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20101121 在磐石上立根基 太 7:21~27

不知道大家想不想上天堂!你們覺得你們會不會上天堂?有個牧師在參加完一個追思禮拜之後,心裡有些感觸,也不斷在想,假如有一天我離開世界,別人會怎樣安排我的葬禮。

一般基督徒的靈堂大多都會掛個「安息主懷」,他覺得這太普通了。如果用「痛失英才」、「長存典範」又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偉大,結果他突發奇想,想說不然掛個「榮歸天家、普天同慶」好了。但是他開始反省自己過去是怎麼活、怎麼事奉、怎麼工作,如果真的就這樣離開,能不能夠無愧的見主面啊!

壹、天國是遵行上帝旨意的人方能進去

以前聽到一些弟兄姊妹說:「我信耶穌只要能進得了天堂就好了,就算是守門的我也願意」,這讓我又想到一個故事,說,有一個不常聚會的基督徒,常常說:「他不求什麼,只要進得了天堂就滿足了」,結果有一天他死了,天使按照他手上的資料,把他送到天堂的等候室去。

按照他的期望也到了天堂,但是在天堂每個人都有工作有職位,他也不例外。於是天使給他一份「事工志願表」,說明事工一百年調整一次。

他看了天使發給他的「事工志願表」,一看,最上面寫著缺祭司,他想想自己也沒讀完一整本聖經,就不用想了。他又繼續往下看,接下來那一欄寫著缺使徒,他又想說自己都不太想去教會了,哪裡有能力作使徒,而且使徒下場都那麼慘,他也跳過去。

就這樣一直看下去,覺得都沒有一個適合他的,一直到最後一欄寫著天門檢查員,這一攔卻沒有缺。但是他想一想只有這個位置最適合他了,所以還是選了天國檢查員的職位,然後就交了志願表給天使。天使一看,就告訴他說:「這職位目前有人在做喔,如果你真的要可能需要等。」

他就說沒關係,他願意等反正總有一天會輪到他,天使就請他等一下說:「我去拿號碼牌給你,請你在等候室等候!」於是天使就在電腦上查候補人數,然後製作號碼牌給他,也告訴他說:「對不起,這職位很搶手,所以你可要等很久,不能成為正式員工就不能進天堂,只能在候補室」。結果他一看號碼的候補數,天啊!十四萬四千零一號。

這只是個故事,但是這故事不禁讓我們思想我們真的進天國了嗎?不要只是進了天國的候補室,進不了天國之門,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有口無心的人不能進

在馬太福音七章廿一節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太 7:21)我們來到教會,在每次的敬拜中,我們都會唱主啊!我敬拜你,主啊!我愛你。但是崇拜完之後,我們對上帝的敬拜是不是就結束了呢?

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上帝是鑑察人心的神,我們的敬拜,是不是真心敬拜,還是只是嘴唇的尊敬,相信上帝都知道。主耶穌在這裡說「不能都進天國」是因為人對上帝的敬拜,若只侷限於嘴唇,不過是有口無心,這樣的人可能進不了天國。

隨己意行的人不能進

因為主耶穌告訴我們說:「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纔能進去。」一個不遵行天父旨意,隨己意而行的人,怎麼進得了天國。我們可能會想說,雖然沒有什麼事奉,但是也算常來教會,最起碼沒有傷害人什麼的,這不至於上不了天堂吧!

但是上帝不喜歡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換個角度想,雖然不傷害別人,也沒有糟蹋自己,但也沒有為主的緣故叫別人得益處,這種行為就是叫上帝受虧損。

因為這樣的人很明顯是從自己的角度去思想、去抉擇,這表示他對基督的國度漠不關心。上帝的旨意就是讓我們在祂的話裡面,活出上帝旨意的天國生活,否則,我們就永遠進不了天國。

貳、是教徒還是信徒?是信徒還是門徒?

人一旦知道自己進不了天國,總會想辦法去爭取、談條件,就好像馬太福音七章二十二節說:「必有許多人對我說、主阿、主阿、我們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許多異能麼。」這裡講到那些進不了天國的人,都是有事奉的。

而且經文提到的還不是普通的事奉,這「傳道、趕鬼、行異能」的事奉,不是一般人能夠行,必須要有特別的恩膏與恩賜才能行。這些特別的事奉都屬於屬靈的工作,這也表示,他們都有這一方面的能力。

但是這些擁有事奉能力的人,不見得就能夠上得了天堂,這也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不要忘了我們是誰。不論我們在世上有多少身份,我們千萬不要忘了,天國名冊的我們是什麼身份。這一段的大綱問我們,你是教徒還是信徒?你是門徒還是信徒?你覺得你是屬於哪一種?

教徒:來這裡兩個多月,常常有人找牧師要推銷物品,不是賣消防器材,就是拉保險,不然就是來拜票,後來我想到一個好方法,就是當我覺得他是來推銷物品的話,當他問牧師在不在的時候,我會回答他,牧師不在,你要不要牧師在的時候和他談,這方法還不錯,請出了幾個人。

他們都會說他們是教徒,也有去教會望彌撒,這讓我不知道要不要跟他解釋望彌撒是天主教的崇拜儀式。如果是我們,不會稱我們為教徒。當他說他是教徒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他是什麼屬靈身份。

在第一段我們也講過,我們不要作一個有口無心的人,如果我們來教會心裡沒有扎根在信仰上,我們也是有口無心,只是用我們的嘴巴在敬拜而已。

信徒:所以說到教徒,我們應該慶幸我們不是教徒,因為我們來教會不是望彌撒,是來敬拜上帝。但是說到信徒,我們雖然相信了,但我們的屬靈生命是不是只停留在相信而已呢?我們要知道,當上帝要毀滅所多瑪、蛾摩拉的時候,羅得一家被天使拯救出來,天使要他們趕快離開所多瑪,而且明確的吩咐他們三件事。第一:不可回頭看;第二:不可在平原站住;第三:要往山上逃跑。

