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20110619 曠野十探(二)失望中的試探

曠野十探(二)失望中的試探         出埃及記 15:22-26
    弟兄姐妹平安,在上一週我們提到以色列人的第一個功課,就是在懼怕中上帝給他們的功課。這些被摩西帶領出埃及的百姓,從小就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沒有經歷過曠野的生活,在曠野怎麼生活,這是他們現在要克服的一項功課。
壹、順服第二課:水的試驗
    開始前想問大家,信耶穌得永生好不好?但是得永生之前先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要不要,先讓你背十字架的背部長繭之後再走要不要?我相信可能沒有多少人願意,但是如果不這樣做,以他們現在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承受上帝的應許,所以曠野的熬煉是他們必須且一定要學的功課。
一、埃及失敗回憶錄
    今天我們要繼續來看以色列人在曠野的熬煉。上帝藉著十災擊打埃及法老,法老不得不讓以色列人出去,但是內心的不甘心,將以色列人在曠野的轉回,認為是帶他們回埃及的好機會。不過,這一次的出擊,埃及是輸得一敗塗地,連輓回的機會都沒有。這讓我想到中古時期西歐第三次十字軍東征的故事:
    大概在十二世紀末,阿拉伯英雄薩拉丁攻占了耶路撒冷,俘虜了耶路撒冷國王。這時候的羅馬皇帝腓特烈一世這紅鬍子皇帝和英國的獅心王理查一世和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發動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他們信誓旦旦地宣稱要收復失地,打算把以前的損失通通奪回來,於是帶著最先進的武器,穿著最好的防護盔出征。
    結果沒有想到,走到一半,在過河的時候,羅馬皇帝這紅鬍子皇帝,因為馬失前蹄,紅鬍子皇帝就跌進了水裡面。都是先進護衣惹得禍,因為盔甲太重了就這樣噗通一聲,人就消失在水面上再也浮不起來。十字軍三大領袖之一就這樣還沒打就死了,羅馬軍隊就這樣班師回朝。其他兩個因為不合,法國國王腓力二世藉機也返回自己的國家。
    只剩下英國狮心王查理二世和他的軍隊和薩拉丁打仗,雙方雖然互有輸贏,但是因為沒有任何的好處而雙方達成停戰協議。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就這樣失敗了,只不過我們看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一場戰役,雖然是宣稱要收復失土,但更重要的是要奪回農作經濟和珍貴調味材料的主權。
    而當時的法老軍隊也是因為面子掛不住和龐大利益的損失,傾巢而出要帶回那些逃跑的百姓,只是他們面對的不是薩拉丁,而是萬軍之耶和華,所以他們個個都像羅馬的紅鬍子皇帝,跌進海裡再也浮不出水面。
二、信心凱歌後的功課
    以色列人看見埃及人全都淹沒在海面上,他們個個都歡欣鼓舞,讚美上帝的能力。在出埃及的十五章大半段都記載摩西和米利暗對上帝讚美的話。我相信這件紅海事件,一定是震驚鄰近的國家。因為上帝對摩西說過,祂必在法老和他全軍身上得榮耀。因此在151415節這裡說到;「外邦人聽見就發顫,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那時以東的族長驚惶,摩押的英雄被戰兢抓住,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 15:1415
    這些對上帝讚美的話,看見他們是更加信服上帝。這些看得見的神蹟帶給了以色列人極大的鼓舞作用,不過上帝使紅海分開的神蹟,不單單只是為了拯救以色列人,祂還有震懾那些其他國家的人民,讓他們在驚惶、戰競中,心都消化不再有膽量,所以上帝在法老和他的軍隊上得到榮耀。
    只是,這些身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他們對上帝的信心不是很長,聖經上描述的時間只有三天。這是怎麼回事?經歷這麼大的神蹟,對上帝的信心只有三天?出埃及記1522節說:「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水。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三分鐘熱度的經驗,我也累積了相當多的這種經驗,這種三分鐘熱度,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常常會發生「虎頭蛇尾」的情況。那以色列人呢?他們才在三天前歌頌讚美上帝的拯救,彰顯祂的能力,尊榮上帝的榮耀。結果三天後,這些頌讚的讚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的唉哼和埋怨,因為他們沒有水喝。
