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20101212 看見生命的盼望 太13:44~50


今天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馬太福音十三章24~30節這麥子和稗子比喻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一個延伸,耶穌講這一段的比喻,是要讓比喻的含意可以更清楚。太福音十三章24~50節這一段話,主耶穌主要是說給兩樣的人聽,稗子的比喻是說給大眾聽,接下來的解釋和其他比喻,是說給門徒和其他跟隨耶穌的人聽。所以接下來所讀到的三個比喻,我們若清楚了,會讓我們更明白主耶穌所說的,這個稗子比喻中對我們的期望與提醒。
壹、看見地裡的寶藏
一、寶貝就在世界中
    當主耶穌講完稗子的比喻之後就離開了眾人,因為門徒對耶穌所說的話,並不是很清楚,所以當門徒跟著耶穌離開那地方,進了屋子之後,有人請耶穌把稗子的比喻解釋一次。講比喻有一個好處,就是比喻會讓人似懂非懂,感覺有些明白卻又不是很明白,如果不想太深入思想,就會只停留在粗淺的層面。
若是繼續思考下去,又會發現在比喻中有很多更深層的意義和其他的啟示,這些門徒就是屬於後者。所以我們來看十三章37~43節這一段經文,我們一起來讀:
他回答說,那撒好種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種,就是天國之子;稗子,就是那惡者之子;撒稗子的仇敵,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就是世界的末了。收割的人,就是天使;將稗子薅出來,用火焚燒,世界的末了,也要如此。人子要差遣使者,把一切叫人跌倒的,和作惡的,從他國裏挑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38節這裡說「田地就是世界」,在44節耶穌也對門徒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意思是說這天國的寶藏就在這世界裡。但是這世界之大,我們那裡知道天國的寶貝在哪裡?
    蒙哥馬利寫的一本書,叫做《隱藏的財富》,裡面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一對兄弟在1845年,從德國到了當時墾荒的紐約。這弟兄倆覺得那裡很難生活下去。於是他們就商量怎麼樣能夠活下去?作一個外來移民,哥哥原來是還有一技之長,就是在德國的時候做泡菜做得很好。這弟弟呢太年輕什麼都不會。
所以哥哥就說:「紐約這個繁華的都市,我們作為外鄉人,在這裡實在太難生存了,我要走了,到去加州的鄉下去繼續做我的泡菜。」弟弟就想說,反正我也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於是就決定說:「我就留在這裡,白天打工晚上繼續讀書,我總要學一點什麼。」後來,他學了什麼呢?留在紐約以後,他就去攻讀了地質學和冶金學。
後來哥哥到了加州比較富庶的地方,看到一個廉價的土地,就把他買下來開始種白菜。種了一大片的白菜,就為了最後要醃泡菜。這個哥哥很勤勞,每天都在種菜。過了四年以後,弟弟大學畢業了,就到加洲去探望他哥哥。
那哥哥問他說:「你現在有了什麼成就啊?」弟弟說:「除了拿到文憑,別的什麼都沒有。」哥哥就嘆氣說:「你早應該要跟我點一技之長學會作泡菜吧,走,我帶你看看我種的白菜。」於是就把弟弟帶到了那一大片的菜園裡說:「你看看,我種了這一大片的白菜,將來收成一定豐碩。」
他弟弟呢就蹲下來看了看菜,然後扒了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裡看了很久,然後又進屋去拿了一臉盆盛滿的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裡面漂洗。弟弟往下再看,他非常驚訝地抬頭看著他的哥哥說,我現在要測一下你這塊土地。因為他發現臉盆底下,有一些閃閃發亮的金屬屑。等到他運用他所學的冶金和採礦知識鑒定之後,長歎一聲,對他哥哥說:「哥哥你知道嗎?你是在一座金礦上面在種白菜。」
在這故事裡面,他們倆兄弟,為了要掙口飯吃,都希望可以有好的日子,有豐厚的利潤。所以哥哥就種了一大片白菜,但是沒有想到,這豐厚的利潤就在這地底下。相信黃金大家都愛,我們知道他的珍貴,那金礦就更不用說了。
我們回到馬太福音十三章44節的經文來看,這裡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裡,天國的寶貝是上帝所珍貴的,他把這寶貝藏在這世界中,我們有沒有發現到這寶貝在哪裡呢?如果想要知道這寶貝在哪裡,那我們就要懂得去觀察、懂得去體會,而且也要敏銳於所遭遇到的任何一件事情。這樣可能就比較容易找到這寶貝。
二、發現上帝藏在世界上的寶藏
但是說到上帝的寶藏,全世界的人都在找,找的方式也都不同,有人找到很像上帝寶藏的形狀樣式,但是若不是上帝的寶藏,我們可以很確定的說它不是。我相信人活在世上,我們都會期望得到那一份豐富的寶藏,不然不會有古人想要尋那長生不老之藥,就是要延續自己的生命,其實現代人也是一樣,不斷的去尋找可以延長生命的科學醫療。
只是我們怎麼找,世上每個人都會用各種方式來找,所以在每一種尋找的方式,到了後來,就會成為後來尋找的一種秩序。很多人在這秩序裡面不斷去尋找。但是找著的常常是似是而非的答案。所以我們不禁要問,這上帝的寶藏到底是在哪裡?
馬太福音十三章四十四節說:「天國好像寶貝藏在地裏.人遇見了、就把他藏起來.歡歡喜喜的去變賣一切所有的、買這塊地。」在這一段經文裡面,上帝給我們啟示,就是這寶藏上帝是放在我們的身邊。在這個比喻裡面,找到寶藏的人是每天在田裡工作,而無意間發現到的農夫。
這名農夫每天下田工作,就在這一塊田地裡面勞力,他卻不知道這一塊地裡藏著這麼豐富的寶藏。他能找到這個寶藏,想必也是相當的勤奮,因為必須要向下挖得夠深才會挖得到,如果只是隨便扒個幾下,是不可能會發現到。所以說天國的寶藏在哪裡?其實寶藏就在我們的身邊。
這裡面的寶藏,經文說:「人遇見了」,這是指著他在偶然之間發現了,這都不是他事先所料想得到的,因為他不知道這一塊田裡面有寶藏。但是現在他知道了,於是歡歡喜喜的變賣一切來買這塊地。這一塊地的價值,因為這一筆寶藏就變得極為珍貴。
所以我們可以想一想,寶藏既然就在身邊,既然就在你我的心田,只是我們願不願意去挖掘。如果這一塊田地指的是教會,我們來到教會,開墾我們的心田,那我們在教會裡面是否找到了上帝的寶藏呢?
三、寶貝勝過世上的一切
這農夫因為無意間發現到了這一筆寶藏,於是他不動聲色,想盡辦法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買這一塊地。那是因為他知道這一塊地裡面有極珍貴的寶藏,使得這一塊田地也顯得珍貴。我們人也是一樣,人的心田若發現到了上帝的寶藏,人也因此變為珍貴,這個價值是遠勝於世上的一切。
所以不知道我們信了主,有沒有發現到這個寶藏,我們若發現到它,是不是就像這個農夫一樣,歡歡喜喜的去擁有這一筆寶藏呢?在經文裡面,我們可以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上帝的寶藏其實是為我們而藏、為我們而留,我們只要用心去體會,用心去觀察,我們可以敏銳地發現,這寶藏就在我們這裡。
修道院的廚師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他多半的時間都是在修道院廚房裡面,作為廚房弟兄,他卻說了一句非常偉大的話說:「我感到耶穌基督與我在廚房中,正像在聖餐中一樣地親近。」其實,只要肯忠實和盡心地做開墾自己的工作,真正的快樂,真正的滿足,還有我們對上帝的感覺,和基督親自的同在,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的,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寶藏。
貳、不斷尋找的珠子
    我們再來看十三章45~46節這珠子的比喻:「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尋找好珠子。遇見一顆重價的珠子,就去變賣他一切所有的,買了這顆珠子。
一、好珠子是買賣人尋求的
這裡說天國又好像買賣人在尋找好珠子,買賣珠寶的商人他們很清楚這好珠子的珍貴和它的價值。這些珠子外表都非常的光亮、圓潤,這是美麗珍珠的必要條件。只是這樣的珠子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是如果這珠子裡面有不同顏色,襯托出不同的美的話,那這珠子的價值就不同了。那如果珠子裡面還有隻蟲的話,那就不得了了;但是如果那隻蟲好像死了一樣只是躺在那裡,那就不算什麼,如果那一隻蟲的形狀還有動作,那就價值連城。
這些買賣珠子的商人,他們都希望能夠得到上好珍貴的珠子,只是渴望歸渴望,實際上想要獲得那上好的珍貴珠子並不容易,因為珠子獨特就越珍貴,越珍貴就越稀少。珠子的珍貴並不只是它在金錢上面的價值,也是因為它的美麗。所以這些商人,他們為了找尋這種上好的珠子,可以說願意跑遍全世界。
可想而知,這些上好的珠子在買賣人的心中有多麼的珍貴,他們為了想要得到那上好的珠子,能夠不辭辛勞的去尋找,可見得這種上好的珠子在他們眼中的價值是遠高於一般珠子的喜愛。雖然這顆珠子裡面可能只是一隻不起眼的蟲子,但是就因為這隻蟲,賦予了珠子生命,這就顯出這珠子的奇妙和特別。
二、發現極貴重的珍珠
    買賣珠子的商人,為上好的珠子跑遍了各個地方尋找。後來真的還讓他給找到了,他願意變賣一切所有的來買這一顆明珠。
    這珠子到底有什麼奇妙之處,值得讓這商人,願意付出這麼大的代價來去買呢?我記得很早以前有一部連續劇,當中有一個年輕人窮困潦倒,住在父親留給他的一棟老舊房子裡,這房子算是祖產。這年輕人在家裡還養了一隻狗,這隻狗也很慘,因為跟了個落魄的主人,連吃飯的碗也是個破磁碗。這破碗因為缺了一個小角,原本這年輕人是要把他丟掉的,只是因為小時候用過,所以就留下來作紀念。
    有一次他找了幾個朋友來他家喝茶聊天,就在聊天當中,有一個人就特別注意這狗吃飯的破碗,他是越看越覺得這破碗來頭不小,於是跟這主人借來看,這個朋友越看是越驚訝,很不可思議的說,我懷疑這個碗是清朝的青花磁,我想帶回去鑑定一下。
    後來這個朋友把碗帶回去完成鑑定之後,就向狗主人說:「你這狗用的碗是清朝嘉慶年間出產的青花磁,如果這碗保持得完整,這價值不斐。」後來這個朋友用了二十萬來買這破碗,這是狗主人料想不到的。後來這年輕人翻箱倒櫃要找其他的碗,也已經找不到了,因為其他的破掉早把它當作垃圾丟了。
一個破碗,他萬萬沒想到它的價值勝過其他的任何一樣物品。這買賣珍珠的商人,就像這朋友一樣,知道上好珍珠的珍貴價值在哪裡,他們的眼目是定睛在他所渴望得到的明珠身上。
三、不計代價買珍珠
    我們的生活周遭有沒有是我們極其珍貴的東西呢?在我們生命裡面有沒有極其昂貴,是我們認定是高價值的人事物?生命對我們來說,最珍貴的無非就是能夠得到那永恆的生命價值,所以我們是不是,全心去追求那無價的永恆生命呢?
    當一顆極其珍貴的珠子呈現在人面前的時候,我們都會驚嘆這一顆上好珠子的價值;但是雖然看起來美麗,它的出生卻是在海底的爛泥中成長,然後經過人的加工才能展現出它的光華美麗。教會也是一樣,也都是在一群罪人中選召出來,我們教會現在雖然還看不出它的美麗,是因為我們還在成長,這成長是在上帝的奧秘中,當我們長大成為飽和、圓潤的珍珠,我們這一顆上好珠子將來也可以成為王的榮耀。
參、明白分辨好與壞
    其實從寶藏和珍珠的比喻,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兩個比喻都很類似,都強調寶藏和珠子它們的珍貴和價值。可是這兩個比喻又有它們不同的地方,寶藏是隱藏的,而珠子是顯明的,不論是哪一種,都有它的意義。正像耶穌說過的話說:「我用比喻對他們講,是因為他們看也看不見,聽也聽不見,也不明白。」(太十三13)就好像天國是隱藏在田理的寶藏,別人看不見,只有自己挖掘了才發現。
    而那些聽見耶穌的話願意跟從的,就像耶穌所說的:「你們的眼睛是有福的,因為看見了。你們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為聽見了。」(太十三16)這一段話正好印證了耶穌所說的珍貴珠子的比喻。
一、海中世界存在各樣水中物
    馬太福音十一章12節說:「…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要努力還必須要認識天國這寶藏的價值,明白天國這上好珠子的珍貴,才會懂得怎樣努力,不然我們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只知道跟著人家飛。
    在這世界就像是個大熔爐,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怪事都會發生,好像經文提到海中是充滿著各樣的水中生物。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想像得到的,或想不到的通通在裡面,這就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有著非常龐大且複雜的奧秘在當中。
    如果我們不懂得找尋到我們自己生命的意義,我們就是在過一個無意義的人生。或許我們懂得去規劃我們的人生,但是若只是為著今生去規劃、去追求,那我們還是在無意義當中,還沒發現到我們心田裡的生命寶藏。
    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賺錢,然後享受而已,這樣的人生也不過是活在膚淺的物質世界而已。我們應該更重視永恆的價值,因為這樣的生活只在今生,沒有永恆價值。我們應當要像買賣的商人一樣,看那上好珠子為寶為貴勝過一切,寧可擁有它而願意捨棄一切。
二、網在海中,也聚攏各樣活物
    當我們今生結束,我們所追尋的機會也就結束了,末了上帝將要在我們的生命作篩選的工作。在接下來這撒網的比喻中,主耶穌告訴我們末了之後會怎樣。我們來看經文,馬太福音十三章47~48節說:「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
    在海裡面存在著各樣的水中物,有好魚也有壞魚,當漁網撒在海中,被網到的魚也有好壞,好魚是被收到器皿裡,而壞魚就丟棄了。這好比我們現今的世界,福音是傳給世界的每一個人,卻不見得每一個聽見福音的人都接受福音。所以傳福音也像撒網,每個人都傳,上帝卻只要那些好魚。
    我們可以想一想,我們雖然是進到教會了,但是我們在上帝眼中是好魚還是壞魚,我們是否成為上帝有用的器皿,還是只是一個無用被放棄在旁邊的空器皿。我們的生命終久是要結束,當時候到了,我們會在天使手中被篩選,若生命在終了的時候沒有獲得這永恆的生命價值,最後都會成為無用之物。
肆、世界末了善惡將分離
主耶穌講這些比喻之後,在馬太福音十三章49~50節也警告我們說:「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這一段話是主耶穌在講完這些比喻之後,告訴門徒所說的話。在這許多的比喻裡面,其實主耶穌所要強調的,不是有關撒網的問題,講的是恩典時代的結束。
    在最早的稗子比喻裡面,我們作個比對會發現,它有許多的相類似的地方,這兩個比喻都在強調好壞之分。一開始好壞都是並存的,一直到最後才會分開,其實我們也可以想想,教會也是一樣,教會裡面一開始也是好壞混雜,到了最後要被分別出來。
    在世界的末了,我們人生的好壞功過,都會在審判台前來陳明,只是我們有沒有警覺,有沒有去追尋。人生的過程是在我們追尋真理的當中被定義出來的。我們若看見生命的價值,和那永恆的意義,我們就努力追尋那永恆真正的價值。
二、基督徒要看見天國價值成為有用
    所以作為基督徒,我們要看見天國的價值。天國的價值是存在於永遠的,這價值不是我們現今所能看見的。雖然有些人早先相信了福音,但是後來覺得沒什麼用處,就丟棄在一旁,反而把那些沒有用處的撿拾起來當作寶貝。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見,在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基督徒是各式各樣。只是我們可以看見這個價值而讓自己成為有用嗎?我們真的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看見這生命意義的價值。現今的世代雖然還處在恩典的時代,但還是有許多失喪的靈魂沒有得救。
    但願主耶穌幫助我們,能夠張開他那救恩之網,讓許多的人可以看見福音,可以看見這福音就如同珍貴的珍珠一樣,使得我們可以變賣一切來換得這天國的寶藏,使得這寶藏也讓我們成為一個有價值的生命。
所以我們有價值,是因為耶穌基督這珍貴的珍珠,是隱藏在世界裡的天國寶藏而讓我們成為有價值,這才是我們生命真正的盼望,就是看見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價值。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1121 在磐石上立根基 太 7:21~27

