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7日 星期二

20110515 前車之鑑--從過去學教訓

講道錄音檔下載:
http://www.badongo.com/audio/25413303


主題:前車之鑑----從過去學教訓 
經文:林前10112
金句: 14:22

序論:
弟兄姐妹平安,今天的主題是從過去學教訓,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犯過錯,犯了錯以後,我們會從我們的錯誤中,去記取我們的教訓。也我們或許會不斷的犯錯,不論是一次、兩次、三次,直到我們學到教訓。
在我們今天的經文裡面,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歲月,是所有以色列人的警惕,也是他們所不願意重蹈的覆轍。所以現代的以色列人,對於他們的信仰,都存在著恐懼與強制性。過去這些曾經犯過的錯誤,都是他們的前車之鑒。
在這一段的經文,是使徒保羅他特別提醒那些身在哥林多的猶太人,提醒他們不要因為他們所得到的身份、權柄,而過分自恃他們自己的身份,逾越上帝所給他們的自由。
本論:
一、歸從摩西帶領同受靈糧、靈泉澆灌(1~4
這一段的經文,雖然說是保羅對他們的提醒,但是我也相信,這也是使徒保羅要提醒我們的。所以哥林多前書十章第一節到第四節這裡
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了摩西;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甲、上帝救恩,脫離奴僕轄制,重獲新生命:只要講到在曠野的以色列人,我們就知道,他們因為上帝的拯救和上帝的幫助,使他們脫離了埃及那奴僕的轄制,重新獲得了自由的新生命。這裡說他們受過洗是因為他們得到了救恩,而上帝也用祂的大能大力,在這紅海的神蹟奇事裡面,讓以色列人進入了紅海,也從紅海而出。所以他們是藉著進入水裡脫離了轄制,他們出了紅海之後,他們的生命是自由的新生命。
乙、曠野雲裡遮蓋、碼哪供應,是因上帝的應許: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既然他們已經離開了埃及也脫離了轄制進入曠野,那就表示他們現在是一個自由人的身份。他們在曠野的生活,是享受了上帝在雲裡的保護、遮蓋,享受了上帝所賜嗎哪天天的供應,更享受了從磐石而出的泉水。所以他們是先經歷到了上帝的拯救,然後才又受到上帝的供應。
丙、靈水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4):其實從頭到尾,都是上帝的能力護蔽著他們,是什麼原因讓上帝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對亞伯拉罕的應許,所以他不斷行出人不能想像的偉大行動。所以當他們在曠野裡面沒有水喝的時候,上帝賜給他們靈磐石供應他們飲用水,這是出於他們的靈磐石。
我們會想說這靈磐石怎麼會跟著他們呢?其實那是因為在他們猶太拉比有個傳說,而且這個傳說應該都是每一個猶太人知道的故事。就好像是我們中國屈原投河的故事一樣,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民數記廿一章一到十一節說到,上帝怎樣使摩西擊打磐石取水,給那些口渴的百姓喝。這拉比的傳說這磐石出了水之後,就一直隨著百姓來供他們來飲用。
