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一起得獎賞...哥林多前書 9:24-27

從小到大有沒有想過領了多少獎狀、獎牌或是獎盃,這些獎牌或獎盃,都是名次排在前幾名才會有的。但是對於教會,卻不會有單獨得獎賞的機會,因為教會是個群體,當教會得到榮耀,也就是大家得到榮耀。所以對於今天的經文,我們有許多的學習,因為我們是群體,必須要學習同心來同工,如果不同心就無法同工。

壹、團隊工作不獨行

哥林多前書九章廿四節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這一節經文,描述了一個畫面,就是運動場上的競賽。當鳴槍起跑,每個運動場上比賽的運動員,都全力向終點衝刺,就是為了要得到那一面金牌。

甲、人生賽事已開始

想想人生從一出生,這一場人生競賽也就已經開始,遲早都有結束的一天。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不論願不願意、想不想跑,當時間一到,我們就停止了這場賽事。其實信仰人生也是一樣,如果只在得救的階段,那僅僅只在是不是得救當中徘徊而已,沒有真正在得救的確信裡面。

所以當我們受了洗歸入主的名下,這信仰的人生也就開始,只是我們怎麼跑?在信仰奔跑的路程中,會發現信仰是個「動」的信仰,因為在經文裡面提到的競賽就是動態,而且「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九35)

耶穌就是不停的在動,甚至忙碌到沒有時間吃飯,這裡面的含意是什麼,就是告訴我們,信仰是一個「動」的信仰,是要用行為表現出來的信仰。所以說到運動,就想到秀菱,因為她喜歡跑步,也愛動物,所以他喜歡跑、喜歡動,其實在網路上跟她的互動中有一個體認,就是他們在運動當中,是在體驗與身體的律動。

我們的信仰也是一樣,我們有沒有在享受這信仰,還是只是在承受。但是我們要知道,運動員在他的特質裡面,是有著穩定的人格,還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但是我不希望在你們信仰過程中,只是承受壓力,我希望你們去享受信仰,享受上帝賜下的愛與恩典。

乙、世界冠軍只一人

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林前 9:24)每個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起跑,所有人努力的跑是希望能得到冠軍。雖然金牌只有一面,但是他們卻抱持著希望願意這樣奔跑,我們呢?對於那永恆的生命冠冕,有沒有像金牌一樣吸引我們?

每個人都有期望,每個人都曾經為自己許下志願,即使在古代也是一樣,科舉考試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考試,一切的人才很多都在這裡選拔出來。平凡老百姓若要功成名就,科舉考試就是唯一的途徑,因為一旦考上了,後半生就飛黃騰達。但是想想看,這考上的機率有多少?

科舉考試,初試是縣內的考試,會不定期的舉辦,考上的人我們稱之為秀才,有秀才資格才能繼續考舉人,舉人的考試地點就是所選定的地點,考場稱之為「貢院」,清朝在高雄鳳山就設有一間貢院,所以舉人的考生也被稱之為貢生,考上的舉人就有資格到京城去參家「會試」,而具有舉人身份就已經有資格當地方小官職。

所有舉人進京趕考是幾萬人在考,這幾萬人就在會場當中擠在一個小房間考試,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在那個小房間裡,一直到收卷為止。在這幾萬人當中,朝廷只選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所謂的「進士」,考中進士還要再參加皇帝親自的考試「殿試」,就在這當中排定名次,分為三甲:一甲進士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二十名,可以到瀚林院進修任大學士,三甲進士,直接出任地方官職。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三年出現一次狀元,有多少人寒窗十年苦讀,換來的結果只是落選。難怪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也是每一個抱持著希望,努力要得金牌或是狀元的人所要承受的壓力。

金牌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在於金牌本身,而是在於金牌之後人的掌聲與讚美,因為這是一份榮耀。在我們信仰人生的運動場上,也有我們的金牌在等我們,這金牌是什麼,就是保羅不斷提到的生命冠冕、永恆的獎賞。

丙、團隊事奉大家行

我們每個人都有願望,都希望將來能功成名就,這個願望就成為了人生追求的目標。上帝設立教會也有他的目標,就是傳承使命、宣揚福音使萬人得救。因為這是上帝的願望,上帝「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34:7)

上帝的慈愛已經為千萬人存留,他願意每一個人都能領受這無窮盡的恩典,所以傳福音到萬民,這成為了教會的終極目標,也是每一位被主聖召的我們,要奔走的道路。因此今天的金句,向著目標直跑,是因為上帝已經為我們存留了獎賞,就在基督耶穌裡。

