廁所門下的鞋子,正是博士的鞋子,我就知道這是上帝的引領,讓我能找著您,請原諒我的唐突!做出這麼不禮貌的動作,因為我真的很想完成這位臨終者的心願。

博士聽了為之動容,心想,我是癌末病患的關心者,差點就錯怪了這位比我更有實踐力的修女了!!

面對突然而來的人或事,損及到自我或自我無法接受這事的呈現方式時,正像剛剛所提的這位博士,會有捍衛自我權益的反應出現想罵人,同樣的,今天我們所要看的經文,也是不按牌裡出牌的狀況,把屋頂拆了!若當時你在那裡,你會怎樣?!若你是耶穌、四個抬癱子的友人或文士又會怎樣反應呢?

二、 釋經

v1-5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就有許多人聚集、

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耶穌見他們的信心、就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

耶穌沒有責備這個抬癱子的人,反而因他們的信心醫治癱子、赦免他的罪。

群眾這一次前來,不僅是為了使身體的疾病和痛苦可以得著醫治,更是為了要聽神的道(2節)。

那些在迦百農之人的需要多而且繁複,但無論多麼紛繁,耶穌總是願意滿足所有人的需要,祂仍然繼續醫治;畢竟,醫病乃是彌賽亞的另一個記號路七22--耶穌回答說、你們去把所看見所聽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對傳道人而言,也當像耶穌一樣,有著牧者關心疼愛祂的羊群之胸懷。

巴勒斯坦的房頂多是平的,可以作為乘涼坐立之用,而通上屋頂的梯級是設在屋外的,屋頂用木樑每隔三呎左右,牆對牆橫架支撐著;木樑之間,用簡單的灰泥和木材混雜而堵塞的,整個屋頂都是用灰泥填平,所以許多時候他們的屋頂長出雜草來,卻也相當堅固,可以在上面走。現在這四個朋友就是抬那個癱子到屋頂上,挖開了灰泥,而縋下擔架在耶穌的面前。耶穌深深體會這四個人的信心,不畏人堆阻塞而想盡辦法抬他們的朋友到來求醫。

V6-9-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裏、心裏議論說、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耶穌心中知道他們心裏這樣議論、就說、你們心裏為甚麼這樣議論呢。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行走、那一樣容易呢。

猶太人認為罪和受苦是不能分開的。他們所持的意見,就是當人受難之前,必然曾經犯過罪,這就是約伯的朋友所辯論的根據了。提幔人以利法堅持一個理由:『請你追想,無辜的人,有誰滅亡』(伯四7,猶太人的拉比們也有一句格言:『人的病痛是永遠不能獲得痊癒的,除非他的罪過先完全獲得赦免。』杜尼耶曾說:『海外傳道人提到那些未開化的人,仍然認為疾病是從玷污神聖而得來的!當他們皈依基督教之後,若遇到生病的時候,自己不敢去守聖餐的,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仍然受到上帝的斥責的。』猶太人認為一個人生病,一定是因為上帝憤怒而發生的。當然從事實上來說,許多疾病都是從罪惡而引起的,還有更真確的一點,就是有時疾病也許未必因自己的罪而引起,可能是病菌、個人飲食習慣、污染所造成。我們未必一定採取猶太人所堅持的意見,把罪和疾病混在一起相提並論,但任何一位猶太人都會同意這個說法,醫治的先決條件,必須先饒恕所犯的罪過。

所以耶穌看著癱瘓的病人,對他說,「你的罪赦了。」祂沒有先醫治他,沒有先對付他肉體上的疾病。祂首先對付的,是引起肉體疾病的根由。祂說,「你的罪赦了。」

當猶太人聽到耶穌講一句話『你的罪赦了。』他們覺得十分震驚,因為照猶太人的信仰,只有上帝才可以赦免人的罪;耶穌所講的話是褻瀆的,帶來的懲罰,是用石頭打死的(利廿四16 那褻瀆耶和華名的、必被治死、全會眾總要用石頭打死他.不管是寄居的、是本地人、他褻瀆耶和華名的時候、必被治死。),但耶穌亦不難看出他們的心底裏,私論著甚麼,所以耶穌以他們的立場向他們提出一個挑戰性的問題。

v10-12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罷。那人就起來、立刻拿褥子、當眾人面前出去了.以致眾人都驚奇、歸榮耀與 神說、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