丁、這靈磐石就是基督:既然是猶太人熟悉的傳說故事,保羅也引用這個他們熟知的典故,告訴這些哥林多的猶太人保羅很巧妙的引用了這個典故,來比喻耶穌基督的身份,因為保羅自己也說,耶穌是我們的中保,是我們隨時的幫助。也藉著這個靈磐石,來表達主耶穌對我們也是如同這個靈磐石一樣隨著我們。所以他們所享受的,是上帝給他們的身份權利。這個權利是在於他們得到上帝的拯救,要領他們進入應許地「迦南」的過程。
二、十次試探倒閉曠野,行神不喜歡的事(5~9
    享受特權卻因特權而跌倒,十次試探上帝:這些都是那些以色列人所經歷到的特別經歷、特別功課,但是這些神蹟也都只有在他們的身上才能夠看得見經歷偉大神蹟,上帝特別的眷顧只有他們有這福氣享受上帝的全備帶領,但是這些人卻後來成為了上帝不喜歡的人,這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
    因為這一份特權裡面,第一代的以色列人各個都跌得很悽慘,他們在曠野所行的事,使他們成為了上帝不喜歡的人,最後是通通都倒在曠野。原因就在於今天的金句:「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 14:22
    試探是我們現代的鑒戒:這些事情都是我們的鑑戒,是使徒保羅在他的體認以及他的理解中,所要提醒我們的叫我們這些活在現代的人,不要犯了過去相同的錯誤。這些錯誤保羅從接下來的六到十節,給我們幾樣的提醒,這些事件接下來我們一一來看:
    甲、貪戀(6):在第六節說:「這些事都是我們的鑑戒,叫我們不要貪戀惡事,像他們那樣貪戀的;」這裡提到的是貪戀,保羅警戒我們小心不要犯這個錯誤。這在民數記114~15節裡有詳細記載,由於他們貪戀上帝所沒有給他們的事情上,所以就在民數記十一章4~6節這一段說到:「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喫呢。……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
    這些人貪戀是貪戀那些上帝供應以外的事,他們為什麼沒有肉吃?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上帝沒有給他們肉吃。但是我們要知道,人的墮落總是在人的慾望中產生,慾望可以說主宰了我們人的心思意念,慾望可能給我們產生動力,不過慾望也是一切腐敗之源,所以從起初的祖先夏娃,就犯了同樣的錯,以致於我們都活在罪惡之中。
    創世記的記載說:「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能使人有智慧。」(創三6所以後來我們知道夏娃她吃了,她吃是因為她起了貪慾的心,她想要上帝供應以外的東西。我們回來看以色列人,他們雖然出了埃及,但是他們的心還是留戀著埃及生活的點滴,他們還想要活在過去,以致於他們用過去埃及的生活來衡量曠野生活的標準。
    所以他們就覺得上帝給他們的食物「嗎哪」吃了沒味道,吃都吃膩了。我想這也情有可原,因為如果叫我們一個月都不吃肉,我相信我們也會想要吃肉,就跟電視上的廣告,天天想著啃得雞。
但是如果沒有,我們可以向上帝求,上帝要不要給我們這是另外一回事,只是我們願不願意順著上帝的心意,不逾越了自由的界線。在這當中我們要注意的是,我們是不是活在自由裡面。保羅他在這裡提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貪戀,因為貪戀它會破壞上帝所賜下那自由的律。
乙、拜偶像(7):我們再來看第七節,這裡說:「也不要拜偶像,像他們有人拜的。如經上所記:「百姓坐下吃喝,起來玩耍。」(林前 10:7)在這裡他指的是出埃及記卅二章的故事,就是摩西上了西乃山,百姓久等不到他回來,開始漸漸不耐煩,他們不知道摩西遭遇了甚麼事。於是他們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一個神。亞倫就搜集了他們從埃及帶出的一切首飾,用火燒了,造出一隻金牛犢。