很多人對救恩都有一個非常被動的概念,以爲作基督徒只要相信就行了,相信之後就等著上天堂。雖然救恩是上帝的作為,但是不等於人就處在被動的狀態。我們就好像是上帝憐憫的羅得一家人一樣,我們要得救,還必須要遵照上帝的吩咐才能得救,就是不斷往前走,不能停下來,也不能回頭看。

門徒:在我們的信仰歷程,不能夠以信徒身份作為我們屬靈生命的滿足,我們必須要不斷的進深,我們要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在行為上、在心理上遵行天父上帝的旨意。我們才能夠進到天堂之門。

參、主所不認識的人就不能進上帝的國

所以在馬太福音七章廿一節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這一句話真的讓我們去思想,我們不斷喊著主啊主啊,我們的主是不是認識我們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上帝所認識的人,才能夠為上帝認識進入天國,所以我們剛剛提到,我們要作上帝的門徒,就要跟隨上帝,讓上帝看見我們跟隨他的心。

做工不等於遵行上帝的旨意

當然,我們要作上帝的門徒,就必須要遵行上帝的旨意來作工。剛才提到「傳道、趕鬼、行異能」,這都需要倚靠上帝能力的事工,可是這並不等於是遵行上帝的旨意。我們知道馬大和馬利亞的故事,姊姊馬大因為要作的事情多,就向主耶穌抱怨,主耶穌對他說什麼?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 10:41~42)馬大是做事非常認真的人,但是卻沒有把焦點放在上帝身上,她看中工作勝於上帝,以致於得不到那上好的福份。

所做的工是出於上帝自己

所以說作主工,是不是能夠得上帝的稱許,這很重要。否則若只是出於我們的一廂情願,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讀神學院的時候,每個同學都認為自己是受上帝的呼召,後來經過半學期的實習事奉,才發現並不是上帝所給他的呼召。後來他退了學也結了婚,現在的生活也很快樂,雖然沒有作傳道人,可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在教會也有一些事奉。

我們必須要認真的想一想,我們作了工是不是榮耀了上帝?若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做事一定有所得著。上帝不在乎我們的工作有多偉大,是不是使教會興盛,上帝所要問的是,這工作是出於他自己還是出於上帝。作上帝的工只有一個法則,就是遵行上帝的旨意,按照他的法則來做事。

十架之外的工作是不能得上帝的稱許

上帝的法則沒有其他,就是基督的十字架,凡是不按著十字架的法則,就得不到上帝的稱許。如果不是以十字架為事奉中心的人,將來遇到問題可能就會退縮,沒有勇氣面對困難。雖然說作主工不見得都很順利,但是只有在上帝的法則裡面做事的人,才能夠感受得到,工作的價值。

只有作了,才能用信心的眼睛看見工作的屬靈價值,才能有持續下去的動力。求上帝幫助我們,也給我們有新的認識,讓我們知道,所作的工,能不能為上帝所稱許。

肆、聽見遵行的聰明人房屋蓋在磐石上。

當我們按照上帝的心意去作,而使人得到益處,我們就像是將房屋蓋在磐石上的聰明人,知道房屋穩固的重要性。記得有一篇文章描述工程師造橋的過程,造橋過程中最困難的部分是河中沒有辦法作橋墩,只能靠兩邊支撐,所以橋的基座是不是穩固就非常重要。

工程師們經過探勘的結果,發現地底下有一顆巨大的岩石,有多深不知道,工程師決定租用世界最昂貴的鑽石機來鑽出一個口作為橋的地基,這種機器是針對堅硬的物質來設計的,對於鬆軟的泥土,鑽挖的速度就顯得緩慢。當機器進來了,他們馬上進行開挖的工作。

一連兩天,向下挖的速度比他們預期的還慢,上頭不斷要求趕進度,這些工程師們心裡是越來越焦急,因為一直還沒有碰到那塊岩石,到了第三天還是沒找到,第四天還是沒發現,工程師心想,如果到第五天還是沒發現到,這工程的一切計畫就都泡湯了,所以每個人在最後的時間都期待這鑽孔機能夠發揮功能。

工程師輪流監視整個開挖的過程,一直到第五天的凌晨四點左右,忽然聽到一聲巨大的刮磨震動聲,所有的人都被這聲音驚醒,隨後聽到的卻是他們的歡呼聲,因為他們聽到了這鑽石鑽孔機終於發揮它的功能,也看見儀表版上的運轉燈亮著,每個人都非常興奮,後來這機器總共花了廿六個小時把這岩石鑽出了一個大洞,機器順利的在時間內完成任務。

後來這座橋蓋好之後,因為它的地基是扎在地底下的岩石上,所以不曾聽說過它被水沖垮,或因為地震而產生嚴重龜裂的情形,這橋仍然穩固。我們的雪山隧道,也有用過類似這種機器在山裡面的岩石開一個洞。

主的話是磐石是根基

從這一段故事,我們回到聖經來看,馬太福音七章廿四節,這裡說:「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太 7:24)一個聰明人,是懂得將自己的房子建得穩固,就如同這些工程師一樣,他們願意花費大筆金錢承租最好的機器來建橋,就是為了要讓橋墩的根基穩固的扎在岩石上面。

在磐石上要打好地基是不容易的,地基要穩固,花費的時間、精力就越久。我們屬靈的房屋若要建得穩固,也必須要在耶穌基督這磐石上面打下地基,房屋才會穩固。哥林多前書三章十一節說:「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我們生命根基的磐石就是耶穌基督,就是上帝的話,我們如果以上帝的話作為屬靈生命的根基,我們的生命就能夠穩穩堅固而不被搖動。