耶穌作了上帝的代表,約翰說:『父不審判甚麼人,乃將審判的事全交與子』(約五22),倘若耶穌有了權柄去審判人,那麼他自然代表了上帝,有權去饒恕人了。讓我們舉一個生活上的比喻來闡述這個道理。一個人可以委託授權人,替他處理財產和業務,他同意這位授權人全權代表他做一切的事。同樣,上帝授權耶穌做一切的事情,使祂賦有上帝的權柄和一切的權利,所以耶穌所講的話,就是上帝自己的話了。

上帝的態度,從耶穌所展示的來看不是嚴厲、苛求和不斷的要求我們遵行一切命令;而是一個充滿完全的愛的態度,上帝的心,充滿著熱忱的愛和饒恕。可以說,耶穌把上帝的饒恕傳送人類韓路易斯(Lewis Hind)在他的散文中,描寫他如何重新再認識他的父親。他一向都尊敬和景仰的父親;但他實在對父親有點懼怕。在一個主日禮拜的時候,當時的禮拜堂十分悶熱,於是他在極度疲倦之下,有濃厚的睡意;眼睛也張不開來,而頭也搖搖欲墜;他知道父親的手移到他的面前,他直覺以為父親一定要搖醒他或打他一下,但父親卻沒有這樣做,反而輕輕的微笑,把手圍繞他的頸項,他於是緊緊的靠近父親的身旁,很舒服地歇息在父親的懷抱裏。從這一天開始,他發現父親並不是以前所想像中的那一位父親,這是一位充滿著愛和關心的父親。這就是耶穌替人和上帝所做的事了。耶穌簡直可以說,能親身把上帝的饒恕帶到地上來,人若沒有耶穌的話,就永遠不知道饒恕到底是甚麼。耶穌所做的,就是向人說:『我來告訴你,在這地上就是現在的一刻,你是一個獲得赦免的人。』耶穌能夠完全把上帝愛人的態度展示給人看。祂可以說:『我饒恕你。』因為上帝在耶穌裏面,直接的向我們說:『我饒恕你了。』

三、 默想

1. 耶穌的角度(教會的領袖)

若我是耶穌,服事(講道)受阻(拆房頂時的噪音,講道被中斷)時,我會像耶穌一樣細心、耐心、有愛心地了解當時的情況,而予以解決,或者馬上生氣地責怪、為那人定罪,或者是心生苦毒?其實這是很不好的,因為這不僅傷己且會傷人,更是影響了神國度的事工進展,嚴重的話造成會友出走、同工與牧者不合、分裂、牧者離開等亂象,會友難過,神看了更是傷心!

對明裕自己而言是很重要提醒,一定要很清楚地對付自己內心的軟弱,特別在服事時所面對的種種景況,因為傳道人是被神差遣成為牧者來照管祂的羊群,所以牧羊人受到羊所帶來傷害時,總不能和自己的羊打架吧!這個時候要向大牧者耶穌尋求醫治。

會不會因注重事工,而忽略了周遭的人之需要?

這常是教會的傳道人及同工要留意的,因我們會看重結果(人數成長、表示有在作事而開了很多的事工)勝於過程(同工的軟弱、無力….),明裕也曾經遇過,在聖誕節期間,教會有很多的慶祝活動或事工,需要很多兄姊的參與,當然就要趕緊的招兵買馬,負責的同工沒有留意到目前教會的光景(兄姊的實際狀況),以致參與者無心地參與(為了活動而活動),或者根本就不想參與,此時不能參與的人還可能會被負責的同工論斷(不服事、不愛主或不合一….),想起來就很難過,盼望這樣的情況發生時,牧者及執事同工能細心、耐心地去了解關心,而非以事工為導向。我們再回頭看馬可福音23-4,看看耶穌是怎麼面對的。