當摩西下來的時候,看見就非常的生氣,責備了亞倫說:「這百姓向你作了甚麼、你竟使他們陷在大罪裏。」( 32:21)亞倫也馬上解釋說;「…求我主不要發烈怒、這百姓專於作惡、是你知道的。他們對我說、你為我們作神像、可以在我們前面引路、因為領我們出埃及地的那個摩西、我們不知道他遭了甚麼事。我對他們說、凡有金環的、可以摘下來、他們就給了我、我把金環扔在火中、這牛犢便出來了。」( 32:22~24
亞倫說他把這些金飾扔在火中,這牛犢就出來了。他的意思是這個牛犢自己會出來的,似乎這純屬意外事件。但是從(出卅二25)節括弧的字提到說:「亞倫縱容他們、使他們在仇敵中間被譏刺」他們等不到摩西,心中的神就不見了,所以他們存心要造一個東西來代替上帝、代替摩西。這是或壞的起源,我們要知道,沒有任何的人事物,可以代表我們的上帝;也沒有任何一個事物,可以代替上帝的僕人。
所以在這裡面,百姓破壞了上帝的律法,設立了一個假神,所以這邊講說他們拜偶像,坐下喫喝,起來玩耍」經文所說的玩耍是跟他們拜的偶像有關係,玩耍是指著他們在異教的崇拜當中,放縱自己享受這樣的狂歡,所以這可以說是異教的狂歡,好像被下了藥一樣每個人都在那種亢奮當中,不過這種亢奮是會產生很多的犯罪問題。
所以從這些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已經獲得自由的百姓,他們卻反而違反了自由的命令,設了一個偶像來代替上帝。所以他們的錯誤是因為他們的貪慾,是他們內心的慾望。
丙、淫亂(8):接下來第八節說:「我們也不要行姦淫,像他們有人行的,一天就倒斃了二萬三千人;」(林前 10:8)講到這裡,他們行姦淫是在於他們第二代的以色列人,當第二代的以色列人把亞摩利王西宏和巴珊王噩殺了之後,獲得他們的土地,而這時候他們就安營在約但河東的什亭,準備過河。
但就在這節骨眼,百姓與摩押女子行淫亂,不但行了淫亂,甚至敬拜他們的神,還向牠獻祭,與巴力毘珥連合,犯了敬拜別神的大罪。本來就已經很低落的道得標準,因為摩押女子的事件,讓這道德標準更加的低落。原本這些百姓享有的特權,都是上帝要帶到自由、榮耀的國度裡,他們因為在錯誤中的跌倒成為了譏刺。
他們眼前的敵人是誰?就是內心的軟弱,還有他們碰到的外邦宗教和文化所帶來的引誘。不過這始作俑者是受金錢引誘的先知巴蘭的計謀(民數記卅一16),這是巴蘭建議摩押王巴勒,怎樣使以色列人跌倒,就是叫他們「吃祭偶像之物,行姦淫的事。」所以這些以色列人,雖然他們得到了自由,但他們在自由裡面卻選擇了「離開自由」。
        所以耶穌有一段趕鬼的比喻,就是有一個人被鬼了,後來鬼雖然被趕走了,但是他離開之後又看到原來居住的地方,還沒有其他東西住在裡面,於是呼朋引伴找了更多的鬼一起住。這裡的行淫亂也和主耶穌所說的比喻一樣,而我們有沒有活在上帝所給我們的真自由裡面,如果沒有了信仰的真自由、真信仰,不過就是回填過去的錯誤。
丁、試探(9):有了淫亂就會產生試探,第九節這裡說:「也不要試探主〔有古卷:基督〕,像他們有人試探的,就被蛇所滅。」(林前 10:9)銅蛇的故事我相信大家也知道,這一段的故事是記載在民數記廿一章,起因是因為以東人不願意讓他們進入他們的境內,但是因為以東地上帝已經賜給了以掃和他的子孫,以掃就是以東(紅湯)。