不知道大家想不想上天堂!你們覺得你們會不會上天堂?有個牧師在參加完一個追思禮拜之後,心裡有些感觸,也不斷在想,假如有一天我離開世界,別人會怎樣安排我的葬禮。

一般基督徒的靈堂大多都會掛個「安息主懷」,他覺得這太普通了。如果用「痛失英才」、「長存典範」又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偉大,結果他突發奇想,想說不然掛個「榮歸天家、普天同慶」好了。但是他開始反省自己過去是怎麼活、怎麼事奉、怎麼工作,如果真的就這樣離開,能不能夠無愧的見主面啊!

壹、天國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方能進去

以前聽到一些弟兄姊妹說:「我信耶穌只要能進得了天堂就好了,就算是守門的我也願意」,這讓我又想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不常聚會的基督徒,常常說:「他不求什麼,只要進得了天堂就滿足了」,結果有一天他死了,天使按照他手上的資料,把他送到天堂的等候室去。

按照他的期望也到了天堂,但是在天堂每個人都有工作有職位,他也不例外。於是天使給他一份「事工志願表」,說明事工一百年調整一次。

他看了天使發給他的「事工志願表」,一看,最上面寫著缺祭司,他想想自己也沒讀完一整本聖經,就不用想了。他又繼續往下看,接下來那一欄寫著缺使徒,他又想說自己都不太想去教會了,哪裡有能力作使徒,而且使徒下場都那麼慘,他也跳過去。

就這樣一直看下去,覺得都沒有一個適合他的,一直到最後一欄寫著天門檢查員,這一攔卻沒有缺。但是他想一想只有這個位置最適合他了,所以還是選了天國檢查員的職位,然後就交了志願表給天使。天使一看,就告訴他說:「這職位目前有人在做喔,如果你真的要可能需要等。」

他就說沒關係,他願意等反正總有一天會輪到他,天使就請他等一下說:「我去拿號碼牌給你,請你在等候室等候!」於是天使就在電腦上查候補人數,然後製作號碼牌給他,也告訴他說:「對不起,這職位很搶手,所以你可要等很久,不能成為正式員工就不能進天堂,只能在候補室」。結果他一看號碼的候補數,天啊!十四萬四千零一號。

這只是個故事,但是這故事不禁讓我們思想我們真的進天國了嗎?不要只是進了天國的候補室,進不了天國之門,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有口無心的人不能進

在馬太福音七章廿一節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 7:21)我們來到教會,在每次的敬拜中,我們都會唱主啊!我敬拜你,主啊!我愛你。但是崇拜完之後,我們對上帝的敬拜是不是就結束了呢?

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上帝是鑑察人心的神,我們的敬拜,是不是真心敬拜,還是只是嘴唇的尊敬,相信上帝都知道。主耶穌在這裡說「不能都進天國」是因為人對上帝的敬拜,若只侷限於嘴唇,不過是有口無心,這樣的人可能進不了天國。

隨己意行的人不能進

因為主耶穌告訴我們說:「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隨己意而行的人,怎麼進得了天國。我們可能會想說,雖然沒有什麼事奉,但是也算常來教會,最起碼沒有傷害人什麼的,這不至於上不了天堂吧!

但是上帝不喜歡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換個角度想,雖然不傷害別人,也沒有糟蹋自己,但也沒有為主的緣故叫別人得益處,這種行為就是叫上帝受虧損。

因為這樣的人很明顯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想、去抉擇,這表示他對基督的國度漠不關心。上帝的旨意就是讓我們在祂的話裡面,活出上帝旨意的天國生活,否則,我們就永遠進不了天國。

貳、是教徒還是信徒?是信徒還是門徒?

人一旦知道自己進不了天國,總會想辦法去爭取、談條件,就好像馬太福音七章二十二節說:「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這裡講到那些進不了天國的人,都是有事奉的。

而且經文提到的還不是普通的事奉,這「傳道、趕鬼、行異能」的事奉,不是一般人能夠行,必須要有特別的恩膏與恩賜才能行。這些特別的事奉都屬於屬靈的工作,這也表示,他們都有這一方面的能力。

但是這些擁有事奉能力的人,不見得就能夠上得了天堂,這也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不要忘了我們是誰。不論我們在世上有多少身份,我們千萬不要忘了,天國名冊的我們是什麼身份。這一段的大綱問我們,你是教徒還是信徒?你是門徒還是信徒?你覺得你是屬於哪一種?