房屋建造在磐石上經得起風吹雨打

屬靈根基一定要扎在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裡上,我們生命工程才能夠穩扎穩打,才能夠禁得起風吹雨打。人生歷程就是這樣,有時天晴,有時烏雲密佈;有時靈性處在高峰,有時又陷於生命低谷,如果沒有上帝話語的幫助與扶持,我們很容易陷在低潮中走不出來。

起起伏伏的人生,只有穩穩的站立在永世的磐石上,人生才能安穩。以至於當我們受上帝的試煉,受到從人來的試驗,又或者是撒但的試探,我們總不至於跌倒,都能夠站立得穩。

所以馬太福音七章二十五節說:「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磐石就是耶穌基督告訴我們的道裡,立在磐石上就是活在上帝話語當中,遵著上帝旨意而行。穩扎穩打,就能禁得起風吹與打。所以我們行事為人,要按照主耶穌所教導我們的來行,在我們的行為上顯出我們的工程是立在根基上面,那我們就是有聰明、有見識的人。

伍、聽見不行的無知人房屋蓋在沙土上

有聰明、有見識的人,他們知道要把房屋蓋在磐石上,房屋才會穩固,居住得也安心。但是一個隨心任意而行的人,不會願意耗費時間在基礎上,往往他們的焦點是放在認為更有利的事情上。所以馬太福音七章廿六節這裡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

無知人隨心任意行

其實主耶穌講這一段話,是有它的典故,因為在猶太地區的夏天,是非常的乾旱,而冬天是他們的雨季,夏天原本乾旱的溪流常常是暴漲。所以他們若是要建造房屋,多半都會選擇夏天,不會選擇冬天。因為冬天多雨且潮濕,土質容易鬆動。

經文所說的無知人,並不是指那些壞人或是不得救的人,指的是愚拙的人。我相信他們不是不知道,房子要在夏天蓋,而是因為夏天常有乾旱,土質是非常堅硬,所以在施工上要耗費的氣力就非常大。為了避免這種耗費,他們就選擇在土質鬆軟的冬天來蓋房子。可是這種房子,可以住得安心嗎?根基的工程是不能偷斤減兩的,該怎樣就是怎樣,完全馬虎不得。

既然要走這條天路,就應該要好好走,不要想說兩邊都沾鍋,不要兩邊沾了鍋,最後兩邊都不好,沒有一個好的就麻煩了。所以弟兄姊妹,我們既然都決定相信要走這條天路,就應當好好為上帝而活、為上帝去作。真正建造教會,是在我們的內心,當你全心在這裡,教會就被建造了。

無知人與聰明人最大的差別,是無知人不會認為生命工程有什麼重要。我們若想一邊事奉上帝又要事奉碼門,最後會兩頭空。瑪門與上帝,我們都需要,但是如何平衡、如何適當,這需要上帝的智慧。

沙土工程禁不起與淋、水沖

從上帝的眼光來看,聰明人和愚拙人之間的差別,就在有沒有依照祂的法則去行,如果生活是建立在上帝以外,就會在意那看得見的,自然無法得知那看不見的生命基石,就更不懂得去依靠祂了。所以我們是怎麼建造我們的生命工程?

我們看見這次蘇花公路的災情有多嚴重,以前每次走蘇花公路,都會看見一顆石頭上面寫著「人定勝天」。面對這次的災害,我們真的勝天了嗎?看看這些受難家屬,人贏了嗎?我們若只依靠自己的工程,當面臨雨林、水沖的時候,我們的生命絕對會倒塌的很大。

人一天到晚只想要創造奇蹟,想要與大自然挑戰。從創世記的巴別塔到現今社會的同性婚姻,哪一項不是向自然定律挑戰,同性婚姻能夠生出下一代來傳承世界的律動嗎?上帝創造世界,也定了世界的律動,我們若想跳脫這律動創造自己的節奏,這是在沙土上面建造工程,當下一波的潮流出現,微小的我們就會淹沒在當中。

我們可能會有許多想法,但是不見得都能夠合上帝的心意,所以我們建造屬靈生命的工程,也是必須要依照上帝的教導來行,若是不遵行上帝的道,沒有按著祂的心意,我們屬靈生命的工程,就無法穩固。就好像是蓋在沙土上面的工程,經不起雨淋、水沖。

求上帝幫助我們,我們都盼望教會能夠復興,但是教會不是一個沒有意義的群體,我們也不是為了聚會而聚會,我們都因為那更高的價值聚集在這裡,一起建造教會。真的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以祂為根基建造教會, 建造我們的工程。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一起來事奉

經文:尼希米記 2:11-18

弟兄姊妹平安,在上一次的講道中,我們談到了標竿,也說明我們的一生需要向者標竿直跑。而教會也同樣需要有目標,也同樣需要方向,否則教會沒有目標、沒有方向,就成為了沒有意義的群體。向著標竿,是因為有個至大的終極目標要完成,教會的異象是我們的標竿,也需要我們一起事奉。

一、看見教會的景況。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要從尼希米的重建聖殿來思想,他們在百般困難中為什麼可以一起事奉,來完成上帝給尼希米的託付。尼希米這個人物,是被擄時期出生在巴比倫的第二代猶大人。我們對尼希米的認識完全是出自於尼希米記這卷書,聖經其他地方都沒提過他。

聽見猶大的消息:

以斯拉和尼希米是同時代的人,這兩個人都完成了上帝託付的重要任務。以斯拉回到耶路撒冷,重建了聖殿,也重建了百姓的靈性生命。而尼希米則是回到故鄉,修建殘破的耶路撒冷城牆。這兩人都蒙上帝重用,都促成了以色列人兩次的屬靈復興,他們都擔負重要的使命,但是他們也都同樣高舉上帝。

我們從第一章來看,第二節說:「那時、有我一個弟兄哈拿尼、同著幾個人從猶大來‧我問他們那些被擄歸回剩下逃脫的猶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尼 1:2)有個弟兄剛好從故鄉猶大回來,對於故鄉的事總是有許多的好奇,那裡的節期,那裡的人文風情,都是尼希米想要知道的。