上帝既然吩咐以色列人不得與他們爭戰,所以最後這些以色列人也必須要繞道過去,經過他們的邊境。但是因為道路非常的崎嶇不好走,所以他們就越走心裡越煩躁,就顯得不耐煩,在灰心失望之時,甚至口出褻瀆的話來。他們褻瀆上帝,是記載在民數記廿一章5節,他們「怨讟上帝和摩西說:「你們為甚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裏沒有糧,沒有水,我們的心厭惡這淡薄的食物。」( 21:5
因為走得非常辛苦,他們就謗讟上帝和摩西,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讓我們死在這裡,這裡又沒有糧食、沒有水,我們的心已經「厭煩」這些淡薄的食物。就因為他們說出了褻瀆上帝的話,所以上帝叫火蛇出來咬他們,以色列人被咬死了很多人。後來這些人向上帝、摩西求救,所幸摩西造了一個銅蛇,而他們看見這銅蛇,就能夠活命。
所以在這邊講到試探是因為埋怨,埋怨產生不信,不信之後就不會再相信,最後對救恩懷疑。所以試探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所以當我們在照片上看見摩西山上的銅蛇,或是有機會去聖地旅遊,看見那一支銅杖,就是給我們有一個提醒,就是「不要試探我們的主」。
戊、怨言(10):所以最後,使徒保羅告訴我們說:「你們也不要發怨言,像他們有發怨言的,就被滅命的所滅。」(林前 10:10)發怨言為什麼會被滅命的消滅,原因是什麼?是在於對自己所信的不再相信,反倒將這罪歸與別人,這種不負責任的心態,至終被上帝離棄,而死在自己所選擇回老路的路程中。
其實怨言一開始就有了,而怨言表現出來的是內心的不滿與埋怨,所以保羅在這邊列出了錯誤的清單,從他們的行動裡面,還有在他們之前所蒙受的拯救,還有上帝的恩典,這些描述是非常尖銳的一個對比,所以在這對比裡面,意思是什麼?就是他們本身擁有的這些權利、福氣,沒有任何一點價值。
所以我們不是因為信了耶穌,有了這個身份就有價值,而是在於我們有了這個身份之後,怎麼樣活出我們這價值的人生。所以我們看這些以色列人他們在曠野的錯誤。他們在自由當中,反而想要回到過去,被轄制的罪惡之中享受罪中之樂。因為這樣,我們知道第一代的以色列人,個個是倒斃在曠野。所以他們是有自由的人,但卻活著沒有自由的人生裡面。
所以保羅用這個例子說明了,自由的本身不能夠保證任何事,所以我們也要清楚知道,我們相信且受了洗,受洗歸入了耶穌,這不代表我們就一定會有永生,為什麼這麼說?這是因為我們願不願意進入永生的問題,這完全在於自己。所以要進入永生,這在於我們各人的行動。
三、從過去學教訓,穩穩堅立(1112
如果我們跟這些上一代的以色列人一樣,忘記了責任,一直強調我們的身份我們的自由,這些都沒有用。所以從這些裡面,我們要知道,從過去學教訓這是非常重要的,從過去學教訓,學到了就能夠穩穩的堅立自己的立場。
在最後的這一段經文這裡說:「他們遭遇這些事,都要作為鑑戒;並且寫在經上,正是警戒我們這末世的人。所以,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林前 10:11~12)這一段話是保羅寫給我們這些活在現代,處在末世的這些信徒。要我們回顧過去的年代,看看過去所發生的事來學習教訓。
那些活在過去的百姓,雖然享有特別的眷顧,享受特別的身份,卻因為他們的失敗倒閉在曠野。所以十二節說你們這些「自己以為站得穩的,須要謹慎,免得跌倒。」這可以做多方面的解釋,只是我們要特別注意,我們不能夠因為我們以為有了這個身份,我們就能夠站立得穩,我們都樣謹慎,免得我們都會跌得很慘。
所以當我們謹慎,上帝絕不會上我們跌倒,因為他的安排和計畫,只要我們遵守就不至於會跌倒,因為我們雖然都會有試探,都會聽見引誘的聲音,叫我們走捷徑,抄小路可以省很多事情。不過當我們面對試探的時候,如果我們選擇對的道路,上帝會為我們開出那一扇的門,所以如果試探來了怎麼辦?