只是一個人跑很容易,但是團隊起跑卻不容易,在團隊中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等待。團隊前進的速度雖然慢,但是過程當中雖然有酸甜苦辣,但是這事奉的道路,就因為我們在一起,在這過程中相信我們所獲得的難得經歷,絕對是和我們要得的冠冕一樣的珍貴。所以團隊的行動,不見得一定都要得到那看得見的獎賞,有的時候無形的榮耀更讓團隊激起人內心的心情,反而比那看得見的冠冕更加吸引人,更能激勵人心。

貳、一起事奉不爭勝

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團體事奉中,有一樣功課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就是在服事中隱藏自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要放下很多自我的觀念,要學習尊榮團隊,因為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教會。

甲、節制是為得冠冕

在團隊事奉要學會隱藏自己,就必須要知道節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五節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 9:25)較力爭勝是希望能得到冠冕,因此在達成這目標之前,要不斷的約束自己讓自己保持在團隊最佳的狀態。

團隊的事奉需要有這種約束力,因為聖經上說:「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 2:5)所以,「規矩」是為了要讓團體在事情上有所依循,可以在範圍內讓大家一起同心向前。不論是在運動場上,或是在神國的服事上,其實也都一樣,我們做上帝的工也有我們的屬靈原則,就是忠於上帝、忠於聖經、忠於異象、忠於教會。

在神國服事沒有捷徑、也沒有小路,屬靈生命的成長就是需要在扎實堅固的環境中,才能熬練一個人的屬靈生命。我們既然都在這條天路上面來奔跑,就應當知道我們是要如何跑、我們要朝哪一個方向跑,求上帝帶領右昌堂,能夠同心合力,一同齊心奔走這一條天路。

乙、要得不壞的冠冕

我們奔走這條天路,是因為我們知道在生命終點有冠冕為我們存留,雖然我們也一樣有所節制,有所約束,但是我們所追求的是那更高的價值,就是那不能壞的冠冕。所以當保羅即將走完他人生路程的時候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 4:7~8)

或許有人信了耶穌幾十年,仍然不知道他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有人懷疑信這信仰有意義嗎?保羅用他一生所為我們做了示範,他堅守這份信仰是因為他嚐過主恩的滋味,他堅持奔跑這一條道路是因為他經歷過上帝的榮光。所以他在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基督教早在唐朝貞觀年間就已經傳入了中國,這聶斯多流東方教會,我們一般稱為景教。經過現代的神學判定,他所傳的教義是正統。但是在當時代卻是以異端而論被放逐到非洲,沒想到三百多年後輾轉之間竟然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敦煌,就在貞觀九年由宰相房玄齡迎接主教阿羅本正式進入中國開始傳教。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裡面有一段文字令我非常感動:「餧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意思是說飢餓的人來,為他們預備飯食;寒冷的人來,為他們預備禦寒衣物給他們穿上;生病的人,為他們治療到可以起身;死亡的人為他們安葬。

能夠行這些事都是因為他們體會到上帝憐憫心腸,而生出信心的行為。這就是愛的行為,愛的行為裡表現出來的就是上帝的愛,所以每個領受了上帝愛的人,他們都明白,這愛裡面有著上帝的託付,就是讓這份愛發揚出去。

因為愛既永不止息,愛就永遠存在。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上帝的愛更能滿足心靈,也沒有任何力量比愛更堅韌,看似絕望、看似憂愁,看似灰暗、看起來似乎一無所有,但是因為有愛,人生才能重新有盼望,也因為有愛生命才得以更加豐盛。我們應當存著感恩的心,為這份愛奔走這條天路。

丙、奔跑不能無定向

所以保羅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6)我們既然認定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就要在我們所認同的身份意義上面來奔跑。我們不要認同了基督信仰的身份,卻活不出真實信仰的人生,這種情形就像保羅告訴我們的,奔跑像那沒有定向的人一樣。
其實在各種體育競賽中,我們會發現真正決定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巧熟練度,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因為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狀態。人如果沒有經歷,心裡就會忐忑,所以人生往往在越重大的抉擇上,有些人就越容易失手,他並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有很多人的失敗,是敗在內心的“在乎”。

這種在乎有時候會讓我們戰戰兢兢,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可以去學習很多,我們可以去經驗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與不在乎,會決定你的發揮程度。如果我們患得患失、心中有所顧慮,即使是有再好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我們既然認同這個身份,就不要再懷疑,我們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去實現,我們還有好長的人生路程要奔跑。人不是只為了自己活而已,我們的生命還有更高的價值意義等著我們實現。我盼望所有人都能為別人留一盞點亮的燈,用愛點亮你所能照亮的每個角落。