耶穌雖忙(講道),卻仍欣賞他人的長處,滿足他人的需要。

耶穌的「忙而不亂」是值得教會的傳道人、領袖及執事同工學習的,求神賜下智慧及應變力在我們當中,使我們日後得以承接神更大的國度任務。

2. 四人的角度(服事者-同工、執事)

v1-4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人聽見他在房子裏、就有許多人聚集、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耶穌就對他們講道。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是用四個人抬來的。因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頂、既拆通了、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

這個四個人看見人真正的需要,願意就其需要來幫助他。就如使徒行傳32-9,彼得、約翰看出瘸腿的真正需要,不是金錢而是得醫治,能自力更生。

同心合意【一人抬一角,想想自己:能和同工的方向、目標一致嗎?前面2位領路、後面2位跟隨。若不同心,一個要左,一個要往右,搞不好還沒有到耶穌面前,就把擔架(褥子)上的人給摔下去了】。

有信心的(寧可拆了房頂也要將癱子帶到神面,表示相信神的大能)。雅各書2:26 身體沒有靈魂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工作有果效(因他們付出,癱子病得醫治、罪得赦)。

想想自己:是否和這四個人一樣,真正看別人的需要(約翰福音4章,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耶穌看到的不只是她生理的需要,而是她內心真正的需要)。

幫助人的過程中,是否彼此激勵,對神更有信心(團隊服事)。

受幫助的人是否有真正得幫助(有沒有搔到癢處)。

這四個抬擔架的人從屋旁的梯階走上房頂,拆了房頂,把癱子縋到屋子裏,把他帶到神的兒子面前。有人把這四位朋友起名為憐憫、協力、創意和堅毅,我們當力求成為一位具備這些特質的朋友。

3. 癱子的角度(目前無法參與服事或靈性軟弱的人)

世界上有兩種人最笨,一是在神面前說他自己沒有罪,另一是在醫生面前說我沒有病。

現在的光景是軟弱的,只能被服事,無法服事人,就好像癱子;我現在是否也一樣軟弱?若是這樣,有兄姊要幫助我到主的面前,我是否願恴接受或者是拒絕!

若不願意接受兄姊的協助,有什麼途徑能得到幫助。

4. 其他的角度(神事工、文士)

有沒有一些上帝不要我做的服事,我正熱心地做;我清楚上帝要我做的嗎?或者是我自己想做,而不是神要我做的。(出埃及記316 摩西,你去招聚以色列的長老、對他們說、耶和華你們祖宗的 神、就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向我顯現、說、我實在眷顧了你們、我也看見埃及人怎樣待你們。

我像文士一樣,批評、攔阻神的事工嗎?(馬可福音26-7

四、 結論

我們來自各個家庭、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想法神把我們從各處招聚來在這個教會裡成為一家人,是要我們「在一起」實踐「愛」,而且必須順從「彼此」的命令:

1. 要彼此相愛(約十三34-35

2. 要彼此饒恕(弗四25-32

3. 要彼此接納(羅十五1-7

4. 要互相服事(加五13-15

5. 要互相代求(雅五13-16

6. 要互相擔當(加六1-5

7. 彼此勉勵(來十19-25

8. 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羅十四13-23

9. 彼此讚美主(弗五19-20

10. 彼此保守合而為一的心(弗四1-6

弟兄姊妹們,或許此時你正處於癱子的光景或文士的光景,盼望今天在這裡,這個時刻,求聖靈來到我們的心中,來做醫治的工作,幫助我們的軟弱、無助、傷心、苦毒;也求聖靈鑒察我們的內心,不要像文士批評、攔阻神的事工;更求聖靈給我們有像耶穌及四個朋友的榜樣能夠學習、效法,就像前言提及的那個修女般地真正看見主的心意並身體力行(太福音 5:7 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

2009.07.19 - 主日講章:蒙召

經文:以弗所書4:1-32

.前言

神在我們每一位弟兄姐妹的生命當中都有一個特定的旨意,所以聖經裡面講到說,每一位信徒都是被主所呼召,我們是蒙召的信徒換句話說,今天每一個基督徒,當我們生活在地上的時候,我們不是隨隨便便生活,不是說, 我們愛做什麼,就做什麼,我們想要去哪裡,就想要去哪裡。
基督徒是一個有呼召的人,事實上我們看見教會這個字,在原文的意思,就是被呼召出來的人,今天當我們聚集在這裡的時候,我們就是一群被主呼召出來的人。所以如果今天你我想要在神的國度裡面,能夠被神所使用成為合神心意的器皿,那麼首先我們就必須要明白,「召」是什麼?