但是答案卻是出乎尼希米的想像,結果令他的感傷,因為他們對尼希米說:「那些被擄歸回剩下的人、在猶大省遭大難、受凌辱‧並且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 1:3)這是尼希米從他的弟兄口中所得知的消息,這消息從他弟兄口中聽到的時候,是多麼讓他震驚。

上帝既然讓以色列人被擄歸回,雖然富有的生活不敢想,但是最起碼的生活應該是穩定的,但是沒有想到,這些被擄歸回的猶太人,景況卻是如此的淒涼。這種極大的落差,給了尼希米極大的震撼,他萬萬想不到景況竟然會是這樣。

悲哀因為有負擔:

尼希米對這消息是極其悲傷難過,第四節說:「我聽見這話,就坐下哭泣、悲哀幾日。在天上的上帝面前禁食祈禱…」(尼 1:4)他聽到遠方故鄉的親人,生活竟然是這麼淒涼,也讓他體會淒涼是因為,沒有一個安全的保障。他內心為這些耶路撒冷的百姓,心裡有負擔。在這種景況中的感受,激發了他建造城牆的決心。

其實從第一章的記載,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蒙上帝呼召、感動,心裡有負擔的人,他們都能體會當時的景況,明白當時的處境,而且還要有願意改變的心志。因此,尼希米為什麼有建造城牆的計畫,這完全都在乎他當時所體會的景況和處境,才能夠有這偉大的計畫產生。

我們或許會覺得,尼希米他只是聽見了弟兄哈拿尼的轉述,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但是上帝卻讓尼希米,在他的心裡面看見了重建城牆的重要性。雖然重建城牆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事,上帝既然選召了尼希米,也讓尼希米這朝中大臣聽見了這景況,就表示上帝要藉著尼希米成就祂所要定意的事。

當然,尼希米也知道,擺在他前面的路程是多麼的艱難,也知道他要面對極大的挑戰,他還是選擇面對。他知道他不能夠退縮,因為這些遭大難受凌辱的親人,還在故鄉遭受這樣的苦難,他若不作誰還有能力幫助他們。惟一能夠幫助他們的人,也就只有像尼希米一樣有負擔的人,才能夠作得到。

求神紀念祂百姓:

因為尼希米有這樣的負擔和看見,上帝的智慧讓他明白,耶路撒冷的城牆能夠帶給他們莫大的保障。致使他在上帝面前禁食禱告,為著他在遠處故鄉裡的親人,能夠得到保障,生活能夠平安,他在上帝面前禱告。尼希米禱告說:

求你記念所吩咐你僕人摩西的話,說:『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裏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這都是你的僕人、你的百姓,就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所救贖的。」(尼 1:8~10

經過哈拿尼的述說,尼希米知道重建城牆對他們有多重要,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看見建造城牆的迫切性,尼希米卻看到了,尼希米明白城牆的保障,能使猶太人在平安中生活。這個看見帶給了尼希米信心,對未來的盼望也激起了他重建城牆的決心。

二、明白上帝的心意。

但是我們回想猶太人為什麼落到如今的光景,就是因為他們背棄了神的約,不行神的道。(一:7)但是如今若要成就上帝的工作,只有重新拾回對上帝的約。

愁容因為聖城毀:

素來在王面前沒有愁容的尼希米,因為故鄉的景況,聖城的城牆被毀感到悲傷,使得他在王面前出現了愁容。所以當他在王面前擺酒,要拿酒給王的時候,王看見了尼希米臉上的愁容。於是王問他說:你既沒有病,為甚麼面帶愁容呢?這不是別的,必是你心中愁煩。」( 2:2)尼希米聽見,聖經描述「於是我甚懼怕。」

對王的詢問尼希米害怕,因為在王面前出現愁容,讓王不高興或憤怒是很危險的事情,很可能小命不保,況且他還是個外族人,這讓他感到驚恐害怕。因為這個愁容,王也注意到了他的狀態,但是這愁容給了尼希米難得的機會,第三節對王說:「…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荒涼,城門被火焚燒,我豈能面無愁容嗎?」(尼 2:3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尼希米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所以對這機會,他非常的謹慎。所以第四節當王就問他說「你要求甚麼?」的時候,尼希米默禱天上的上帝。只有一次的機會,也為了實現重建城牆的計畫,他必須謹慎在每個時機點上。

聖靈感動求王恩:

尼希米謹慎在每一個時機點上,對於重建城牆的負擔,他念念不忘,不斷尋求一個合宜的機會。他很清楚這機會的重要性,如果不成功就很難再有機會。但是危機就是轉機,臉上的愁容正好給了尼希米等待的合宜時機。既然有勇氣持接這負擔,就不能盲目的衝動,而是必須要先定而後動,明明知道有危險,而必須要坦然去面對這危險,才能真正讓事情得到真正的解決。

尼希米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而且愁容出現的轉機,讓王樂意成全尼希米所求、心裡所想的。所以第四節王才就問他說「你要求甚麼?」但是這個求還必須要求得非常有智慧,若求的不合宜就會歸於無有,所以他必須要善用這機會。

得王允准賜詔書:

從尼希米記的二章七到八節,其實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裡說:「我又對王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我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說完,他接下來說「王就允准我,因我 神施恩的手幫助我。

短短的兩節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尼希米不只是有滿腔的熱忱。當王顯出他樂意成全、幫助的時候,他就提出他的構想和計畫。正好,這些計畫更增加了王對他的信任,有了這個信任,王就比較信任他所提出來的時間表,來完成建造城牆的工作後返回。

王給了尼希米所要的資源以及所需材料,這對於重建城牆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所有的事情,想必尼希米都事先考量非常久的時間。雖然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計畫卻是非常重要的預備工作。就像教會的(年度)事工和計畫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計畫,我們似乎就像是空著手準備要去下田的農夫,沒有工具、沒有材料、那下田耕種的動作,完全就沒有意義。