教徒:來這裡兩個多月,常常有人找牧師要推銷物品,不是賣消防器材,就是拉保險,不然就是來拜票,後來我想到一個好方法,就是當我覺得他是來推銷物品的話,當他問牧師在不在的時候,我會回答他,牧師不在,你要不要牧師在的時候和他談,這方法還不錯,請出了幾個人。

他們都會說他們是教徒,也有去教會望彌撒,這讓我不知道要不要跟他解釋望彌撒是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如果是我們,不會稱我們為教徒。當他說他是教徒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他是什麼屬靈身份。

在第一段我們也講過,我們不要作一個有口無心的人,如果我們來教會心裡沒有扎根在信仰上,我們也是有口無心,只是用我們的嘴巴在敬拜而已。

信徒:所以說到教徒,我們應該慶幸我們不是教徒,因為我們來教會不是望彌撒,是來敬拜上帝。但是說到信徒,我們雖然相信了,但我們的屬靈生命是不是只停留在相信而已呢?我們要知道,當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蛾摩拉的時候,羅得一家被天使拯救出來,天使要他們趕快離開所多瑪,而且明確的吩咐他們三件事。第一:不可回頭看;第二:不可在平原站住;第三:要往山上逃跑。

很多人對救恩都有一個非常被動的概念,以爲作基督徒只要相信就行了,相信之後就等著上天堂。雖然救恩是上帝的作為,但是不等於人就處在被動的狀態。我們就好像是上帝憐憫的羅得一家人一樣,我們要得救,還必須要遵照上帝的吩咐才能得救,就是不斷往前走,不能停下來,也不能回頭看。

門徒:在我們的信仰歷程,不能夠以信徒身份作為我們屬靈生命的滿足,我們必須要不斷的進深,我們要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在行為上、在心理上遵行天父上帝的旨意。我們才能夠進到天堂之門。

參、主所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所以在馬太福音七章廿一節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這一句話真的讓我們去思想,我們不斷喊著主啊主啊,我們的主是不是認識我們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上帝所認識的人,才能夠為上帝認識進入天國,所以我們剛剛提到,我們要作上帝的門徒,就要跟隨上帝,讓上帝看見我們跟隨他的心。

做工不等於遵行上帝的旨意

當然,我們要作上帝的門徒,就必須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來作工。剛才提到「傳道、趕鬼、行異能」,這都需要倚靠上帝能力的事工,可是這並不等於是遵行上帝的旨意。我們知道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姊姊馬大因為要作的事情多,就向主耶穌抱怨,主耶穌對他說什麼?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 10:41~42)馬大是做事非常認真的人,但是卻沒有把焦點放在上帝身上,她看中工作勝於上帝,以致於得不到那上好的福份。

所做的工是出於上帝自己

所以說作主工,是不是能夠得上帝的稱許,這很重要。否則若只是出於我們的一廂情願,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讀神學院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認為自己是受上帝的呼召,後來經過半學期的實習事奉,才發現並不是上帝所給他的呼召。後來他退了學也結了婚,現在的生活也很快樂,雖然沒有作傳道人,可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教會也有一些事奉。

我們必須要認真的想一想,我們作了工是不是榮耀了上帝?若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做事一定有所得著。上帝不在乎我們的工作有多偉大,是不是使教會興盛,上帝所要問的是,這工作是出於他自己還是出於上帝。作上帝的工只有一個法則,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按照他的法則來做事。

十架之外的工作是不能得上帝的稱許

上帝的法則沒有其他,就是基督的十字架,凡是不按著十字架的法則,就得不到上帝的稱許。如果不是以十字架為事奉中心的人,將來遇到問題可能就會退縮,沒有勇氣面對困難。雖然說作主工不見得都很順利,但是只有在上帝的法則裡面做事的人,才能夠感受得到,工作的價值。

只有作了,才能用信心的眼睛看見工作的屬靈價值,才能有持續下去的動力。求上帝幫助我們,也給我們有新的認識,讓我們知道,所作的工,能不能為上帝所稱許。

肆、聽見遵行的聰明人房屋蓋在磐石上。

當我們按照上帝的心意去作,而使人得到益處,我們就像是將房屋蓋在磐石上的聰明人,知道房屋穩固的重要性。記得有一篇文章描述工程師造橋的過程,造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河中沒有辦法作橋墩,只能靠兩邊支撐,所以橋的基座是不是穩固就非常重要。

工程師們經過探勘的結果,發現地底下有一顆巨大的岩石,有多深不知道,工程師決定租用世界最昂貴的鑽石機來鑽出一個口作為橋的地基,這種機器是針對堅硬的物質來設計的,對於鬆軟的泥土,鑽挖的速度就顯得緩慢。當機器進來了,他們馬上進行開挖的工作。

一連兩天,向下挖的速度比他們預期的還慢,上頭不斷要求趕進度,這些工程師們心裡是越來越焦急,因為一直還沒有碰到那塊岩石,到了第三天還是沒找到,第四天還是沒發現,工程師心想,如果到第五天還是沒發現到,這工程的一切計畫就都泡湯了,所以每個人在最後的時間都期待這鑽孔機能夠發揮功能。

工程師輪流監視整個開挖的過程,一直到第五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忽然聽到一聲巨大的刮磨震動聲,所有的人都被這聲音驚醒,隨後聽到的卻是他們的歡呼聲,因為他們聽到了這鑽石鑽孔機終於發揮它的功能,也看見儀表版上的運轉燈亮著,每個人都非常興奮,後來這機器總共花了廿六個小時把這岩石鑽出了一個大洞,機器順利的在時間內完成任務。

後來這座橋蓋好之後,因為它的地基是扎在地底下的岩石上,所以不曾聽說過它被水沖垮,或因為地震而產生嚴重龜裂的情形,這橋仍然穩固。我們的雪山隧道,也有用過類似這種機器在山裡面的岩石開一個洞。

主的話是磐石是根基

從這一段故事,我們回到聖經來看,馬太福音七章廿四節,這裡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太 7:24)一個聰明人,是懂得將自己的房子建得穩固,就如同這些工程師一樣,他們願意花費大筆金錢承租最好的機器來建橋,就是為了要讓橋墩的根基穩固的扎在岩石上面。

在磐石上要打好地基是不容易的,地基要穩固,花費的時間、精力就越久。我們屬靈的房屋若要建得穩固,也必須要在耶穌基督這磐石上面打下地基,房屋才會穩固。哥林多前書三章十一節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我們生命根基的磐石就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話,我們如果以上帝的話作為屬靈生命的根基,我們的生命就能夠穩穩堅固而不被搖動。

房屋建造在磐石上經得起風吹雨打

屬靈根基一定要扎在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裡上,我們生命工程才能夠穩扎穩打,才能夠禁得起風吹雨打。人生歷程就是這樣,有時天晴,有時烏雲密佈;有時靈性處在高峰,有時又陷於生命低谷,如果沒有上帝話語的幫助與扶持,我們很容易陷在低潮中走不出來。

起起伏伏的人生,只有穩穩的站立在永世的磐石上,人生才能安穩。以至於當我們受上帝的試煉,受到從人來的試驗,又或者是撒但的試探,我們總不至於跌倒,都能夠站立得穩。

所以馬太福音七章二十五節說:「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磐石就是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的道裡,立在磐石上就是活在上帝話語當中,遵著上帝旨意而行。穩扎穩打,就能禁得起風吹與打。所以我們行事為人,要按照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來行,在我們的行為上顯出我們的工程是立在根基上面,那我們就是有聰明、有見識的人。

伍、聽見不行的無知人房屋蓋在沙土上

有聰明、有見識的人,他們知道要把房屋蓋在磐石上,房屋才會穩固,居住得也安心。但是一個隨心任意而行的人,不會願意耗費時間在基礎上,往往他們的焦點是放在認為更有利的事情上。所以馬太福音七章廿六節這裡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無知人隨心任意行

其實主耶穌講這一段話,是有它的典故,因為在猶太地區的夏天,是非常的乾旱,而冬天是他們的雨季,夏天原本乾旱的溪流常常是暴漲。所以他們若是要建造房屋,多半都會選擇夏天,不會選擇冬天。因為冬天多雨且潮濕,土質容易鬆動。

經文所說的無知人,並不是指那些壞人或是不得救的人,指的是愚拙的人。我相信他們不是不知道,房子要在夏天蓋,而是因為夏天常有乾旱,土質是非常堅硬,所以在施工上要耗費的氣力就非常大。為了避免這種耗費,他們就選擇在土質鬆軟的冬天來蓋房子。可是這種房子,可以住得安心嗎?根基的工程是不能偷斤減兩的,該怎樣就是怎樣,完全馬虎不得。

既然要走這條天路,就應該要好好走,不要想說兩邊都沾鍋,不要兩邊沾了鍋,最後兩邊都不好,沒有一個好的就麻煩了。所以弟兄姊妹,我們既然都決定相信要走這條天路,就應當好好為上帝而活、為上帝去作。真正建造教會,是在我們的內心,當你全心在這裡,教會就被建造了。

無知人與聰明人最大的差別,是無知人不會認為生命工程有什麼重要。我們若想一邊事奉上帝又要事奉碼門,最後會兩頭空。瑪門與上帝,我們都需要,但是如何平衡、如何適當,這需要上帝的智慧。

沙土工程禁不起與淋、水沖

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聰明人和愚拙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有沒有依照祂的法則去行,如果生活是建立在上帝以外,就會在意那看得見的,自然無法得知那看不見的生命基石,就更不懂得去依靠祂了。所以我們是怎麼建造我們的生命工程?