    他們從前在埃及過慣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在安逸當中,我相信他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會到曠野。他們也從來沒有經歷過曠野,當他們離開埃及,然後過了紅海,就真正進入曠野,他們真正就要在曠野當中生活。那曠野的日子是怎麼過呢?他們曠野路到底要怎麼走呢?聖經告訴我們,他們日夜有雲柱有火柱圍繞他們,
    只是他們的信心指數為什麼會這麼快地從高點往下跌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水喝,他們口渴。在這裡他們又再一次要開始學功課,只是沒有水喝而已,為什麼短短三天時間,就能夠馬上轉變他們對上帝的心呢?這其中真有許多的疑惑,我們一一的來解開。
貳、試探的起因:找到了水,產生希望
    我們再從22節這一段經文來看,這裡說:「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裏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 15:23
    如果按照聖經字面上的描述,他們不是沒有找到水,就在這些以色列人他們行走了三天之後,就在瑪拉這個地方找到了水。走了三天終於找到水了,大夥兒一聽到發現了水相當的高興,雖然並不知道曠野是這麼難走,不過呢總算是熬過這一段路。正當他們還在高興找到水的同時,他們也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那裡的水不能喝是苦的。水怎麼是苦的呢?
    想想我們也會覺得很可惜,他們從當初出曠野一路都在找水,在這個地方終於找到水,這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希望。結果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已經到嘴邊的水卻水不能喝,因為水是苦的,所以他們就給這個地方起名叫做瑪拉。在這裡我們發現到,上帝給了這些以色列人一個曠野的功課,就是看見的希望不是真希望。這是在水的事情上經歷信心的試驗。
    這是內心的信心考驗,我也相信這是隨機的,並不是上帝刻意安排。只不過是要藉著這件事情,看看他們內心所看重的是物質還是上帝。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東西,一切都會隨著機遇而來,但一切也都會隨著風波而走,在每一個際遇裡面,我們如何做到合神心意呢?莊子在繕性篇裡面有一句話說:「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莊子繕性》。
這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裡,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中,這個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本末倒置。所以物質往往是一種利益,可以迷失了我們的判斷,世俗往往是一種言論,是一種眼光,可以擾亂我們的價值觀。
如果一個人喪己於物,迷失自己的性情在物質或世俗,那麼這個人內心就徹底的失去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要自己不迷失,關鍵就在於我們不要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看重於我們的上帝。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享受當下,只是美好終會過去。有很多苦難的事情,我們雖然處在環境當中,只要把它扛過去,苦難也是會過去。
    我們知道他們在第一次的考驗中並沒有通過,所以第二次的試驗還是這個功課,只是這一次的考題換作『失望』,只不過這次的試驗最後還是變成了試探。我們或許可以想說,當這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們可以求賜水的上帝,解決他們現況,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已經迷失在他們所需要的物質需求上,無法改變他們的價值觀。