我們要求上帝幫助我們,讓我們真的知道,計畫對我們的事工是具有非常重要的關鍵作用。如果沒有計畫,我們可能就手忙腳亂,沒有計畫可能就不知道要做什麼,如果沒有計畫,我們可能不瞭解上帝的心意,體貼上帝的心腸。

三、了解教會的定位。

接著我們來看接下來的經文可以知道,王後來派了軍長、也派了馬兵,來護送尼希米以及相關人員和原料物資,因為有王所賜下的照書,就這樣順利的到了耶路撒冷。到了耶路撒冷之後,二章十一節說:「我到了耶路撒冷,在那裏住了三日。

初回見聖城慘況:

在耶路撒冷的三天尼希米在作什麼?相信這三日是一個關鍵期,這三日也是一個觀察期。我們要知道尼希米是一個思維非常縝密的人,作事情都經過計畫和考察,所以這三日是他考察的時間。他必須要了解建造城牆整個的先後順序以及工作的分配,我們看看他到耶路撒冷之後作了什麼。

二章十二節說:「我夜間起來,有幾個人也一同起來;但 神使我心裏要為耶路撒冷做甚麼事,我並沒有告訴人。除了我騎的牲口以外,也沒有別的牲口在我那裏。」接下來十三節之後,是描述他在夜間考察城牆的景況。他考察的結果十三節這裡說:他「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

這是他回到耶路撒冷之後所見到的慘況。不論事情有多糟,都要清楚知道當時的情況,都要清楚現在是處在什麼定位。我相信弟兄姊妹在教會的時間比我更久,相信你們比我更了解,教會現在的景況,我們要知道我們要了解,我們能夠清楚我們教會在右昌的定位是什麼。

留心觀察傷破處:

尼希米看見聖城城牆的慘況,是因為上帝在他心裡想要為耶路撒冷做什麼事,因此在這一節不斷的強調他的呼召和感動。所以我們也要想想,上帝要我們為教會做什麼事。我相信,如果我們有想要為教會做什麼事的熱忱,教會一定很快,就被挑望。雖然我們都清楚教會的景況,但是我們要更清楚的知道,我們的傷口在哪裡,我們的破處在哪裡,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如果我們不知道,我們就不知道如何來修補。

所以十七節尼希米對他們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要看見就要留心的觀察,要能體會傷痛我們才能作一個完善的包扎,讓傷口能漸漸的癒合。我們或許看起來沒有什麼傷口,但是我們去注意教會最軟弱的地方在哪裡,我們就在那個部分來作補強。

堵住破口免受辱:

堵住破口對尼希米以及住在耶路撒冷的人來說,是可以免受凌辱,免受外族的侵擾,使他們有一個完整的家,有一個平安的保障。因為在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因為他們的城牆被毀,以致於常常受到外族的侵擾和襲擊,無法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生活,所以他們都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憂慮當中。

或許我們知道每間教會都一樣,但是每間教會都有他特別的地方,也都有他的問題和傷口,這些問題、這些傷口我們要看見,我們要觀察,看見了破處、看見了傷口,我們要學會去作處理,不要任其不管,要學會來堵住破口,免得上帝的榮耀受到虧損,免得教會的工作受到攔阻,求上帝幫助我們。

四、重建上帝的教會。

為了要免受凌辱,猶太人必須要重建城牆,他們必須要在這個工作上面來努力,怎麼作,從哪裡開始,材料在哪裡?這些對他們來講,都是許多的不可能。然而這些上帝都早已經為他們預備了。

施恩的手必幫助:

尼希米對所有的百姓、貴冑和官長說:「我們所遭的難,耶路撒冷怎樣荒涼,城門被火焚燒,你們都看見了。」( 2:17)尼希米勉勵他們說:「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免得再受凌辱!」來吧,我們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

弟兄姊妹!來把,也讓我們重建上帝的教會,讓上帝的慈愛憐憫可以被彰顯。只要我們願意去作,上帝那施恩的手就會幫助我們,他怎樣幫助尼希米,把重建工作順利完成,相信上帝也會讓我們順利完成。我們都盼望教會能夠被挑望、能夠復興,也都盼望教會能夠重建上帝的榮耀,但是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信心,相不相信上帝那施恩的手必定幫助我們。

當然我們要知道,剛開始的工作一定都會受到攔阻,一定也是在混亂當中來去摸索,才漸漸找出一個定位,但是弟兄姊妹我們不要怕,我們既然訂出了計畫,我們就可以朝著這個目標來走。明年度的教會事工計畫以及行事曆,已經在執事會作確認,十二月將會發給弟兄姊妹。

計畫是一個預備工作,或許計畫容易改變,但是我們朝著異象走的方向是絕對不會改變。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相信上帝那施恩的手要幫助我們,讓我們一起奮勇來建造。

一同奮勇齊建造:

尼希米不斷勉勵他們起來,也向他們見證說:「我告訴他們我 神施恩的手怎樣幫助我,並王對我所說的話。」( 2:18)這些百姓、這些貴冑、這些官長對尼希米說什麼?他們就說:「我們起來建造吧!」

弟兄姊妹,我們能不能像他們有一樣的心志說,我們一起來建造吧!讓我們一起奮勇來建造上帝的教會。外顯的建築物是明顯的,但是我們要重建的教會,是無形的教會,我們要建造的是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我們要建造的是上帝的榮耀在我們內心的寶座,讓上帝的恩典在我們當中來被顯明。

要建造就必須要起來,我們都知道鐵達尼號沈船的故事,也或許看過這部電影。這一艘巨大的郵輪建造好之後,在一九一二年四月十五日,從英國首次開航,越過大西洋到美國去,但是就在這個當中,不幸撞到冰山沉沒了。我們看影片我們知道,船上是非常混亂,每個人都非常徬徨。