我們看見這次蘇花公路的災情有多嚴重,以前每次走蘇花公路,都會看見一顆石頭上面寫著「人定勝天」。面對這次的災害,我們真的勝天了嗎?看看這些受難家屬,人贏了嗎?我們若只依靠自己的工程,當面臨雨林、水沖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絕對會倒塌的很大。

人一天到晚只想要創造奇蹟,想要與大自然挑戰。從創世記的巴別塔到現今社會的同性婚姻,哪一項不是向自然定律挑戰,同性婚姻能夠生出下一代來傳承世界的律動嗎?上帝創造世界,也定了世界的律動,我們若想跳脫這律動創造自己的節奏,這是在沙土上面建造工程,當下一波的潮流出現,微小的我們就會淹沒在當中。

我們可能會有許多想法,但是不見得都能夠合上帝的心意,所以我們建造屬靈生命的工程,也是必須要依照上帝的教導來行,若是不遵行上帝的道,沒有按著祂的心意,我們屬靈生命的工程,就無法穩固。就好像是蓋在沙土上面的工程,經不起雨淋、水沖。

求上帝幫助我們,我們都盼望教會能夠復興,但是教會不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群體,我們也不是為了聚會而聚會,我們都因為那更高的價值聚集在這裡,一起建造教會。真的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以祂為根基建造教會, 建造我們的工程。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一起來事奉

經文:尼希米記 2:11-18

弟兄姊妹平安,在上一次的講道中,我們談到了標竿,也說明我們的一生需要向者標竿直跑。而教會也同樣需要有目標,也同樣需要方向,否則教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成為了沒有意義的群體。向著標竿,是因為有個至大的終極目標要完成,教會的異象是我們的標竿,也需要我們一起事奉。

一、看見教會的景況。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要從尼希米的重建聖殿來思想,他們在百般困難中為什麼可以一起事奉,來完成上帝給尼希米的託付。尼希米這個人物,是被擄時期出生在巴比倫的第二代猶大人。我們對尼希米的認識完全是出自於尼希米記這卷書,聖經其他地方都沒提過他。

聽見猶大的消息:

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同時代的人,這兩個人都完成了上帝託付的重要任務。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重建了聖殿,也重建了百姓的靈性生命。而尼希米則是回到故鄉,修建殘破的耶路撒冷城牆。這兩人都蒙上帝重用,都促成了以色列人兩次的屬靈復興,他們都擔負重要的使命,但是他們也都同樣高舉上帝。

我們從第一章來看,第二節說:「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尼 1:2)有個弟兄剛好從故鄉猶大回來,對於故鄉的事總是有許多的好奇,那裡的節期,那裡的人文風情,都是尼希米想要知道的。

但是答案卻是出乎尼希米的想像,結果令他的感傷,因為他們對尼希米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 1:3)這是尼希米從他的弟兄口中所得知的消息,這消息從他弟兄口中聽到的時候,是多麼讓他震驚。

上帝既然讓以色列人被擄歸回,雖然富有的生活不敢想,但是最起碼的生活應該是穩定的,但是沒有想到,這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景況卻是如此的淒涼。這種極大的落差,給了尼希米極大的震撼,他萬萬想不到景況竟然會是這樣。

悲哀因為有負擔:

尼希米對這消息是極其悲傷難過,第四節說:「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禁食祈禱…」(尼 1:4)他聽到遠方故鄉的親人,生活竟然是這麼淒涼,也讓他體會淒涼是因為,沒有一個安全的保障。他內心為這些耶路撒冷的百姓,心裡有負擔。在這種景況中的感受,激發了他建造城牆的決心。

其實從第一章的記載,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蒙上帝呼召、感動,心裡有負擔的人,他們都能體會當時的景況,明白當時的處境,而且還要有願意改變的心志。因此,尼希米為什麼有建造城牆的計畫,這完全都在乎他當時所體會的景況和處境,才能夠有這偉大的計畫產生。

我們或許會覺得,尼希米他只是聽見了弟兄哈拿尼的轉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但是上帝卻讓尼希米,在他的心裡面看見了重建城牆的重要性。雖然重建城牆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上帝既然選召了尼希米,也讓尼希米這朝中大臣聽見了這景況,就表示上帝要藉著尼希米成就祂所要定意的事。

當然,尼希米也知道,擺在他前面的路程是多麼的艱難,也知道他要面對極大的挑戰,他還是選擇面對。他知道他不能夠退縮,因為這些遭大難受凌辱的親人,還在故鄉遭受這樣的苦難,他若不作誰還有能力幫助他們。惟一能夠幫助他們的人,也就只有像尼希米一樣有負擔的人,才能夠作得到。

求神紀念祂百姓:

因為尼希米有這樣的負擔和看見,上帝的智慧讓他明白,耶路撒冷的城牆能夠帶給他們莫大的保障。致使他在上帝面前禁食禱告,為著他在遠處故鄉裡的親人,能夠得到保障,生活能夠平安,他在上帝面前禱告。尼希米禱告說: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裏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尼 1:8~10

經過哈拿尼的述說,尼希米知道重建城牆對他們有多重要,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見建造城牆的迫切性,尼希米卻看到了,尼希米明白城牆的保障,能使猶太人在平安中生活。這個看見帶給了尼希米信心,對未來的盼望也激起了他重建城牆的決心。

二、明白上帝的心意。

但是我們回想猶太人為什麼落到如今的光景,就是因為他們背棄了神的約,不行神的道。(一:7)但是如今若要成就上帝的工作,只有重新拾回對上帝的約。

愁容因為聖城毀:

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的尼希米,因為故鄉的景況,聖城的城牆被毀感到悲傷,使得他在王面前出現了愁容。所以當他在王面前擺酒,要拿酒給王的時候,王看見了尼希米臉上的愁容。於是王問他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 2:2)尼希米聽見,聖經描述「於是我甚懼怕。」

對王的詢問尼希米害怕,因為在王面前出現愁容,讓王不高興或憤怒是很危險的事情,很可能小命不保,況且他還是個外族人,這讓他感到驚恐害怕。因為這個愁容,王也注意到了他的狀態,但是這愁容給了尼希米難得的機會,第三節對王說:「…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尼 2:3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尼希米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所以對這機會,他非常的謹慎。所以第四節當王就問他說「你要求甚麼?」的時候,尼希米默禱天上的上帝。只有一次的機會,也為了實現重建城牆的計畫,他必須謹慎在每個時機點上。

聖靈感動求王恩:

尼希米謹慎在每一個時機點上,對於重建城牆的負擔,他念念不忘,不斷尋求一個合宜的機會。他很清楚這機會的重要性,如果不成功就很難再有機會。但是危機就是轉機,臉上的愁容正好給了尼希米等待的合宜時機。既然有勇氣持接這負擔,就不能盲目的衝動,而是必須要先定而後動,明明知道有危險,而必須要坦然去面對這危險,才能真正讓事情得到真正的解決。

尼希米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而且愁容出現的轉機,讓王樂意成全尼希米所求、心裡所想的。所以第四節王才就問他說「你要求甚麼?」但是這個求還必須要求得非常有智慧,若求的不合宜就會歸於無有,所以他必須要善用這機會。

得王允准賜詔書:

從尼希米記的二章七到八節,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裡說:「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說完,他接下來說「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短短的兩節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尼希米不只是有滿腔的熱忱。當王顯出他樂意成全、幫助的時候,他就提出他的構想和計畫。正好,這些計畫更增加了王對他的信任,有了這個信任,王就比較信任他所提出來的時間表,來完成建造城牆的工作後返回。

王給了尼希米所要的資源以及所需材料,這對於重建城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所有的事情,想必尼希米都事先考量非常久的時間。雖然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計畫卻是非常重要的預備工作。就像教會的(年度)事工和計畫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計畫,我們似乎就像是空著手準備要去下田的農夫,沒有工具、沒有材料、那下田耕種的動作,完全就沒有意義。

我們要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知道,計畫對我們的事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關鍵作用。如果沒有計畫,我們可能就手忙腳亂,沒有計畫可能就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沒有計畫,我們可能不瞭解上帝的心意,體貼上帝的心腸。

三、了解教會的定位。

接著我們來看接下來的經文可以知道,王後來派了軍長、也派了馬兵,來護送尼希米以及相關人員和原料物資,因為有王所賜下的照書,就這樣順利的到了耶路撒冷。到了耶路撒冷之後,二章十一節說:「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裏住了三日。

初回見聖城慘況:

在耶路撒冷的三天尼希米在作什麼?相信這三日是一個關鍵期,這三日也是一個觀察期。我們要知道尼希米是一個思維非常縝密的人,作事情都經過計畫和考察,所以這三日是他考察的時間。他必須要了解建造城牆整個的先後順序以及工作的分配,我們看看他到耶路撒冷之後作了什麼。

二章十二節說:「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 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裏。」接下來十三節之後,是描述他在夜間考察城牆的景況。他考察的結果十三節這裡說:他「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這是他回到耶路撒冷之後所見到的慘況。不論事情有多糟,都要清楚知道當時的情況,都要清楚現在是處在什麼定位。我相信弟兄姊妹在教會的時間比我更久,相信你們比我更了解,教會現在的景況,我們要知道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清楚我們教會在右昌的定位是什麼。

留心觀察傷破處:

尼希米看見聖城城牆的慘況,是因為上帝在他心裡想要為耶路撒冷做什麼事,因此在這一節不斷的強調他的呼召和感動。所以我們也要想想,上帝要我們為教會做什麼事。我相信,如果我們有想要為教會做什麼事的熱忱,教會一定很快,就被挑望。雖然我們都清楚教會的景況,但是我們要更清楚的知道,我們的傷口在哪裡,我們的破處在哪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就不知道如何來修補。

所以十七節尼希米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要看見就要留心的觀察,要能體會傷痛我們才能作一個完善的包扎,讓傷口能漸漸的癒合。我們或許看起來沒有什麼傷口,但是我們去注意教會最軟弱的地方在哪裡,我們就在那個部分來作補強。

堵住破口免受辱:

堵住破口對尼希米以及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來說,是可以免受凌辱,免受外族的侵擾,使他們有一個完整的家,有一個平安的保障。因為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因為他們的城牆被毀,以致於常常受到外族的侵擾和襲擊,無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生活,所以他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憂慮當中。

或許我們知道每間教會都一樣,但是每間教會都有他特別的地方,也都有他的問題和傷口,這些問題、這些傷口我們要看見,我們要觀察,看見了破處、看見了傷口,我們要學會去作處理,不要任其不管,要學會來堵住破口,免得上帝的榮耀受到虧損,免得教會的工作受到攔阻,求上帝幫助我們。

四、重建上帝的教會。

為了要免受凌辱,猶太人必須要重建城牆,他們必須要在這個工作上面來努力,怎麼作,從哪裡開始,材料在哪裡?這些對他們來講,都是許多的不可能。然而這些上帝都早已經為他們預備了。

施恩的手必幫助:

尼希米對所有的百姓、貴冑和官長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 2:17)尼希米勉勵他們說:「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弟兄姊妹!來把,也讓我們重建上帝的教會,讓上帝的慈愛憐憫可以被彰顯。只要我們願意去作,上帝那施恩的手就會幫助我們,他怎樣幫助尼希米,把重建工作順利完成,相信上帝也會讓我們順利完成。我們都盼望教會能夠被挑望、能夠復興,也都盼望教會能夠重建上帝的榮耀,但是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信心,相不相信上帝那施恩的手必定幫助我們。

當然我們要知道,剛開始的工作一定都會受到攔阻,一定也是在混亂當中來去摸索,才漸漸找出一個定位,但是弟兄姊妹我們不要怕,我們既然訂出了計畫,我們就可以朝著這個目標來走。明年度的教會事工計畫以及行事曆,已經在執事會作確認,十二月將會發給弟兄姊妹。