.本論

.蒙召的意義

「……既然蒙召(calling),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v1

1.蒙召之真義

神的呼召(calling)是「在基督耶穌裡」的呼召(腓313,14),呼召人披戴基督徒的名字(彼前416;太2819),在基督裏成為屬神的子民(彼前 2: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 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蒙召」的意思,雖然說明了信徒是神從世界中選召出來的,卻不是離世而生活的。反之,他們乃是與其他人一樣,在世界上「行事為人」。但他們的分別卻在於他們「行事為人」的法則和目標與世人不同。這不同的法則和目標,就是要與他們「蒙召的恩相稱」之法則和目標。

所以,論到基督徒因神的恩召而從世界上被分別出來的意思,並非意味從物質的世界中被分別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乃是從屬世界和屬罪惡的「行事為人」中被分別出來,進到一種照著神恩召他們的目的而「行事為人」的生活中。

2.信徒是蒙召的人

回應這「召」的,就是「蒙召的」人(神學家萊特佛特 [Lightfoot] 把蒙召的譯為「信徒」)。

保羅在他的信中曾自稱為蒙召作使徒的(羅1:1;林前1:1),那是特指他遵從神的旨意作傳道工作而言;但在此蒙召的意義,是普遍地指一切信徒蒙神的恩典,從世界中被選召出來。所以這一切信徒就都是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的人,像舊約時代神將以色列人從埃及召出來作神的子民一樣。

.蒙召的目的與行為

這「召」來自神,藉著使人得救的福音,透過成聖和信心(帖後 2:14  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進入神的國度(帖前 2:12 要叫你們行事對得起那召你們進他國得他榮耀的 神。),與神相交(林前 1:9  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他所召、好與他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並事奉祂。

1.教會的生活vv2~16

「相稱」有相等、相稱、值得、合宜、堪配之意。在中文聖經中,除譯作

「相稱」外,在林前16:4曾譯作「該」;在提前1:15;4:9譯作「可佩服的」;提前5:18譯作「應當的」

基督徒的行事應與所蒙的恩召相稱,這觀念告訴我們:神的恩典需要藉基督徒的生活行事表明出來。「相稱」暗示有兩方面的重量需要平衡。若只有一方面的重量,無法表明這重量到底有多少。若我們只蒙恩而沒有表現於「行事為人」,就等於一個天秤,只在一邊放上了一些東西,卻未在另一邊放上法碼,它的重量無法顯示出來。神臨到我們身上的恩典有多大呢?對於我們整個生命產生怎樣的果效和價值呢?若我們所行所作超過神所賜的恩,不按著神所量給我們的恩而行,就會發生與神的恩不相稱的行事。

「用愛心互相寬容」這句話表示:

A. 基督徒在共同的生活或工作上是可能發生磨擦的;並且這是聖經所早巳預料的。聖經並沒有認為教會中的信徒,不會發生竟見和爭執。反之,聖經乃是要求我們用愛心寬容,去消除可能發生的不和諧。

B. 「寬容」顯示那需要我們用愛心去包容的,是可能令我們忍受損失或犧牲的事,而不是使我們蒙受利益的事。但基督徒美好的靈性,就是表現在對於這些事所抱的態度上。寬容是必須有愛心的,沒有真正的愛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寬容。愛心有多少,寬容也有多少。寬容就是我們的愛心表現在別人虧欠自己的事上。