有人是大聲喊叫他的親人,有人搶著要跳進救生挺,但是在這些乘客裡面,有一位牧師叫克約翰牧師,他卻站起來在高處喊著說:「大家不要驚惶,凡是基督徒都站出來!」果真有幾個人響應了牧師的呼籲,站在旁邊,不再和其他人爭著找出路。

他們跟著牧師一起祈禱,牧師說這正是基督徒站出來為眾人祈禱的時候,雖然知道船要下沈了,而且活命的機會越來越渺茫的時候,基督徒還要怕死嗎?怕死有用嗎?後來他們開始唱詩,一邊唱詩一邊祈禱,一直到船完全沈沒在海中為止。

當這消息傳到美國,美國的教會就為克牧師舉行追思禮拜,講員在證道當中要所有的基督徒紀念這一位上帝的僕人,因為他實踐了重要的真理,就是站出來作為這世界的守望者。在每個世代的基督徒,都是為他的世代作見證的時候,而我們在這世代,我們也是一樣,我們披上公義的外袍,我們要站立得穩,要為這世代點亮自己作見證。

重建榮耀的教會:

我們要建造教會,就必須要重建我們的屬靈生命,也必須要重建我們對上帝的那一份愛心。好叫我們在這個時代,聽見上帝呼喚我們說:「基督徒啊,站出來!」我們就願意響應這呼召。建造榮耀的教會,這是一個心靈的工作,只要有上帝的幫助,上帝施恩的手幫助我們,我們就一定能夠成就這工。

尼希米記六章15~16節尼希米記錄說:「以祿月二十五日城牆修完了、共修了五十二天。我們一切仇敵、四圍的外邦人、聽見了便懼怕、愁眉不展‧因為見這工作完成、是出乎我們的 神。」尼希米他們這些修建城牆的人,共修建了五十二天,短短五十二天,耶路撒冷的城牆就修建完成。

但是他們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他們一手拿著工具,一手拿著刀,又要工作、又要防範敵人的侵擾。其實作上帝工作的都一樣,都要穿上上帝所給我們的軍裝,一面作主工,一方面又要防範我們內心的軟弱攻擊我們。

我們若在合一當中一同來建造,弟兄姊妹我們不用怕,我們互相扶持、互相關懷、互相來建造我們的教會,教會就可以成為榮耀的教會。榮耀的教會,不見得要多華麗,但是榮耀的教會,一定有願意聽從上帝呼召的基督徒,盼望我們都能夠成為這樣的基督徒,願上帝帶領我們。

2010年11月1日 星期一

一起得獎賞...哥林多前書 9:24-27

從小到大有沒有想過領了多少獎狀、獎牌或是獎盃,這些獎牌或獎盃,都是名次排在前幾名才會有的。但是對於教會,卻不會有單獨得獎賞的機會,因為教會是個群體,當教會得到榮耀,也就是大家得到榮耀。所以對於今天的經文,我們有許多的學習,因為我們是群體,必須要學習同心來同工,如果不同心就無法同工。

壹、團隊工作不獨行

哥林多前書九章廿四節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這一節經文,描述了一個畫面,就是運動場上的競賽。當鳴槍起跑,每個運動場上比賽的運動員,都全力向終點衝刺,就是為了要得到那一面金牌。

甲、人生賽事已開始

想想人生從一出生,這一場人生競賽也就已經開始,遲早都有結束的一天。不管我們有沒有準備好,不論願不願意、想不想跑,當時間一到,我們就停止了這場賽事。其實信仰人生也是一樣,如果只在得救的階段,那僅僅只在是不是得救當中徘徊而已,沒有真正在得救的確信裡面。

所以當我們受了洗歸入主的名下,這信仰的人生也就開始,只是我們怎麼跑?在信仰奔跑的路程中,會發現信仰是個「動」的信仰,因為在經文裡面提到的競賽就是動態,而且「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九35)

耶穌就是不停的在動,甚至忙碌到沒有時間吃飯,這裡面的含意是什麼,就是告訴我們,信仰是一個「動」的信仰,是要用行為表現出來的信仰。所以說到運動,就想到秀菱,因為她喜歡跑步,也愛動物,所以他喜歡跑、喜歡動,其實在網路上跟她的互動中有一個體認,就是他們在運動當中,是在體驗與身體的律動。

我們的信仰也是一樣,我們有沒有在享受這信仰,還是只是在承受。但是我們要知道,運動員在他的特質裡面,是有著穩定的人格,還有承受壓力的能力。但是我不希望在你們信仰過程中,只是承受壓力,我希望你們去享受信仰,享受上帝賜下的愛與恩典。

乙、世界冠軍只一人

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林前 9:24)每個運動員在運動場上起跑,所有人努力的跑是希望能得到冠軍。雖然金牌只有一面,但是他們卻抱持著希望願意這樣奔跑,我們呢?對於那永恆的生命冠冕,有沒有像金牌一樣吸引我們?

每個人都有期望,每個人都曾經為自己許下志願,即使在古代也是一樣,科舉考試是非常重要的國家考試,一切的人才很多都在這裡選拔出來。平凡老百姓若要功成名就,科舉考試就是唯一的途徑,因為一旦考上了,後半生就飛黃騰達。但是想想看,這考上的機率有多少?