計畫是一個預備工作,或許計畫容易改變,但是我們朝著異象走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改變。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相信上帝那施恩的手要幫助我們,讓我們一起奮勇來建造。

一同奮勇齊建造:

尼希米不斷勉勵他們起來,也向他們見證說:「我告訴他們我 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 2:18)這些百姓、這些貴冑、這些官長對尼希米說什麼?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

弟兄姊妹,我們能不能像他們有一樣的心志說,我們一起來建造吧!讓我們一起奮勇來建造上帝的教會。外顯的建築物是明顯的,但是我們要重建的教會,是無形的教會,我們要建造的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我們要建造的是上帝的榮耀在我們內心的寶座,讓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當中來被顯明。

要建造就必須要起來,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沈船的故事,也或許看過這部電影。這一艘巨大的郵輪建造好之後,在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從英國首次開航,越過大西洋到美國去,但是就在這個當中,不幸撞到冰山沉沒了。我們看影片我們知道,船上是非常混亂,每個人都非常徬徨。

有人是大聲喊叫他的親人,有人搶著要跳進救生挺,但是在這些乘客裡面,有一位牧師叫克約翰牧師,他卻站起來在高處喊著說:「大家不要驚惶,凡是基督徒都站出來!」果真有幾個人響應了牧師的呼籲,站在旁邊,不再和其他人爭著找出路。

他們跟著牧師一起祈禱,牧師說這正是基督徒站出來為眾人祈禱的時候,雖然知道船要下沈了,而且活命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的時候,基督徒還要怕死嗎?怕死有用嗎?後來他們開始唱詩,一邊唱詩一邊祈禱,一直到船完全沈沒在海中為止。

當這消息傳到美國,美國的教會就為克牧師舉行追思禮拜,講員在證道當中要所有的基督徒紀念這一位上帝的僕人,因為他實踐了重要的真理,就是站出來作為這世界的守望者。在每個世代的基督徒,都是為他的世代作見證的時候,而我們在這世代,我們也是一樣,我們披上公義的外袍,我們要站立得穩,要為這世代點亮自己作見證。

重建榮耀的教會:

我們要建造教會,就必須要重建我們的屬靈生命,也必須要重建我們對上帝的那一份愛心。好叫我們在這個時代,聽見上帝呼喚我們說:「基督徒啊,站出來!」我們就願意響應這呼召。建造榮耀的教會,這是一個心靈的工作,只要有上帝的幫助,上帝施恩的手幫助我們,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就這工。

尼希米記六章15~16節尼希米記錄說:「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 神。」尼希米他們這些修建城牆的人,共修建了五十二天,短短五十二天,耶路撒冷的城牆就修建完成。

但是他們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他們一手拿著工具,一手拿著刀,又要工作、又要防範敵人的侵擾。其實作上帝工作的都一樣,都要穿上上帝所給我們的軍裝,一面作主工,一方面又要防範我們內心的軟弱攻擊我們。

我們若在合一當中一同來建造,弟兄姊妹我們不用怕,我們互相扶持、互相關懷、互相來建造我們的教會,教會就可以成為榮耀的教會。榮耀的教會,不見得要多華麗,但是榮耀的教會,一定有願意聽從上帝呼召的基督徒,盼望我們都能夠成為這樣的基督徒,願上帝帶領我們。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一起得獎賞...哥林多前書 9:24-27

從小到大有沒有想過領了多少獎狀、獎牌或是獎盃,這些獎牌或獎盃,都是名次排在前幾名才會有的。但是對於教會,卻不會有單獨得獎賞的機會,因為教會是個群體,當教會得到榮耀,也就是大家得到榮耀。所以對於今天的經文,我們有許多的學習,因為我們是群體,必須要學習同心來同工,如果不同心就無法同工。

壹、團隊工作不獨行

哥林多前書九章廿四節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這一節經文,描述了一個畫面,就是運動場上的競賽。當鳴槍起跑,每個運動場上比賽的運動員,都全力向終點衝刺,就是為了要得到那一面金牌。

甲、人生賽事已開始

想想人生從一出生,這一場人生競賽也就已經開始,遲早都有結束的一天。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不論願不願意、想不想跑,當時間一到,我們就停止了這場賽事。其實信仰人生也是一樣,如果只在得救的階段,那僅僅只在是不是得救當中徘徊而已,沒有真正在得救的確信裡面。

所以當我們受了洗歸入主的名下,這信仰的人生也就開始,只是我們怎麼跑?在信仰奔跑的路程中,會發現信仰是個「動」的信仰,因為在經文裡面提到的競賽就是動態,而且「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九35)

耶穌就是不停的在動,甚至忙碌到沒有時間吃飯,這裡面的含意是什麼,就是告訴我們,信仰是一個「動」的信仰,是要用行為表現出來的信仰。所以說到運動,就想到秀菱,因為她喜歡跑步,也愛動物,所以他喜歡跑、喜歡動,其實在網路上跟她的互動中有一個體認,就是他們在運動當中,是在體驗與身體的律動。

我們的信仰也是一樣,我們有沒有在享受這信仰,還是只是在承受。但是我們要知道,運動員在他的特質裡面,是有著穩定的人格,還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但是我不希望在你們信仰過程中,只是承受壓力,我希望你們去享受信仰,享受上帝賜下的愛與恩典。

乙、世界冠軍只一人

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林前 9:24)每個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起跑,所有人努力的跑是希望能得到冠軍。雖然金牌只有一面,但是他們卻抱持著希望願意這樣奔跑,我們呢?對於那永恆的生命冠冕,有沒有像金牌一樣吸引我們?

每個人都有期望,每個人都曾經為自己許下志願,即使在古代也是一樣,科舉考試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考試,一切的人才很多都在這裡選拔出來。平凡老百姓若要功成名就,科舉考試就是唯一的途徑,因為一旦考上了,後半生就飛黃騰達。但是想想看,這考上的機率有多少?

科舉考試,初試是縣內的考試,會不定期的舉辦,考上的人我們稱之為秀才,有秀才資格才能繼續考舉人,舉人的考試地點就是所選定的地點,考場稱之為「貢院」,清朝在高雄鳳山就設有一間貢院,所以舉人的考生也被稱之為貢生,考上的舉人就有資格到京城去參家「會試」,而具有舉人身份就已經有資格當地方小官職。

所有舉人進京趕考是幾萬人在考,這幾萬人就在會場當中擠在一個小房間考試,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在那個小房間裡,一直到收卷為止。在這幾萬人當中,朝廷只選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所謂的「進士」,考中進士還要再參加皇帝親自的考試「殿試」,就在這當中排定名次,分為三甲:一甲進士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二十名,可以到瀚林院進修任大學士,三甲進士,直接出任地方官職。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三年出現一次狀元,有多少人寒窗十年苦讀,換來的結果只是落選。難怪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也是每一個抱持著希望,努力要得金牌或是狀元的人所要承受的壓力。

金牌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在於金牌本身,而是在於金牌之後人的掌聲與讚美,因為這是一份榮耀。在我們信仰人生的運動場上,也有我們的金牌在等我們,這金牌是什麼,就是保羅不斷提到的生命冠冕、永恆的獎賞。

丙、團隊事奉大家行

我們每個人都有願望,都希望將來能功成名就,這個願望就成為了人生追求的目標。上帝設立教會也有他的目標,就是傳承使命、宣揚福音使萬人得救。因為這是上帝的願望,上帝「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34:7)

上帝的慈愛已經為千萬人存留,他願意每一個人都能領受這無窮盡的恩典,所以傳福音到萬民,這成為了教會的終極目標,也是每一位被主聖召的我們,要奔走的道路。因此今天的金句,向著目標直跑,是因為上帝已經為我們存留了獎賞,就在基督耶穌裡。

只是一個人跑很容易,但是團隊起跑卻不容易,在團隊中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等待。團隊前進的速度雖然慢,但是過程當中雖然有酸甜苦辣,但是這事奉的道路,就因為我們在一起,在這過程中相信我們所獲得的難得經歷,絕對是和我們要得的冠冕一樣的珍貴。所以團隊的行動,不見得一定都要得到那看得見的獎賞,有的時候無形的榮耀更讓團隊激起人內心的心情,反而比那看得見的冠冕更加吸引人,更能激勵人心。

貳、一起事奉不爭勝

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團體事奉中,有一樣功課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就是在服事中隱藏自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要放下很多自我的觀念,要學習尊榮團隊,因為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教會。

甲、節制是為得冠冕

在團隊事奉要學會隱藏自己,就必須要知道節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五節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 9:25)較力爭勝是希望能得到冠冕,因此在達成這目標之前,要不斷的約束自己讓自己保持在團隊最佳的狀態。

團隊的事奉需要有這種約束力,因為聖經上說:「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 2:5)所以,「規矩」是為了要讓團體在事情上有所依循,可以在範圍內讓大家一起同心向前。不論是在運動場上,或是在神國的服事上,其實也都一樣,我們做上帝的工也有我們的屬靈原則,就是忠於上帝、忠於聖經、忠於異象、忠於教會。

在神國服事沒有捷徑、也沒有小路,屬靈生命的成長就是需要在扎實堅固的環境中,才能熬練一個人的屬靈生命。我們既然都在這條天路上面來奔跑,就應當知道我們是要如何跑、我們要朝哪一個方向跑,求上帝帶領右昌堂,能夠同心合力,一同齊心奔走這一條天路。

乙、要得不壞的冠冕

我們奔走這條天路,是因為我們知道在生命終點有冠冕為我們存留,雖然我們也一樣有所節制,有所約束,但是我們所追求的是那更高的價值,就是那不能壞的冠冕。所以當保羅即將走完他人生路程的時候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 4:7~8)

或許有人信了耶穌幾十年,仍然不知道他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有人懷疑信這信仰有意義嗎?保羅用他一生所為我們做了示範,他堅守這份信仰是因為他嚐過主恩的滋味,他堅持奔跑這一條道路是因為他經歷過上帝的榮光。所以他在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基督教早在唐朝貞觀年間就已經傳入了中國,這聶斯多流東方教會,我們一般稱為景教。經過現代的神學判定,他所傳的教義是正統。但是在當時代卻是以異端而論被放逐到非洲,沒想到三百多年後輾轉之間竟然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敦煌,就在貞觀九年由宰相房玄齡迎接主教阿羅本正式進入中國開始傳教。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裡面有一段文字令我非常感動:「餧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意思是說飢餓的人來,為他們預備飯食;寒冷的人來,為他們預備禦寒衣物給他們穿上;生病的人,為他們治療到可以起身;死亡的人為他們安葬。