當我們不能夠勝過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逃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不要讓試探觸碰到自己,因為如果我們停留在一個充滿試探的環境裡面,就會很有可能我們的標準就降低,就跟他們以色列人一樣,到了約旦河東卻因為摩押女子行了淫亂一樣,所以我們以為我們站立得穩,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是不能勝過的。所以當我們沒有辦法與試探爭鬥的時候,也就是轉身要逃跑的時候。這時候上帝總是會為我們開出一條逃生的道路。
    論:
    所以從這些教訓裡面,從這一段的經文整個的教訓,我們可以用彼得前書二章16節這一段的話來作為總結這裡說:你們雖是自由的,卻不可藉著自由遮蓋惡毒,總要作神的僕人」(彼前2:16我們這些屬上帝的人所享有的自由,一方面是無限的,但是另一方面卻也是受限的,
但願我們都能謹慎,免得我們用基督裡面的自由遮蓋了我們心裡面的惡事,所以從這些歷史上錯誤的教訓,都是我們現代人所引以為戒的錯誤見證。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過去的事情種種,前人在信仰之路的對與錯,都有如一面鏡子,我們是否願意修正我們自己,調整我們各人的心態,正視生命所行道路是否在「真道中」呢?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2009.03.15明裕傳道主日講章 ─ 蒙召的人生


蒙召的人生
31-12
一、           前言
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415
是的,當我們認識耶穌,領受祂那無比的愛及恩典時,誠如保羅說的,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叫我們不再為自己活,及為替我們死而復活的主活;而激勵這個字sun-ech'o原來的意思是「如洪水般地沖下來,所經之處,會將所在之物夾帶著走(to hold together)」,而聖經新譯本把這個字譯為催逼,呂振中譯本譯為催迫,整個的意思都指向基督的愛是何等的浩大,以致被揀選、蒙召的我們,不得不,卻也願意擺上一切的來回應神所給予我們的恩典。
當然,回應神的愛、恩典,不只是一昧憑自己的意願說,神啊,我要為祢做….什麼,而是要明白--神要我做什麼?我們可以從聖經中的摩西,來了解怎樣回應神的愛,過一個蒙召的人生。
二、           本論
摩西的一生一共一百廿歲,常被分為三個四十年。
    第一個四十年,貴為王子,身處宮中。司提反說他學了埃及人一切的學問,說話行事都有才能(徒七22)。但是同時他也經歷宮廷的鬥爭,認識政治的無情,人性的醜陋。然而學問與蠻力不能拯救他的同胞,魯莽的行動迫使他流亡異鄉(出二11-15、徒七22-29)。上帝似乎隱藏,恩手卻隨處引導。
     第二個四十年,成為牧人,身處曠野。以天為幕,以地為席。他的身分有了徹底的改變,從王子變為牧人;他的生活也不再耀人,從絢爛化為平淡。他同時還作了丈夫,成為人父,讓他的為人處世多了人味,更從中體會上帝待以色列人的恩情(出二16-22)。他從曠野靜思中,學習忍耐沈潛,為後來的事奉,蓄積能量。
      第三個四十年,成為神人,學習作領袖。上帝主動顯現,介入他的人生,改變他的事奉。他不再追逐水草,引導羊群,而要帶領以色列百姓,脫離埃及奴役,成全上帝拯救。上帝以異象來呼召他,以應許同在來保證他,以啟示聖名來裝備他,以大能神蹟來堅固他。
1. 應當具備的態度v1
a. 對人的忠心
「摩西牧養他岳父米甸祭司葉忒羅的羊」(31a
我 們可以從聖經的上下文得知摩西已經牧羊四十年了,四十年後,他仍忠心牧養著他岳父的羊,若以現代工作的人來說,這應該要加薪、升職、有優渥的退休金可領,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摩西並沒有去要求其岳父要給他羊或其他好的報酬,牧了四十年的羊,還沒有自己的羊,且還在牧別人的羊,足見其忠心!