弟兄姐妹,我們也要在這裡學習一件事,就是不要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我們所認為的事情上,也不要陷入夢想的完美假象中,因為這樣很容易使我們幻滅,幻滅所帶來的結果將是更大的失望。我們所當定睛仰望的,應當是賜我們百物的主,而不是物質本身。
哥林多前書1013節說:「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聖經告訴我們,我們所看得見的不是真實的,應當將希望焦距在上帝的身上,而不是在我們眼前所見的事情上。
參、試探的出現:有水卻不能喝,陷入失望
    我們繼續接下去來看經文,2324節說:「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裏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甚麼呢?」」(出 15:2324)剛才我們提到說我們對事情希望寄託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我們從這兩節可以看得很清楚。
一、失望是情緒的引爆點
    當人的情緒從滿心的期望陷入到失望裡面的時候,這負面的情緒馬上就會爆發的。在這邊這些以色列人,看見到了嘴邊的水不能喝,馬上陷入失望之中。這情況就好像太太辛辛苦苦的在大熱天預備好一桌的飯菜,滿心期待先生、孩子回到家裡,有一頓熱騰騰新鮮的飯菜。結果等到先生孩子回到家,因為天氣熱沒什麼胃口,想說等涼一點再吃,也沒多說什麼,就說我等一下再吃,然後孩子也不吃。
事與願違,辛辛苦苦的準備這些菜,竟然沒有人捧場,失望的情緒馬上起來,生氣地說:『不想吃最好統統都不要吃,我把它全部都丟掉。』這種情緒反應,又讓我聯想到,摩西可能也顧念到這些百姓已經非常渴了,就對他們說:「你們喝吧!」因為摩西自己還沒喝過不知道水是苦的,然後就繼續說:「渴了就多喝一點,後面的趕快來喝水。」
    其他嚐過這水的味道的人,因為解不了他們的渴,已經陷入失望當中,這時候摩西又適時的補上一句,「喝吧!多喝點。」負面情緒就在這時候引爆出來,生氣地說:『你給我們喝的是什麼呢,這水是苦的你叫我們喝什麼?』摩西自己也很累、很渴,現在又要接受他們情緒的衝擊,那麼現在怎麼辦呢?
這些百姓他們就開始發怨言,所以你看,他們剛剛過紅海,結果他們就發起怨言來,他們說:「我們喝什麼呢?」。從前在埃及喝什麼都不必問說我們喝什麼?到處都是水,要問的只是問說要不要加點糖加點蜂蜜,喝的都是自然的,也不用怕會有塑化劑。但是現在呢?在曠野水像珍珠一樣珍貴,找了三天都沒有水,好不容易有水了卻不能喝,所以他們對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
他們有這種反應,也算情有可原,因為他們沒有在曠野生活過,經歷這件事當然就不知所措,在沒有任何經歷的情況下,心裡面因為失望而出現埋怨的話。他們現在到了這個地步,相信也筋疲力竭了,但是我們要知道,很多功課都是在我們灰心失望、身體疲累,軟弱到不能的時候,才能真正經歷到上帝的恩典。
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從這些事情裡面,上帝仍然不斷透露出一件事,就是『要知道,要認識我是耶和華』,但是從他們的反應裡面我們仍然看見,他們還不認識帶領他們出埃及的上帝,所以在申命記82節,以色列人在約旦河東,準備要進入迦南地的時候,摩西對下一代的以色列人說:「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
這曠野路,上帝不斷試驗他們,是要知道他們的內心是不是肯守祂的誡命、將信心寄託在上帝的身上。當然,任何事情都要有最壞的打算,我相信以色列人在這裡,也有他們自己的功課,這功課是什麼?就是要讓他們知道,只有上帝是值得信靠的,不要把希望完全寄託在我們所以為的事情上。
一旦我們把期望寄託在某一件事情上,就好像我下了一場決定性的賭注一樣。這樣做我們很容易被事情給捆綁,心思意念完全都會隨著事情的起伏波動而受到影響,若是寄託越大,相對的得失心的承受度就越小,所以從以色列人的反應我們就可以看見到,他們得到水不能喝的事實之後,無法接受事實,而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
發了怨言,表現出來的就是懷疑上帝的帶領,懷疑上帝不是真心要帶領他們進入祂所應許的地方,不然怎麼會遇到這件事。其實我們都看得出來完全都是因為他們內心太過依賴,將解決他們口渴的問題,寄託在瑪拉的水上面,而不是呼求上帝說,我們當如何行。