能夠行這些事都是因為他們體會到上帝憐憫心腸,而生出信心的行為。這就是愛的行為,愛的行為裡表現出來的就是上帝的愛,所以每個領受了上帝愛的人,他們都明白,這愛裡面有著上帝的託付,就是讓這份愛發揚出去。

因為愛既永不止息,愛就永遠存在。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上帝的愛更能滿足心靈,也沒有任何力量比愛更堅韌,看似絕望、看似憂愁,看似灰暗、看起來似乎一無所有,但是因為有愛,人生才能重新有盼望,也因為有愛生命才得以更加豐盛。我們應當存著感恩的心,為這份愛奔走這條天路。

丙、奔跑不能無定向

所以保羅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6)我們既然認定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就要在我們所認同的身份意義上面來奔跑。我們不要認同了基督信仰的身份,卻活不出真實信仰的人生,這種情形就像保羅告訴我們的,奔跑像那沒有定向的人一樣。
其實在各種體育競賽中,我們會發現真正決定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巧熟練度,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因為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狀態。人如果沒有經歷,心裡就會忐忑,所以人生往往在越重大的抉擇上,有些人就越容易失手,他並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有很多人的失敗,是敗在內心的“在乎”。

這種在乎有時候會讓我們戰戰兢兢,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可以去學習很多,我們可以去經驗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與不在乎,會決定你的發揮程度。如果我們患得患失、心中有所顧慮,即使是有再好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我們既然認同這個身份,就不要再懷疑,我們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去實現,我們還有好長的人生路程要奔跑。人不是只為了自己活而已,我們的生命還有更高的價值意義等著我們實現。我盼望所有人都能為別人留一盞點亮的燈,用愛點亮你所能照亮的每個角落。

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高雄,我希望你可以為高雄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楠梓,我希望你可以為楠梓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整個右昌,我希望你可以為右昌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只能照亮全家的人,我希望你可以為全家人點亮你自己。

我們這樣做,可能看不見有什麼果效,但是如果只定睛在那看得見的,我們就會只感受那短暫的榮耀,而無法看到永世榮耀的冠冕。我們為著信仰奔跑,就是為著將來那看不見的冠冕在奔跑,就是上帝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我盼望每個弟兄姊妹,都願意用信心看見屬於自己天上的基業,這世界終將會過去,人的生命無法抓住這世界短暫的財富和榮耀。求上帝讓我們有向著標竿直跑的心志,願意追求更卓越的生命意義。

參、克服己身齊為主

在前面我們說到節制,節制是不能隨著自己的意思來做,凡事都有它的定規,有它的約束。不僅如此,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七節這裡還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甲、攻克己身為事奉

說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除了在我們本身的行為上克制、約束之外,另外還要「攻克」的就是自我心態上面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們都是為著自己著想,都想為自己多得一些,所以生命就為著名利、財富在努力,以致於沒有辦法在其他事上挪出一點時間,因為害怕一旦放手可能就失去。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地方,經常會有山裡的一種猴子跑到農田裡面去破壞農作物,其實它們的目的,也都很簡單,無非是儲備一點糧食,也是為了自己的生計。所以當地的人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就是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他們那裡有一種獨特的瓶子,細細的瓶頸,大口的瓶子,這個瓶頸的尺寸剛好就是猴子的爪子可以伸進去的大小。這瓶子裡面就放著大把大把白米,等著猴子來偷。

到了晚上猴子出來偷米了,猴子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順著那個瓶頸塞進去,然後抓起一把米就想要抽出來,但是怎麼用力就是出不來。手張著的時候可以伸進去,但是一旦牠握上拳頭就出不來了。其實猴子只要放手,他的手就可以出來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

這麼多年來,這個地方世世代代相傳,用這種細口的瓶子裝米,一定可以每天晚上捕到很多隻猴子,早上起來都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坐在那裡,手裡抓著一把米,在跟那個瓶子較勁,但是就是出不來。

我們聽到猴子這個故事,大家都會覺得好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生,手中就抓著這一把米不肯放手呢?我們有多少是心中最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有多珍貴,人到了終點終須放下,而且放下不代表我們就會失去他,有時候放下因為心境寬廣,看得更多得到的反而更多。

所以攻克己身,是要學會懂得如何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看見更多。放下利益,就會看見上帝無私的愛,學會付出;放下名譽,就會聽見最真誠的聲音,學會安靜;放下自己,就會看見真正的自己,在單純中盡情發揮自己到最好。所以攻克己身,一旦學會放下,我們就能夠在事奉上盡心努力。

乙、警醒事主不遭棄

因為我們攻克己身是為了事奉之後的榮耀冠冕,是為了在生活與信仰中達到平衡,所以最後保羅提醒我們,這一門功課是必定要學的功課,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功課,免得如同經文上所說的「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 9:27)這是我們所要警醒的。

這裡說傳福音給別人,「傳」這個字,是指著:傳報、宣佈。就好像一個國家的發言人,宣佈了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這一位發言人對自己所說的,卻沒有按著去做的話,這是會被人取笑的。所以,說到這裡,我們要想的問題是,傳福音我們是怎麼傳,我們不論怎麼傳,自己都必須要在自己所傳的道理當中,這樣才能讓人信服、才能讓人相信。

如果我們在外面向人傳十字架的道理,自己卻不願意背上這十字架,只願意觀看別人背十字架,這是會使人拌跌的。就好像耶穌描述法利賽人的生活,是能說不能行,只是自己在說高調一樣。自己若都不願意信、自己若都不願意去行出福音的生命,這福音是不會被人給吸引。

結 論

所以我們傳福音,要儆醒我們自己,一旦進這場福音賽事,我們就必須要盡心、忠心跑完這一段路程。這是運動家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在信仰上的堅持,求上帝帶領我們,願每個人在這一場信仰人生的賽事,當我們一起同心走的時候,能夠明白我們是處在什麼地位,能夠明白我們應當怎麼做。

願主讓我們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等待,一起到達終點,相信到那時候,將有千萬聖徒在終點為著我們的忠心、持守這條信仰路程而鼓掌、讚美。這不僅只是獎賞,而是一份永恆不朽的榮耀冠冕。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我有一個夢

這一篇信息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也對我將來的事奉,有很大的影響。剛開始上帝要我隱藏,結果不在意的就說出來,但是說了卻沒有人聽得懂。即使畢業後在之前事奉的母會,他們也只是把我看作是一個「作夢的人」而已!中國人強調天時、地利、人和,我相信若是上帝的感動,會讓我們的感動是合一的。

所以,我有一個夢,這是我在九年前參加教會的禱告會所看見的景象。正確來說,應該是異象,但是我覺得好像一場「夢」一樣。正禱告到一半,腦海浮現出一幅相當驚人的畫面。從教會看出去是一望無際的草,長得很像麥子或是高梁的農作物。

從最近的地方先燃燒,然後一個地區、一個地區的在燃燒,燃燒到最後,整個一望無際的麥草全都燃燒起來了。燃燒了還不打緊,後來強風吹來,看見這些被燒的麥草,火焰整個往上衝,那個景象只能說是一片火海,這火又有點透明,眼睛可以直接穿透看見遠方的草燃燒的情況。禱告會結束之後告訴一位姊妹,她告訴我說你看見了異象。

後來沒有多久,上帝讓我對全職傳道人有很大的感動,可是我還很懷疑,想說不可能是我,沒想到過沒多久之後,就在唐崇榮牧師的神學講座,讓我決定順從這感動。唐崇榮牧師這場的神學講座,就叫作「異象、呼召、使命」,這場講座唐牧師提到一節經文,讓我整個人醒悟過來,就是希伯來書一章七節「神以風為使者,以火焰為僕役。」因為這一節經文,把我的異象以及蒙召的感動給串連起來。

後來經過一年的調整,後來決定考神學院,沒想到竟然也讓我低空飛過。於是在九十四年,我們帶著僅有的五萬塊錢,和所有家當,全家人坐著當時上帝給我們的九人座恩典箱型車就上了台北。

我相信每個教會都需要有異象的藍圖,我們右昌堂也不例外,異象是要幫助我們來完成教會的使命。我從讀神學院一直到現在,不斷在架構這異象的藍圖,以前總覺得缺少了什麼,一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最後一個元素。所以這異象的藍圖算是完整了,接下來的半年,我可能都是在告訴大家這藍圖是什麼,而教會也即將要開始進行這計畫。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三節說:「…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

而我若不是被聖靈感動,不會從蒙召到現在一直堅持著這異象,而且說實在的,如果不是這異象,我不會作傳道人,如果不是這異象,我們全家不會辛苦的經歷許多功課,我也不會一直堅持到現在。為這異象,我離開母會到了這裡。教會的異象上帝雖然給了傳道人,但是這異象的完成,需要教會所有弟兄姊妹一起來做。我很盼望弟兄姊妹我們一起為上帝所給我們異象努力、堅持,讓這愛的烈火就從我們開始燃燒,所以在這個夢想裡面,我有四個願望。

一、人人可以找到愛

第一個願望,我希望每一個受傷的、每一個憂鬱的、痛苦的、每一個心中迷惑的人,都可以到我們這裡來,也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愛。現在這世代充滿著這樣的人,外表看起來沒有什麼,物質生活也都非常的充裕,但是心靈卻是異常的空虛。這些人因為不知道自己生命缺少了什麼,不斷的想在世界上抓取他所能看見的暫時安慰。

物質雖然可以讓我們暫時脫離目前的空虛,但是內心深層的需要並沒有被補足,就是內心裡真正的安定感。而耶穌在世上所做的就是解除他們的痛苦,給他們平靜安穩的心。聖經在馬太福音十一章2~5節有提到,施洗約翰在監獄聽到耶穌所做的事,就差遣兩個門徒去證實他所聽見的。

耶穌說什麼?「…你們去把所聽見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瞎子看見、瘸子行走、長大痲瘋的潔淨、聾子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太11:4~5)耶穌所關心的是這些人,這些人需要醫治,耶穌醫治了他們。這些人心靈軟弱、空虛、苦悶,耶穌把盼望的福音傳給了他們。

我們或許都沒有醫治、行神蹟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給他們安慰,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陪伴他們,我們可以在他們心靈空虛的時候,傳給他們使人有盼望的福音,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付出我們可以拿出來的關懷與愛,用同理心感受他們的苦,為他們禱告。

主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 11:28)我相信大家都領受過這樣的恩典,雖然有苦難,但是每個人都在苦難中得到眷顧。所以我們很清楚這勞苦重擔中的安息,就是在勞苦重擔中,一樣可以使我們的心得到平靜和安息,所以說我們生活雖然苦,但是也知足、也感恩。