C. 聖經並不是叫我們對自己寬容,更不是對罪惡寬容,乃是對別人「寬容」。別人偶然的過失不要斥責得過於嚴厲,別人的行事為人或有虧負自己之處,不要斤斤計較,別人對自己應履行的義務,不要求得過於苛刻……。

D. 「用愛心互相寬容」這句話也提醒我們,並非只是別人需要我們「寬容」的對待,我們也常需要別人的寬容,因我們也常會有錯失或虧負別人的地方。我們常會有些自己並不覺察,卻引起別人很大反感的行事,不過因為別人寬容了我們,並未引起甚麼爭端。所以我們實在也應當用愛心寬容別人。這樣「互相」用愛心寬容,是我們在合一的生活上,能與蒙召之恩相稱。

「彼此聯絡」說明了我們彼此間有一種互相聯絡倚存的關係。信徒彼此聯絡的重要,就像身體上肢體互相聯絡的關係。信徒與信徒之間,有一種當然的本份必須彼此聯絡。沒有人能不與任何弟兄姊妺發生關係,單獨地過著個人的靈性生活。正如身上的肢體,不能脫離其他肢體,而仍成為身上的肢體一樣。其實不單在靈性方面,信徒既有一個在基督裏實際合一的關係,而應當彼此聯繫;就算在肉身方面,我們也不能單獨生活。我們所以能生活,不單因為自己有生命活著,也因為有許多人和我們一樣地活著,並作了許多我們憑自己作不來的事,使我們可享用他們的成果,以供給我們生命的需要;而我們也作了一些別人作不來的事,使別人從我們身上取得利益,以供應他們生命的需要。這只是人類社會生存的一個普通道理。但許多基督徒卻忽略了在屬靈方面,我們更需要彼此扶助聯絡,才能戰勝魔鬼,以免教會像一支沒有聯絡的軍隊,不能發揮作戰的能力。

和平的聯絡與愛心的寬容有密切關係。聯絡可促進了解,增加主內彼此的認識而激發愛心,而愛心的寬容又增進彼此聯絡間的和睦氣氛。

合而為一的心需要信徒竭力保守:我們雖然不能造成這種合一,但是卻有責任保守聖靈所賜這種合而為一的心。「保守」表明這合一是信徒已有的,而需要保守它不被損害。「竭力」則表明為保守合一的心,有時需要付出代價,放棄成見,忍受損失以維護這「合一」的健全與穩固。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v7

加爾文說道:「基督身體中沒有任何一個成員,可以不必他人幫助就達到完美,或沒有他人幫助就能供給自己一切所需。」我們各人蒙恩得到不同的恩賜,為使全體得益。字暗示沒有誇口的餘地,除了白白得來的以外,誰都一無所有(參:林前 4:7 使你與人不同的是誰呢.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沒有人擁有全部的恩賜;同樣的,全身也沒有一個肢體是完全沒有屬靈任務,或沒有任何屬靈恩賜的。這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不單只是賜給傳道人或教會領袖的。這話指出主憑著智慧,把不同的恩賜分配給不同的肢體。

個人的呼召或其他人的呼召,不是為了你好、我好,這一切的呼召乃是為了福音;真正的福音是能使人蒙召,使別人的恩賜和我的恩賜結合,一起回應神的呼召。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麼.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vv8-10

那升上高天,得勝仇敵的基督是怎樣的基督,乃是曾經降世為人,本為至尊,反倒虛己,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並且在祂自己降為至卑之後,神就把祂升為至高(腓2:6-11)。所以我們若要多蒙恩,就要降卑。

恩賜的效用與運用

A. 效用(11-14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 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vv11-14

恩賜的職分,既都是神所賜給教會的,則它們對於教會,能發生怎樣的作用呢?在此可分為三方面:

a. 對於教會之建立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在這所謂建立基督的身體的意思,不是僅指設立新的教會,更是對已經設立的教會,在真理和靈性方面,加以造就,栽培,堅固,使教會不但有基督的生命,並且有強健成熟的生命。

b. 對於信徒之靈命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直等到……」說明神賜下這種恩賜的最終目的,是使信徒在靈命上滿有基督的身量。也告訴我們那些在神所託的職分上事奉神的人(傳道人或教會領袖),應當如何栽培信徒,不是單把他們從罪中拯救出來,更應栽培他們直到「長大成人」能夠自已站立得穩的地步。