肆、試探的結束:醫治(耶和華拉法)
    當然,這件事情摩西首當其衝,接收這些以色列人的怨言。但是當摩西接受這些怨言的時候,他有過了上一次經驗,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他向耶和華呼求。在這裡他也如法炮製,在出埃及記1525節這裡說:「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裏,水就變甜了。」在這個困苦疲乏又乾渴的時候,只有摩西知道向上帝呼求,這些以色列百姓沒有一個人像摩西一樣呼求耶和華。
一、解決當務之急
    這些以色列人出了曠野仍然沒有學到任何教訓,仍然停留在發怨言、不知道該怎麼辦的屬靈光景;然而摩西在這一次又體會到了上帝的信實,再一次經歷到了上帝的拯救。所以在瑪拉經歷苦泉的這個事情,上帝處理了兩件事情,第一個就是解決了以色列人當務之急,然後又處理了他們根本的問題。
    他們的當務之急,就是上帝指示摩西的事。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當水變甜之後,自然就能夠讓這些口渴的百姓喝,而解決了他們急迫性的問題。有水喝身體上不足的部分得到舒緩,體力自然就漸漸地恢復過來。然而他們水的問題真正得到解決就是他們到以琳之後了。
接下來25節的下半段說到:「耶和華在那裏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裏試驗他們;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 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與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出152526
我們看到了這裡,上帝用醫治結束了他們在瑪拉的試探,我們可以說上帝醫治了他們,我們也可以說上帝使他們得痊癒。為什麼說他們得痊癒呢?難道他們有病嗎?那是因為他們帶著埃及舊有的疾病出埃及,就是他們在埃及那些舊有的習慣、生活模式以及他們原有的價值觀。
二、解決根本的問題
所以一直到了這裡,上帝在這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也在那裡試驗他們。並且告訴他們要留意上帝的話,行祂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上帝的誡命,遵守祂的一切誡命。上帝說只要他們做到以上所描述的這些,祂就不將所接在埃及人的一切疾病加在他們身上,這疾病是加上了上帝曾經在埃及所下的災害。
所以上帝在這裡又解決了這些以色列百姓根本的問題,這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就是他們在埃及的那些舊有思想價值觀,安逸、消極的生活模式,還有畏懼、順服法老的心。上帝在這裡定下律例典章,就是要這些百姓將他們定睛在埃及的思想價值觀,轉回到上帝的身上,這就是上帝他在這裡的工作。相信和順服是上帝所給他們的功課,這也是他們屬靈成長的秘訣。
這樣我們知道了瑪拉這個苦泉是苦的,而當地的環境也是苦的。當他們走了三天身心俱疲的時候,到了這裡身心靈也是苦的。而就在這裡,上帝祂作了醫治的工作,就是將水從苦轉變為甜,醫治了他們乾渴的問題,這是第一個醫治。而且也醫治了他們內心的軟弱和習慣。
結論:
我們自己也想想,我們成為基督徒,我們是不是也經歷過像以色列人在瑪拉所經歷過的事呢?我們每一個人坐在這裡都是相信耶穌、相信耶穌的死拯救了我們,而我們更要思考一件事,就是我們相信了耶穌,我們有沒有學習耶穌的樣式?
如果只是信而不學,我們只不過是在信仰宗教的迷信階段而已;如果只是禮拜天來做禮拜,而沒有學習、領受到上帝話語的教訓,我們不過是個傻瓜,浪費自己的時間而已。因為將來經歷了艱難困苦環境的時候,我們仍然不懂得仰望上帝,然後不斷的埋怨下去而已。
所以聽到,我們就要行道,我們不能只是在日常生活當中,把這個信仰當作是我們的一種宗教崇拜儀式,我們需要把信仰化作為我們的行動而身體力行,這才是我們接受基督該有的身份,就是基督徒。
所以在這邊我們看見,如果我們只是信而不學,我們會在這個信仰裡面從希望跌入失望;如果我們不在這當中學習到我們應當學習的功課,我們就是沒有進入到我們的真信仰裡面。我們所信的信仰是必須要學習的,信仰是必須要在我們生活當中流露的,只要我們全心交託,不把希望寄託在不可靠的事情上,我們就能經歷到上帝的信實和醫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