上帝從來不輕看那些憂傷的靈、痛悔的心,上帝要我們把他們通通都帶到耶穌這裡來,讓他們得到安息,讓他們的心得釋放,心得醫治,因為上帝「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詩 147:3)

在耶穌事奉的過程中,有多少人帶著自己家裡人或是鄰居去找耶穌。甚至有人抬著癱子去找耶穌卻無路可行,最後把房頂都拆了把癱子從上面用繩子垂吊下去,讓癱子得到醫治。而現在我們也正是在扮演這個角色,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因為你們的熱情,讓那些擔勞苦重擔的人得到安息。

二、在團契中被愛包圍,讓心自由飛翔

我第二個願望是,我希望所有的人都在團契中被愛所包圍,在團契、小組當中點燃你心中的愛,讓心真正自由飛翔在愛的國度。在這異象裡面,火焰是一個地區一個地區不斷燃燒,最後是整個完全燃燒。這個部分我回去思考所謂的初代教會,和教會與聖殿的關係。後來在教會這個字發現蛛絲馬跡,教會這個字的原文是指被呼召的人、聚集的人,所以初代教會所謂的教會,就是他們那些被耶穌呼召,跟隨耶穌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他們都經歷到耶穌被釘十字架、死了、又復活,後來也顯明給門徒看,然後才升天。

他們經歷過耶穌的死亡、復活、領受了耶穌所頒佈的大使命,他們都成為耶穌基督從人群中特別呼召出來的。所以他們都因為這大使命的呼召,後來聚集在一起,就是原文所說的「群聚的人」,他們是被蒙召的小群。他們的聚集都是在弟兄姊妹家裡,他們一起擘餅、一起禱告、一起唱詩敬拜上帝。

雖然他們是被耶穌所召聚出來的一個小群,但是他們還是猶太人,他們也都要遵守他們猶太人的律法。他們按照節期、按照時間進聖殿朝聖集體敬拜上帝,這是耶和華上帝對以色列人的約,他們必須要遵守。所以這個禮儀,一直到現在的教會都遵守。

其實從這一層的關係,我們可以看見,他們的聚集,是把基督的使命與耶穌所教導的生命真理,落實在他們的生活上,也藉著他們的聚集敬拜、禱告、唱詩,也讓更多的人和他們一起唱詩、禱告敬拜上帝。所以在家庭裡的團契才是他們這些基督徒遵行大使命的真正地方,不是在聖殿。

反而現在這情況是恰恰相反,教會是少數人拼命在傳福音作宣傳作廣告,表示教會很活躍,然後弟兄姊妹一個禮拜來教會朝聖一次,就回家過自己的生活,看自己的電視,在屬於自己的生活圈裡一點都沒有改變。信仰只是在他們口中說說,講講神學理論,就是他們的信仰,生活中看不出他們的生命見證。

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在基督信仰生活中,找出真實生活的人生。所以什麼是基督徒的真實生活,什麼是基督徒的生命表現。只有在「群聚的人」才能被看見,也只有在小群聚會才會被顯明。我們要有每個禮拜在教會聚集,集體敬拜的朝聖生活,我們也要有在平常家庭裡的小組召會生活,因為你們是被召的人。

小組生活可以使這些小群聚集的弟兄姊妹關係更緊密,小組生活可以讓弟兄姐妹之間的關懷與包容,使每個人都被愛所圍繞,小組生活可以讓弟兄姊妹之間更加的敞開,那是一個可以一起禱告、一起唱詩、一同快樂、一同哀哭,是一個可以是情感真正自由流露的地方。所以小組可以說就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小組就是「教會」。只有在這種愛與關懷的地方才能看見福音的大能,才能遵行大使命。一切福音、佈道、關懷的基礎都是在小組,就在你我的生活當中表現,這就是「教會」。

教會的關懷無論怎麼作都不夠,也都有限,牧師傳道拼命去探訪,其實比不過一個親近鄰居的一句問候,所以小組的關懷工作遠勝於教會的關懷事工果效來得大,有了小組的關懷網,教會的關懷事工才能更加完備。所以什麼是教會,就是你們這一個小群。小組就是教會,小組就是教會的見證,我們是活在真愛的裡面,我們只要活出真實的信仰人生,我們就是教會。

前一陣子教會界很流行雙翼養育系統,為什麼是雙翼,這雙翼所代表的意思是一隻翅膀是教會的敬拜與訓練,另一隻翅膀是小組的福音佈道與生活,這兩隻翅膀帶領著教會成長,帶動教會的復興。所以小組,它可以是很福音的工作,它也是教會關懷事工的驅動力,小組它更是弟兄姊妹最真心敞開的一個空間,可以訴說心中的苦與痛,可以分享心中的喜樂,所以那是一的可以讓心放心自由的地方。

三、讓愛如火去燃燒---真愛行動

我的第三個願望,我希望在團契中,每個人都用真愛去燃燒,給出你所能給的真誠關懷去給那些有需要的人。我把這第三個願望取名為真愛行動,這是一個用真愛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行動。耶穌說「我們是地上的光」,主耶穌講這一句話,是告訴我們,當我們從決定信耶穌的那一刻起,我們內心的燈早已經被點燃,只是我們活在眾光之中,根本看不見自己到底有沒有發光。
人點燈是要照亮全家的人,主耶穌點燃我們這生命之光,是要照亮我們所去的每一個地方。因為主耶穌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 28:19)

這一節經文我們聽了很久,我們也都非常熟悉,因為這是主耶穌在升天之前告訴門徒的話,但是這一節經文對我們到底有什麼意義。這是主耶穌在世上給門徒的最後一項任務嗎?還是任務交接?我認為這更像是一項真愛的託付。主耶穌傳道的三年半時間,他不斷的傳福音,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從他那裡得到從天而來的愛,不論是身體得醫治,還是心靈得到自由、平安,主耶穌希望能夠將更多、更大的愛傳給每一個人。

所以主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就是希望能藉著他們能夠讓更多人從他們的身上得到這一份愛,讓每個心靈受傷害的、失去盼望的、活在痛苦中的,都能得到上帝的這一份愛。從使徒時代到現在幾千年了,這一份託付卻仍然不斷在進行,這愛從上一代不斷傳承給下一代。

到現在我們接手了這從主耶穌開始的傳承,我們現在該怎麼作,每次說到傳福音我們都覺得好難啊!老實說,傳福音真理不容易,但是傳這一份愛不難,只要去關懷那些有需要的人就算了,要他們信主我們需要不斷在關懷上等待上帝的時間,不斷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就有機會帶領他們信耶穌,得嚐主恩的滋味。

我相信還有很多人需要這一份愛,還有人躲在傷害的痛苦中不敢出來,還有人在迷途中找不到出路。這些都是我們要作的,這些人其實也離我們不遠,就在我們的周遭,當我們發現我們可以去注意、去關心。要知道,既然上帝讓你看見他,就代表上帝的愛要藉著你把愛傳給他。

壓傷的蘆葦上帝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上帝不熄滅,只要我們所有的弟兄姊妹能夠為別人點燃我們心中的那一盞燈,這一盞燈的燭光在教會合起來,這是多大的光亮!當我們合在一起,我們就是建造在山上的那一座城,被世人看見。所以我第一個目標,就是要讓右昌堂這一座城在右昌被看見,因為城造在山上不能被隱藏,右昌堂被設立在右昌,就應該要在整個右昌地區被看見。
在古代聖賢的人物,有兩個人給我的影響很大,一個是奧古斯丁的懺悔,他在懺悔中發現到了自己生命真正的意義,而走出了上帝要他走的事奉人生。

另一個就是法蘭西斯的捨己,這幾次的崇拜常常唱到聖法蘭西斯的禱告,劉建明牧師上週也提到聖法蘭西斯,這後來的聖法蘭西斯修道院,成為了天主教當時很重要的宣教差會,我們中國稱為「方濟會」。方濟會稟持著聖法蘭西斯的精神,成立了許多的孤兒院、修道院、救濟院。
在聖法蘭西斯的禱告中說: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從上帝而來的寬恕。在懷疑之處,播下你信心的種子。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的光明。在憂愁之處,播下你從上頭而得的喜樂。

在赦免別人的時候,我們便蒙赦免,在我們願意捨去之時,我們便有所得。我們盡心直到我們迎接死亡時,我們就進入了永生。這是聖法蘭西斯的事奉精神,我們或許達不到他這種超高標準,但是只要我們做自己所能夠做的,那就夠了。

所以,真愛行動是滿載著上帝的愛,把這愛傳給人,我希望弟兄姊妹在生活之餘,留下你一點的光亮為耶穌照亮。在我們的生活的周遭,有沒有活在痛苦中的,有沒有迷失在自己的疑惑中的,如果覺得自己不足,可以找屬靈同伴,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一起來關懷他們,為別人我們一起點亮自己。這是我第三個願望。

四、應許之地、滿載著夢想

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人也因為夢想而產生希望,任何一個開始,都是從夢想開始,有了夢想才有動力,有了動力才有計畫,有了計劃才有行動,有了行動才可能有機會實現夢想,當夢想一步步的實現,這過程中或許會經歷許多的困難,但是如果我們堅持,最後會看見築夢所帶出來的成果。

所以,我第四個願望,也是夢想的實現,我希望將來教會是可以容納五千人,一起敬拜上帝、禱告休息、訓練造就、佈道宣教的應許之地。在這裡有我們努力的果實,在這裡有我們辛苦的累積。在這個應許之地滿載著每個人的夢想,對上帝的盼望,對福音的熱忱,在這裡都可以找得到同伴、所需要的裝備,來實現對上帝的託付。

這應許地就好像一個大運動場,在運場上什麼人都有,每個人都努力的在奔跑,為著自己的夢想,為著所看見的異象盡心竭力。希望這應許地可以成為他們供應站、禱告站、累了可以回來的安歇之處。

從以前我就有一個感動,對別人來說,這或許真的就是個夢,卻是我很想要實現的夢想。將來,我希望有一部台灣第一台四十二公噸雙聯結福音佈道拖車,因為有兩節貨櫃,第一節是佈道舞台,第二節是服事人員化妝、休息室還有內裝五噸的靜音發電機,可以突破場地的限制,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進行大型的福音佈道活動。我還希望有很強的佈道詩班,還有一個全敬拜的敬拜團,把福音唱到每一個角落。

我也希望教會可以成為南部急難救助的一支強大救援部隊,這是我在八八水災之後一星期,帶著救災物資進入災區的一個很深的感受。這一次看見蘇澳的災情,又讓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些住在山上的基督徒,當他們看見基督教的救援車進入災區的時候,看見他們臉上的那一份喜悅,一直說耶穌沒有放棄他們的時候,那種心理的激動,到現在仍然還在。