    給我們很好的榜樣及提醒,於工作上,我們是否有忠於在上者(老闆、主管);在教會裡有否順服牧者、執事、同工的領導。因為平時我們若不能忠於地上的主管,那麼怎能對神忠心呢?誠如保羅對我們的提醒:「你們作僕人的、要懼怕戰兢、用誠實的心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好像聽從基督一般。(弗65)」
b. 對事的負責
「一日領羊群往野外去、到了 神的山、就是何烈山」(31b
摩 西在工作中蒙召,在牧放羊群時見到異象。除了他以外,聖經記載許多人在日常工作中,蒙召事奉神,例如基甸,大衛,以利沙,彼得、雅各、約翰,馬太,保羅。 他們雖在日常工作中,但是熱切盼望神的國度降臨,神的救恩實現,因而關切屬靈的事,順從聖靈的引導。他們靈覺敏銳,心地柔軟,一旦聽見神的呼召,立刻義無 反顧,承擔新的使命。當神呼召摩西的時候,摩西身在何處?他正在做著他的日常職務,就是放羊的工作。同樣地,我們若希望神帶我們為祂做更大的事,就必須先 要在日常的小事上忠心。
2. 平凡中見不平凡v2-3
a. 平凡的
「耶和華的使者從荊棘裡火焰中向摩西顯現。」(32
摩西遇見上帝經由平凡事而來;但是上帝掌管著平凡,在沙漠地區,嚴酷的熱度──這是初夏的季節──一些枯乾的荊棘,枝子自然了火,但是引起摩西注意的乃是火燄持續下去,而且荊棘並未燒毀。
  我們普通總以為異象必須在特別環境中才能看見,在這裡我們看見我們的理想錯了:異象是在日常生活中看見的,神喜歡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啟示祂自己。祂常到頂普通的路上去尋找一個人,忽然向他顯現。
  有些基督徒喜歡常有特別的喜樂和啟示;但是這並不是神的方法。那些魂遊象外,與看不見的世界有奇異的接觸,並不是神所給我們的應許;神所給我們的應許乃是日常生活上的交通。其實這也已經夠了。
門徒中間,看見耶穌在高山上變形的,只有三個人;這三個人也就是同嘗客西馬尼苦味的。沒有一個人能一直留在山上,因為山下還有許多工作等待我們去做。
b. 不平凡(33
「摩西觀看、不料、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摩西說、我要過去看這大異象、這荊棘為何沒有燒壞呢?」(33
神在哪裡向摩西顯現?在燃燒的荊棘叢中。有些時候,神會用一些不尋常的方式來向人說話;例如,彼得住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家中的時候,神用異象向彼得啟示祂的心意就是一例。不過,神更常採用的方式,是當我們研讀祂的話語──聖經時,祂用微小的聲音向我們的內心說話。
也有些時候,神會藉著朋友,或牧者等的聲音向我們說話。但最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在聆聽?倘若祂真的向我們說話,我們聽得見嗎?我們是否離開神太遠,根本聽不見祂的說話?平時,習慣在電視、網路、報章雜誌….或其他事上花時間,甚至多於親近神時,那麼即便神要向我們說話,我們也會充耳不聞,因為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內心已被太多太多瑣碎的事所佔據,以致神無法進駐。
求神教導我怎樣在日常生活中等待祂。不求什麼超然的感覺。只求主在日常生活中與我交通。求主在我日常的道路上作我的伴侶。讓這卑賤的人生因著主的同在得著變化。
3. 蒙召以及受差遣v4-12
a. 神的呼召(4-6
「耶和華 神見他過去要看、就從荊棘裏呼叫說、摩西、摩西.他說、我在這裏。 神說、不要近前來、當把你腳上的鞋脫下來、因為你所站之地是聖地.又說、我是你父親的 神、是亞伯拉罕的 神、以撒的 神、雅各的 神。摩西蒙上臉、因為怕看 神。」(34-6