科舉考試,初試是縣內的考試,會不定期的舉辦,考上的人我們稱之為秀才,有秀才資格才能繼續考舉人,舉人的考試地點就是所選定的地點,考場稱之為「貢院」,清朝在高雄鳳山就設有一間貢院,所以舉人的考生也被稱之為貢生,考上的舉人就有資格到京城去參家「會試」,而具有舉人身份就已經有資格當地方小官職。

所有舉人進京趕考是幾萬人在考,這幾萬人就在會場當中擠在一個小房間考試,睡覺、吃飯、上廁所都在那個小房間裡,一直到收卷為止。在這幾萬人當中,朝廷只選三百人,這三百人就是所謂的「進士」,考中進士還要再參加皇帝親自的考試「殿試」,就在這當中排定名次,分為三甲:一甲進士三名:狀元、榜眼、探花;二甲進士二十名,可以到瀚林院進修任大學士,三甲進士,直接出任地方官職。

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三年出現一次狀元,有多少人寒窗十年苦讀,換來的結果只是落選。難怪保羅說:「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這也是每一個抱持著希望,努力要得金牌或是狀元的人所要承受的壓力。

金牌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在於金牌本身,而是在於金牌之後人的掌聲與讚美,因為這是一份榮耀。在我們信仰人生的運動場上,也有我們的金牌在等我們,這金牌是什麼,就是保羅不斷提到的生命冠冕、永恆的獎賞。

丙、團隊事奉大家行

我們每個人都有願望,都希望將來能功成名就,這個願望就成為了人生追求的目標。上帝設立教會也有他的目標,就是傳承使命、宣揚福音使萬人得救。因為這是上帝的願望,上帝「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 34:7)

上帝的慈愛已經為千萬人存留,他願意每一個人都能領受這無窮盡的恩典,所以傳福音到萬民,這成為了教會的終極目標,也是每一位被主聖召的我們,要奔走的道路。因此今天的金句,向著目標直跑,是因為上帝已經為我們存留了獎賞,就在基督耶穌裡。

只是一個人跑很容易,但是團隊起跑卻不容易,在團隊中大家都需要互相幫助、互相等待。團隊前進的速度雖然慢,但是過程當中雖然有酸甜苦辣,但是這事奉的道路,就因為我們在一起,在這過程中相信我們所獲得的難得經歷,絕對是和我們要得的冠冕一樣的珍貴。所以團隊的行動,不見得一定都要得到那看得見的獎賞,有的時候無形的榮耀更讓團隊激起人內心的心情,反而比那看得見的冠冕更加吸引人,更能激勵人心。

貳、一起事奉不爭勝

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團體事奉中,有一樣功課是我們必須學習的,就是在服事中隱藏自己,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們要放下很多自我的觀念,要學習尊榮團隊,因為我們不再是自己,而是教會。

甲、節制是為得冠冕

在團隊事奉要學會隱藏自己,就必須要知道節制,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五節說:「凡較力爭勝的,諸事都有節制,他們不過是要得能壞的冠冕;我們卻是要得不能壞的冠冕。」(林前 9:25)較力爭勝是希望能得到冠冕,因此在達成這目標之前,要不斷的約束自己讓自己保持在團隊最佳的狀態。

團隊的事奉需要有這種約束力,因為聖經上說:「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 2:5)所以,「規矩」是為了要讓團體在事情上有所依循,可以在範圍內讓大家一起同心向前。不論是在運動場上,或是在神國的服事上,其實也都一樣,我們做上帝的工也有我們的屬靈原則,就是忠於上帝、忠於聖經、忠於異象、忠於教會。

在神國服事沒有捷徑、也沒有小路,屬靈生命的成長就是需要在扎實堅固的環境中,才能熬練一個人的屬靈生命。我們既然都在這條天路上面來奔跑,就應當知道我們是要如何跑、我們要朝哪一個方向跑,求上帝帶領右昌堂,能夠同心合力,一同齊心奔走這一條天路。

乙、要得不壞的冠冕

我們奔走這條天路,是因為我們知道在生命終點有冠冕為我們存留,雖然我們也一樣有所節制,有所約束,但是我們所追求的是那更高的價值,就是那不能壞的冠冕。所以當保羅即將走完他人生路程的時候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提後 4:7~8)

或許有人信了耶穌幾十年,仍然不知道他信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也有人懷疑信這信仰有意義嗎?保羅用他一生所為我們做了示範,他堅守這份信仰是因為他嚐過主恩的滋味,他堅持奔跑這一條道路是因為他經歷過上帝的榮光。所以他在提摩太前書六章12節說:「你要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你為此被召、也在許多見證人面前、已經作了那美好的見證。」

基督教早在唐朝貞觀年間就已經傳入了中國,這聶斯多流東方教會,我們一般稱為景教。經過現代的神學判定,他所傳的教義是正統。但是在當時代卻是以異端而論被放逐到非洲,沒想到三百多年後輾轉之間竟然開始出現在中國的敦煌,就在貞觀九年由宰相房玄齡迎接主教阿羅本正式進入中國開始傳教。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裡面有一段文字令我非常感動:「餧者來而飯之。寒者來而衣之。病者療而起之。死者葬而安之。」意思是說飢餓的人來,為他們預備飯食;寒冷的人來,為他們預備禦寒衣物給他們穿上;生病的人,為他們治療到可以起身;死亡的人為他們安葬。

能夠行這些事都是因為他們體會到上帝憐憫心腸,而生出信心的行為。這就是愛的行為,愛的行為裡表現出來的就是上帝的愛,所以每個領受了上帝愛的人,他們都明白,這愛裡面有著上帝的託付,就是讓這份愛發揚出去。

因為愛既永不止息,愛就永遠存在。在這個世上,沒有任何事物能比上帝的愛更能滿足心靈,也沒有任何力量比愛更堅韌,看似絕望、看似憂愁,看似灰暗、看起來似乎一無所有,但是因為有愛,人生才能重新有盼望,也因為有愛生命才得以更加豐盛。我們應當存著感恩的心,為這份愛奔走這條天路。