所以,成立基督教救難隊,成為我心中的期待,我希望有訓練完整的救援人員,希望有悍馬四輪傳動救援車、有發電機、電動橡皮艇,四輪障礙越野機車,能夠把基督最深的關切進到最深、最無助的角落。這些都是夢想,而這夢想要如何實現?相信只有上帝知道這夢想會不會實現。

當初進神學院讀一年級的時候,有一門課,這一門課有一個作業,就是以自己的異象作生涯規劃。每個人都要上台報告二十分鐘,而當時的異象報告還是很籠統,我相信沒有多少人聽得懂。但是我曾經提過我的第四個願望,可能當時信心比較大一點,所以夢就大一點,我的報告是說,希望教會可以容納一萬個人在一起敬拜上帝,後來有人開玩笑說:「這夢會不會做得太大了!」。

經過這幾年的熬練,信心也就越來越小,教會人數從一萬人變成五千人,我也曾經有很長的時間向上帝提出我的疑惑,這真的是我的異象嗎?聽見其他同學的分享只是希望將來可以成為出色的兒童教師,可以在大教會成為很好的配搭牧師,或是成功的青少年輔導。而我卻是做這種有點偏向於白日夢的異象。

也難怪當時有同學在台下偷笑,但是不管怎麼樣,我感謝上帝因為這異象賦予我生命的價值,如果沒有這異象,我可能還是在這世界上醉生夢死,過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但是我確信將來的後半生,我會盡心竭力在上帝的異象與託付上面。

有夢最美,但是這夢實在是太大,不是我一個人可以獨力完成的,我盼望弟兄姊妹可以和我一起成就上帝所要我們完成的使命,盼望我們可以為著這個夢想一起努力,不管我們有沒有完成,至少我們都可以嘗試努力去完成,只要努力我們就是英雄,使我們的努力可以一起來成就我們右昌堂的應許。

2010年10月16日 星期六

2009.01.25明裕傳道証道講章

講題:人生的盼望

  1. 前言

「我的船從未沈過,我也從來沒碰上任何有沈船之危機。」這是1907年一位船長史密斯的話。五年後,史密斯駕駛的一艘船在北大西洋沈沒,那艘船的名字成為史上最著名的船難的代名詞—鐵達尼號(Titanic);鐵達尼號在被稱作「連上帝也沈不了的不沈船」,但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還是發生了。已經結束的2008年,不管是在金融、經濟、政治等領域,都出現不少這種「人們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最後都發生」的事件。人稱這是<黑天鵝效應>,天鵝過去被認為都是白色,不可能出現黑色天鵝,於是人們就否定它的存在,然而「黑天鵝」出現了,牠顛覆人們慣性思考模式。


2008年一月,油價首次突破一百美元,各種預測油價的言論層出不窮,華爾街日報稱「連續二十年便宜油價時己一去不返」,其他專家也紛紛預測油價會繼續上揚,但20089月黑天鵝突然出現了;油價掉頭大跌只剩不到五十美元。而著名專欄作家克里斯托,在2006年時預言,若希拉蕊與歐巴馬競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她將獲得提名」,克里斯托還鐵口直斷:「我現在就可以斷定,歐巴馬不會在任何一個民主黨主要勢力的州獲勝。」但是當黑天鵝出現—希拉蕊真的敗給歐巴馬。企業界的鐵達尼號—清朝嘉慶年間成立的花旗、民國八年創立的AIG、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這些被認為絕對不可能會垮的大型金融機構,全部差點滅頂,這些都是2008年金融界的「鐵達尼號沈沒記」。


人無法掌握、預知所有的事,即便你擁有專業、豐富的經驗也不足以面對驟變的世界及生命的脆弱。有時生活似乎是好得不能再好,但接著事情突然改變了,有時是非常戲劇性,意料之外,且非常嚴重。那可能是車胎忽然沒氣,妨礙了期待已久的旅行。或是你以為預算已經平衡了,卻突然又跑出一筆支出。或者可能是更嚴重、更麻煩的事:健康出現問題、嚴重的車禍、你公司的所有權或管理階層有重大改變、颶風帶來破壞、地震或龍捲風、在無預警的狀況下失去工作、前所未有的家庭危機。


而信主的我們如何去面對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耶穌透過聖經怎麼說?

  1. 本論

經文:羅馬書 15:13


和合本:但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現代中文新譯本:願上帝,就是那希望的泉源,因你們對他的信心,使你們充滿各樣喜樂、平安,也使你們的希望,藉聖靈的能力,不斷增加。


呂振中譯本:願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相信,將全備的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本聖靈的能力、充滿溢地有盼望。


當代聖經:願這位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你們的信心,將喜樂和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


聖經新譯本:願那賜盼望的上帝,因著你們的信,把一切喜樂平安充滿你們,使你們靠著聖靈的大能滿有盼望。

    1. 盼望若你活得夠久,就會「期待意料之外的事」,但意外的挫折還是會臨到我們。那麼我們要如何回應?我們是否就憤世嫉俗?或者在似乎絕望的環境中,我們能發現希望嗎?聖經談到許多有關「盼望」的事,不是「希望如此」的心態,而是對熱切期待的事有信心,有把握。例如,當我們的世界似乎動蕩不安,聖經說:「所以我們既得了不能震動的國,就當感恩,照神所喜悅的,用虔誠、敬畏的心事奉神。因為我們的神乃是烈火」(希伯來書1228-29節)。幾年前加州發生地震,一棟豪華的大廈被火燄吞噬。住在那裡的人們驚愕地看著他們的家和財物就這麼消失了。若他們的「盼望」只是他們的財物,就一定會失望。我們的「盼望」若是在我們的公司、工作、成就、家庭、健康或能力,最後也一定會失望。這些都可能在轉瞬間消失。但當我們的盼望是在永恆而不是世俗的事物,我們內在的基石就會穩固,如聖經所教導:


1在盼望中有信心:盼望必須根植於信心--對上帝有信心,且對祂給跟隨服事祂之人的應許有信心。「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節)。


2在盼望中忍耐:我們所盼望的目標可能不會如我們所願的那麼快來到。因此,忍耐是盼望的一個要素,因為我們的盼望是根據上帝的屬性,和祂積極參與我們生活中的每個層面。「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羅馬書824-25節)。


3在盼望中期待:不論是工商專業界或其他領域的基督徒,都期待基督所應許的再臨。同時,我們也要忠心地實現祂給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呼召,不論是在家中或職場。「等候所盼望的福,並等候至大的神和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榮耀顯現」(提多書213節)。

    1. 喜樂喜樂(joy)和快感(pleasure)有極大的區別。犬儒學派的哲學家稱快感乃不可輕減的罪惡。安提色尼(Anthisthenes)說了一句希奇的話,他『寧可發狂,而不願得到快感』。他們的理由是『快感只是兩端痛苦之間短暫間歇』。你切望求得某件東西,這是痛苦;當你得到的時候,切望得到滿足,暫時沒有痛苦,你有一種快感;不久,快感就過去了;你又切望另一件東西,痛苦又來了。今天買了一隻新的手機,因著手機所呈現的功能,有可能心裡會很快樂,這樣的快樂或許會維持數天、一週,但不可能一輩子都因擁有這隻手機而快樂,所謂快感,的確是如此。不過基督徒的喜樂,並不依賴身外之物;其淵源是在乎我們意識到永活的主與我們同在,任何東西都不能叫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

    1. 平安:古代的哲學追求他們所稱的平安,無憂無慮平靜的生活。他們所要的平靜是:無論怎樣巨大的打擊,或是微細的針刺,都能無動於衷。今天幾乎可以說平靜的生活是很難復得了。其理由有二。

1內心緊張。人活在惶惑的人生中,因為各股力量把他分裂。如果一個人裏面有內戰,並有分裂的人格,很明顯的,他不能有內心平靜這樣的一會事。惟一逃出這羅網的方法是放棄自己,把自己交與基督。當基督統治的時候,一切緊張,就都化作烏有。


2為外面的事憂慮。許多人為人生的機遇變幻困擾。威爾斯說起,有一次他在一隻輪船上,行駛在紐約港口中。那時霧大,在隱約之中,突然朦朧現出另外一隻輪船,兩船溜滑而過,兩船距離不到幾碼。他此刻面對人生中死亡的大危險。一個人那時很難鎮定,不去憂慮,因為人的本性中,往往猜想發生不幸的事情,庸人自擾。其惟一除去憂慮的方法,是完全相信,不論有甚麼遭遇,上帝的手永遠不會使他兒女有莫須有的恐懼。有許多遭遇的事,我們不能明白。不過如果我們確信上帝的大愛,即使許多的事,使我們思想掙扎,內心創傷,也不能奪去主賜給我們內心的平靜。


民六24是舊約論到平安的重要經文,那裡是以平安作百福的總綱,而這種平安又等同於耶和華的臉光照(即「同在」)︰「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六2426)。平安是神的恩賜,只有祂能賜下(創二十八21,四十一16;利二十六6;士十八6;代上二十二8,十二18,二十三25)。一個蒙神賜予平安的人,乃是一個蒙福、受保護、昌盛、健康和被恩待的人,甚至是人與人或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4.力量:這是人最重要的需要。問題並不在乎我們不知道當行的事;乃在乎怎樣把它實行出來。其難處是怎樣應付並克服面對的事,怎樣把威爾斯所稱『我們心願隱藏的美事』成為事實。依靠我們自己,永遠不能成功。只有當基督力量的波浪,洶湧在我們軟弱之中,我們才能控制我們的人生,使它達到它應達到的地步。依靠自己,我們不能做甚麼;在乎上帝,萬事都能。

  1. 結論

在我們跟隨耶穌時,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懼怕未知。我們極渴望預先知道順服的結果會如何,還有祂到底會領我們到哪裡去;但是我們僅僅確知祂與我們同在、以及祂掌管這一切。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們跟隨著祂要我們走的路。


亞伯拉罕是所有願意與上帝同行、邁向不確定未來之人的榜樣。「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希伯來書118。亞伯拉罕知道上帝已經呼召他,並給他應許—這樣就夠了。他願意將未來交託給主。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的盼望在那裡?我們也可以如此行,將未來交託給主,並邁出信心的步伐。當我們在新的一年開始之時,以下這個信心與期望的禱告同樣成為你我的心聲:


喔主!祢呼召我們成為祢的兒女進入一個我們無法掌控預知的未來,有時會行經未有人跡的小徑,經歷未知的困難,賞賜我們信心勇敢前行,雖不知往何處去,但祢的恩手引領我們,祢的愛扶持我們。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