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高雄,我希望你可以為高雄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楠梓,我希望你可以為楠梓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整個右昌,我希望你可以為右昌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只能照亮全家的人,我希望你可以為全家人點亮你自己。

我們這樣做,可能看不見有什麼果效,但是如果只定睛在那看得見的,我們就會只感受那短暫的榮耀,而無法看到永世榮耀的冠冕。我們為著信仰奔跑,就是為著將來那看不見的冠冕在奔跑,就是上帝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我盼望每個弟兄姊妹,都願意用信心看見屬於自己天上的基業,這世界終將會過去,人的生命無法抓住這世界短暫的財富和榮耀。求上帝讓我們有向著標竿直跑的心志,願意追求更卓越的生命意義。

參、克服己身齊為主

在前面我們說到節制,節制是不能隨著自己的意思來做,凡事都有它的定規,有它的約束。不僅如此,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七節這裡還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甲、攻克己身為事奉

說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除了在我們本身的行為上克制、約束之外,另外還要「攻克」的就是自我心態上面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們都是為著自己著想,都想為自己多得一些,所以生命就為著名利、財富在努力,以致於沒有辦法在其他事上挪出一點時間,因為害怕一旦放手可能就失去。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地方,經常會有山裡的一種猴子跑到農田裡面去破壞農作物,其實它們的目的,也都很簡單,無非是儲備一點糧食,也是為了自己的生計。所以當地的人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就是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他們那裡有一種獨特的瓶子,細細的瓶頸,大口的瓶子,這個瓶頸的尺寸剛好就是猴子的爪子可以伸進去的大小。這瓶子裡面就放著大把大把白米,等著猴子來偷。

到了晚上猴子出來偷米了,猴子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順著那個瓶頸塞進去,然後抓起一把米就想要抽出來,但是怎麼用力就是出不來。手張著的時候可以伸進去,但是一旦牠握上拳頭就出不來了。其實猴子只要放手,他的手就可以出來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

這麼多年來,這個地方世世代代相傳,用這種細口的瓶子裝米,一定可以每天晚上捕到很多隻猴子,早上起來都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坐在那裡,手裡抓著一把米,在跟那個瓶子較勁,但是就是出不來。

我們聽到猴子這個故事,大家都會覺得好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生,手中就抓著這一把米不肯放手呢?我們有多少是心中最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有多珍貴,人到了終點終須放下,而且放下不代表我們就會失去他,有時候放下因為心境寬廣,看得更多得到的反而更多。

所以攻克己身,是要學會懂得如何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看見更多。放下利益,就會看見上帝無私的愛,學會付出;放下名譽,就會聽見最真誠的聲音,學會安靜;放下自己,就會看見真正的自己,在單純中盡情發揮自己到最好。所以攻克己身,一旦學會放下,我們就能夠在事奉上盡心努力。

乙、警醒事主不遭棄

因為我們攻克己身是為了事奉之後的榮耀冠冕,是為了在生活與信仰中達到平衡,所以最後保羅提醒我們,這一門功課是必定要學的功課,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功課,免得如同經文上所說的「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 9:27)這是我們所要警醒的。

這裡說傳福音給別人,「傳」這個字,是指著:傳報、宣佈。就好像一個國家的發言人,宣佈了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這一位發言人對自己所說的,卻沒有按著去做的話,這是會被人取笑的。所以,說到這裡,我們要想的問題是,傳福音我們是怎麼傳,我們不論怎麼傳,自己都必須要在自己所傳的道理當中,這樣才能讓人信服、才能讓人相信。

如果我們在外面向人傳十字架的道理,自己卻不願意背上這十字架,只願意觀看別人背十字架,這是會使人拌跌的。就好像耶穌描述法利賽人的生活,是能說不能行,只是自己在說高調一樣。自己若都不願意信、自己若都不願意去行出福音的生命,這福音是不會被人給吸引。

結 論

所以我們傳福音,要儆醒我們自己,一旦進這場福音賽事,我們就必須要盡心、忠心跑完這一段路程。這是運動家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在信仰上的堅持,求上帝帶領我們,願每個人在這一場信仰人生的賽事,當我們一起同心走的時候,能夠明白我們是處在什麼地位,能夠明白我們應當怎麼做。

願主讓我們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等待,一起到達終點,相信到那時候,將有千萬聖徒在終點為著我們的忠心、持守這條信仰路程而鼓掌、讚美。這不僅只是獎賞,而是一份永恆不朽的榮耀冠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