摩西蒙召經驗中,最寶貴的就是上帝啟示祂的名字。上帝有名字,說明祂是有位格的神,是真實的《你》,亦表示祂樂意與人建立《我與你》的個人關係。祂的名字既是《祂是》(賽四十三13),說明其他的神都《不是》。上帝的名字顯示祂是獨一的神、自存的神、創造的神、拯救的神、不改變的神、可以經歷的神。
環境的 壓力是很可怕的。大多時候,並非我們自己甘心停滯,而是形勢使然。例如,數載寒窗,好不容易熬出學位、謀得一職,但是到達某一階段之後,無論怎麼努力,總 覺難以更上層樓,心中總有股說不出來的失落感。又如,娶妻生子,有車有屋後,生活算是安定豐足了,然而實際上是在分期付款的夾縫中、接送兒女的例行瑣務中 忙碌終日,卻無法改變。還有,摸索多年,在查經班或教會中參與了不少服事,但久而久之,變成在盡責任而非受操練,再加上是非爭執層出不窮,日久便覺枯乾乏 味,撒手不管不安心,繼續下去又無趣。這樣的日子過久了,不是我們不想勇猛精進,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生活,就如陷於一面巨網中,不僅動彈不得,而且 愈掙愈緊。到底,能超越環境甚至創造環境的人少之又少,只要能適應環境,就算難能可貴了。
  那麼,我們就只有這樣百般無奈地得過且過了?也不盡然!──我 們可以從當年摩西身上得到啟發。當摩西來到何烈山下時,已在曠野牧羊四十年之久。從前貴為王子,今日一介牧夫;昔年在王宮中學盡埃及一切學問,今日在荒遼 的原野上看守牲畜。不錯,這樣的生活平穩單純、無慮溫飽,然而,四十年下來,從前那位意氣風發、雄心勃勃的摩西早已消寂,現在的他,無論在自己或別人眼 中,都只是個勢必終老異鄉的曠野牧人罷了。
  就在這時,燃燒的荊棘出現了!這個大異象有如一把巨斧,由天而降,劈開了重重圍困著摩西的枯燥、消沈,使他淬厲奮發,靠著全能的神成就了無比輝煌的大事。顯然,這樣的轉折,絕非他自己所能成,而是他起來回應了上帝的恩召。
《出埃及記》三章46節記載,上帝先呼叫他的名字,然後向他自我介紹。上帝並沒有遺忘他!上帝一直看見祂子民的苦境、聽見祂子民的呼求,祂在尋找人執行拯救的計劃。為何祂要等到這個時候,才選召摩西?──原 來,四十年的曠野生涯,在人看來是沈悶煩瑣、是無可奈何,在神眼中,卻是一段預備、磨練的時期。上帝要讓摩西清楚看見,一個人光憑學問、訓練與熱心,並不 能真正為祂做什麼,惟有當他徹底看清自己的軟弱與有限,磨去性格中的稜角,並轉而全然仰賴神、順從神,神才能用他做大事。而當他順從神的呼召,開始被神使 用時,不只這四十年的牧羊生涯有了全新的意義,連他四十歲之前在王宮中所學的一切亦有助於日後寫作經書、頒訂律法、領導管理等又大又難的事奉。
b. 神的差遣(7-12
我 們從摩西的經歷中可以看到:沈悶的環境、漫長的等候,都不能使我們與祂的選召隔絕。只要我們愛神、願服事神的心不變,日後必會發覺,祂在每一個不同的階 段,給予我們不同的經歷,都有祂的美意。摩西的一生告訴我們,神所揀選的,必會訓練;神所訓練的,必蒙差遣;神既差遣,就必負責到底。若我們覺得現今正置 身於荒涼苦悶的曠野,欲進無路、欲振乏力,何不舉目仰望那永不失信的神,積極面對這段受磨鍊的時光,並時刻留意那特為你燃燒的荊棘?若我們常回顧生命歷程,前瞻神所安排的轉折點,你的心意必將更新而變化;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喜樂,也將在不斷的突破中,得的更豐盛。
三、           結論
摩西蒙召的經歷,奠定以後四十年事奉的基礎,也成為歷代神僕蒙召的典範
。一開始,是摩西在引導羊群,但是很快就變成神在主導。原本自以為在尋找神的人,卻被神尋見。日常的工作突然轉換成超然的經驗,開展人生嶄新的一頁。在職場中、在家庭中、在學校裡或其他地方,我們都可以做一個蒙召的人,活出蒙召之後的生命及見證。
四、           應用(實踐)
你會如何回應神的呼召呢?你聽得見祂的聲音嗎?你有沒有離祂太遠,以致祂與你說話,你也聽不見呢?祂要你做些甚麼?你願意聽命而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