c. 對於異端的辨認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本節緊接上節,說明信仰基礎的穩固和生命的長大成人,乃是防止信徒陷於異端迷惑的最妥善方法,而在靈命上和真理的知識上不長進的「小孩子」,便很容易陷入異端的錯誤,「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人的詭計」,指那些另有用心的人,傳講似是而非的道理。他們自認為根據聖經,卻曲解聖經,牽強附會,以達到他們的目的。「欺騙的法術」照字面意思,直接指那些教外異端所行的邪術,但亦包括教內假先知所行的超自然奇事。幼稚的信徒常以奇事為高超的經歷,而不問其來源,盲目相信,結果便「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毫無判別的能力。

B. 運用(vv15-16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這兩節是論及如何運用恩賜,才能使教會「增長」,自己受益。

a. 「用愛心說誠實話」

這種「誠實話」,雖然對聽見的人十分有益,但也常常使聽的人感到難堪。所以說的時候,格外需要用愛心來說,切不可帶傲慢和輕視的態度來說。務使所說的話不但誠實,而且誠懇。許多忠心的勸告,若不加上愛心,或誠懇的態度,就很容易誤會為譏笑或攻擊。

b. 「凡事長進」

應以求長進的心來運用已有的恩賜。這也是運用恩賜的原則之一,在工作之中不斷有學習的態度,是長進的要訣。這「長進」包括使自己和使別人在靈性上長進。

c. 「連於元首基督」

本句亦包括在上句的「凡事」之內。不只凡事長進,也要凡事連於元首基督。「連於元首基督」,凡事不與元首脫節,不自行作主,都在基督的支配和管理之中。

d. 靠祂聯絡」

「靠祂聯絡得合式」的意思,就是靠祂安排而使各種不同恩賜的信徒,能站在「身體」的合宜崗位上作工。這「靠祂……」一方面提醒教會的負責同工,應當憑看主所賜的智慧,照著神所賜給信徒的恩賜,安排他們在教會的崗位上事奉神。

e. 「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就好像眼必須照著眼的功用,站在眼的崗位上,盡它的職責(去看),耳必須照著耳的功用,站在耳的崗位上盡它的職責(去聽),手也必須照著手的功用,站在手的崗位上盡它的職責…然後各照自己的功用彼此相助。

2.個人的生活vv17~32

4:17-19 所以我說、且在主裏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 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

A. 存虛妄的心

「虛妄」原文有虛空而愚笨的意思。意思就是還沒認識神的人的行事,常存著虛空的幻想,有許多無知而取巧的妄想。他們所種的是瓜,卻妄想得豆;付少許勞力,而妄想有重大的收穫;不想多負責任,卻想多享權利;不悔改歸向神,而想從神得福。這種存心,使他行事虛妄,不切實際。結果「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所追尋的一切,如捕風捉影,一無所獲。基督徒的行事,應棄絕這種存心。

按使徒保羅時代的「外邦人」,多半都是敬拜偶像的多神主義者。他們信仰的宗教本身就是虛妄的,這些的神為要滿足人虛妄的存心而編造的神,這樣,那些信仰它們的人,其行事必然更加虛妄了。注意以弗所教會中的外邦人已經成為信徒,保羅對這些已經信了主的信徒,提到他們以往的行事時,勸勉他們「不要再像外邦人」,可見使徒在這裏已「外邦人」用作所有非基督徒的統稱

B. 心地昏昧

外邦人的心思,被罪惡和這世界的神遮蔽在黑暗之中,以致不會分別是非。如先知以賽亞所說;「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暗為光,以光為暗,以苦為甜,以甜為苦……」(賽5:20)。就好像現今社會對於未婚同居、生子都識為正常的事,沒有什麼不妥,國家領袖或藝人更是帶頭做;他們黑白不分,又不認識真光,平安的路未曾走過,又因驕傲自是而自足於今世的虛榮之中。