丙、奔跑不能無定向

所以保羅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林前 9:26)我們既然認定我們是基督徒的身份,就要在我們所認同的身份意義上面來奔跑。我們不要認同了基督信仰的身份,卻活不出真實信仰的人生,這種情形就像保羅告訴我們的,奔跑像那沒有定向的人一樣。
其實在各種體育競賽中,我們會發現真正決定勝負的,不一定是一個人的技巧熟練度,而是一個人的心態,因為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狀態。人如果沒有經歷,心裡就會忐忑,所以人生往往在越重大的抉擇上,有些人就越容易失手,他並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自己,有很多人的失敗,是敗在內心的“在乎”。

這種在乎有時候會讓我們戰戰兢兢,在這有限的生命中,我們可以去學習很多,我們可以去經驗很多,但你心底的在乎與不在乎,會決定你的發揮程度。如果我們患得患失、心中有所顧慮,即使是有再好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發揮。

我們既然認同這個身份,就不要再懷疑,我們還有許多的夢想要去實現,我們還有好長的人生路程要奔跑。人不是只為了自己活而已,我們的生命還有更高的價值意義等著我們實現。我盼望所有人都能為別人留一盞點亮的燈,用愛點亮你所能照亮的每個角落。

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高雄,我希望你可以為高雄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全楠梓,我希望你可以為楠梓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可以照亮整個右昌,我希望你可以為右昌點亮你自己;如果你的亮度只能照亮全家的人,我希望你可以為全家人點亮你自己。

我們這樣做,可能看不見有什麼果效,但是如果只定睛在那看得見的,我們就會只感受那短暫的榮耀,而無法看到永世榮耀的冠冕。我們為著信仰奔跑,就是為著將來那看不見的冠冕在奔跑,就是上帝為我們存留在天上的基業。

我盼望每個弟兄姊妹,都願意用信心看見屬於自己天上的基業,這世界終將會過去,人的生命無法抓住這世界短暫的財富和榮耀。求上帝讓我們有向著標竿直跑的心志,願意追求更卓越的生命意義。

參、克服己身齊為主

在前面我們說到節制,節制是不能隨著自己的意思來做,凡事都有它的定規,有它的約束。不僅如此,哥林多前書九章廿七節這裡還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甲、攻克己身為事奉

說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除了在我們本身的行為上克制、約束之外,另外還要「攻克」的就是自我心態上面的問題。長久以來我們都是為著自己著想,都想為自己多得一些,所以生命就為著名利、財富在努力,以致於沒有辦法在其他事上挪出一點時間,因為害怕一旦放手可能就失去。

這讓我想到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個地方,經常會有山裡的一種猴子跑到農田裡面去破壞農作物,其實它們的目的,也都很簡單,無非是儲備一點糧食,也是為了自己的生計。所以當地的人有一種捕猴子的方法,就是在家門口放一點米誘使猴子來。他們那裡有一種獨特的瓶子,細細的瓶頸,大口的瓶子,這個瓶頸的尺寸剛好就是猴子的爪子可以伸進去的大小。這瓶子裡面就放著大把大把白米,等著猴子來偷。

到了晚上猴子出來偷米了,猴子偷米的時候,把它細細的爪子順著那個瓶頸塞進去,然後抓起一把米就想要抽出來,但是怎麼用力就是出不來。手張著的時候可以伸進去,但是一旦牠握上拳頭就出不來了。其實猴子只要放手,他的手就可以出來了,但是沒有一隻猴子願意這麼做。

這麼多年來,這個地方世世代代相傳,用這種細口的瓶子裝米,一定可以每天晚上捕到很多隻猴子,早上起來都會看見一隻一隻猴子坐在那裡,手裡抓著一把米,在跟那個瓶子較勁,但是就是出不來。

我們聽到猴子這個故事,大家都會覺得好笑,但是我們有多少人生,手中就抓著這一把米不肯放手呢?我們有多少是心中最珍貴的東西呢?不論有多珍貴,人到了終點終須放下,而且放下不代表我們就會失去他,有時候放下因為心境寬廣,看得更多得到的反而更多。

所以攻克己身,是要學會懂得如何放手,只有放手才能看見更多。放下利益,就會看見上帝無私的愛,學會付出;放下名譽,就會聽見最真誠的聲音,學會安靜;放下自己,就會看見真正的自己,在單純中盡情發揮自己到最好。所以攻克己身,一旦學會放下,我們就能夠在事奉上盡心努力。

乙、警醒事主不遭棄

因為我們攻克己身是為了事奉之後的榮耀冠冕,是為了在生活與信仰中達到平衡,所以最後保羅提醒我們,這一門功課是必定要學的功課,也是必須要經歷的功課,免得如同經文上所說的「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 9:27)這是我們所要警醒的。

這裡說傳福音給別人,「傳」這個字,是指著:傳報、宣佈。就好像一個國家的發言人,宣佈了一項非常重大的事情,但是這一位發言人對自己所說的,卻沒有按著去做的話,這是會被人取笑的。所以,說到這裡,我們要想的問題是,傳福音我們是怎麼傳,我們不論怎麼傳,自己都必須要在自己所傳的道理當中,這樣才能讓人信服、才能讓人相信。

如果我們在外面向人傳十字架的道理,自己卻不願意背上這十字架,只願意觀看別人背十字架,這是會使人拌跌的。就好像耶穌描述法利賽人的生活,是能說不能行,只是自己在說高調一樣。自己若都不願意信、自己若都不願意去行出福音的生命,這福音是不會被人給吸引。

結 論

所以我們傳福音,要儆醒我們自己,一旦進這場福音賽事,我們就必須要盡心、忠心跑完這一段路程。這是運動家的精神,這也是我們在信仰上的堅持,求上帝帶領我們,願每個人在這一場信仰人生的賽事,當我們一起同心走的時候,能夠明白我們是處在什麼地位,能夠明白我們應當怎麼做。

願主讓我們一起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等待,一起到達終點,相信到那時候,將有千萬聖徒在終點為著我們的忠心、持守這條信仰路程而鼓掌、讚美。這不僅只是獎賞,而是一份永恆不朽的榮耀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