心地昏昧的原因,是不認識真神,未蒙主真光的照燿。基督徒既已蒙了光照,成為世上的光(太5:14-15),當然不應去效法那些心地昏昧的人了。

C. 與神的生命隔絕

這是靈性死的意思,也是信徒從前「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的光景。亞當被造之後,神曾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創2:15-17)。但亞當吃了分別善惡樹的果子後,按肉體說並未立即死去;按靈性說,卻已經立即死去──立即與神的生命隔絕。所以從亞當以後的人類,除非信靠基督得看新生命,否則便都與神的生命隔絕。既與神的生命隔絕,當然無法領悟神的事情,且不會與神交通,與神的關係完全疏遠。

D. 無知而硬心

「都因自己無知,心裏剛硬」,外邦人既與神隔絕,對神的事就成為「無知」的,只憑自己的智慧行事。

E. 放縱私慾

「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良心喪盡」就是良心完全失去應有的作用,麻木不仁。良心是個人在道德方面的最大約束力。世人由於經常違背良心的警告,結果使良心喪盡其正常的功用,變成不會警告人,毫無約束人的力量。「良心喪盡」的人必然放縱肉體的私慾,只要滿足自己的私慾,便不擇手段地去達到目的,完全失去道德方面的約束力。基督徒重生後,良心恢復敏銳的感覺,聖靈常藉著我們的真心約束我們。使徒保羅在巡撫腓力斯跟前自辯時曾說:「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24:16)。可見「常存無虧的良心」也是信徒行事生活原則之一。

F. 貪行種種的污穢

「種種的污穢」,指所有的罪和所有貪圖個人利益而作的壞事。雖然在那些喪盡良心的人看來,是一種享受。在神眼中卻是一種污穢,一種要受審判的罪惡。本句指出那些良心已經麻木的世人,常常會不知足地貪行種種污穢的壞事,而自以為是獲得利益。其實乃是在神面前為自己增添罪惡,成為更加污穢的罪人而已。

所以,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

在以下這幾節經文中,使徒提出一些生活上似乎是瑣碎的事,要信徒在這些方面有新生的表現:

a.棄絕謊言(4:25{\LinkToBook:TopicID=191,Name=A.棄絕謊言(4:25}
b
.生氣而不犯罪(
4:26{\LinkToBook:TopicID=192,Name=B.生氣而不犯罪(4:26}
c
.不可給魔鬼留地步(
4:27{\LinkToBook:TopicID=193,Name=C.不可給魔鬼留地步(4:27}
d
.不再偷竊親手作事(
4:28{\LinkToBook:TopicID=194,Name=D.不再偷竊親手作事(4:28}
e
.隨事說造就人的話(
4:29{\LinkToBook:TopicID=195,Name=E.隨事說造就人的話(4:29}
f
.不要叫聖靈擔憂(
4:30{\LinkToBook:TopicID=196,Name=F.不要叫聖靈擔憂(4:30}
g
.要除去一切苦毐用恩慈相待(
4:31-32{\LinkToBook:TopicID=197,Name=G.要除去一切苦毐用恩慈相待(4:31-32}

.結論

我們今天所以能在此固定的來作禮拜,基本上也是對主的呼召有回應的人。並且在我們的經歷中,所經歷的不只是主耶穌要我們所付的代價,更是從基督的身上,感受到上帝的愛。約翰.衛斯理的救恩觀念中,就提到一個得救或蒙恩的人,他是會感受到上帝的愛的人,不但感受到上帝對他個人的愛,更感受到上帝對人的愛與憐憫。這種感受一定是令人有所回應的。愛是只能用愛來回應,上帝犧牲的愛,只能用我們的委身來回應。因為我們所感受的並不是普通的愛,所以這種回應也不能是普通的回應,因此是「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回應。

個人如此,由一群蒙召的人在一起也是如此,我們必須一同對上帝透過基督所顯示的愛作出回應,回應是必須有所「行動」的。透過實際的行動,將我們對基督的愛及上帝的福音呈現出來,同時也將我們(基督徒)的身分表現出來。

神的呼召不只是對個人點對點的召,更是為著福音的緣故使這召成為點對面的召,也就是將許多人的召圈在一起來完成祂所給我們的大使命(太2819-20

.默想、禱告

1. 我的呼召有沒有包含-417-1925-28

2. 我的呼召有沒有因著福音的緣故,與別人的呼召結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