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20110417 信心成就不可能的救恩 路加福音廿三:33~43

  主日講道錄音檔案下載連結:http://www.badongo.com/file/25322415


引言:
按照教會的節期,今天是棕枝主日,也就是進入了受難週,而受難週的第一天,是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的那一天,我們在習慣上就把它稱之為「棕枝主日、棕樹主日、棕樹節」,不管怎麼樣,每年大約這個時候,一般教會都會紀念這些日子,甚至有些教會就會在大齋期間的四十天裡面,有禁食禱告的活動,來紀念、體會主耶穌的受難與十字架上的苦。
今天這個棕枝主日,我們也藉著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3~43節這一段經文,一起來思想主耶穌在被釘十字架時的情景,讓我們知道主耶穌他如何面對自己的苦杯,他不逃避也不膽怯,堅忍的完成天父上帝所給他的使命,為我們喝了我們所不能喝的苦杯。
壹、成就之路、死亡之路
        以歷史的角度來看,耶穌的死是個歷史悲劇,在猶太人的眼中,被釘十字架看來是耶穌事件的一個結局,但是對我們這些相信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的人來講,這是上帝大能作為的起頭。這是極不可能的計畫,也是極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不是我們人可以成就的事。
        從耶路撒冷到髑髏地這一段路,主耶穌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這一段路程到底成就了什麼,又失敗了什麼?是誰成功了誰又失敗了呢?
        甲、成就之路—神的恩典:在路加福音二十三章二十二節這裡說:「彼拉多第三次對他們說、為甚麼呢、這人作了甚麼惡事呢、我並沒有查出他甚麼該死的罪來.所以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彼拉多三次審判耶穌查不出有什麼該死的罪刑,但是群眾的聲音勝過了彼拉多審判,眾人的聲浪滿了整個廣場。彼拉多面對猶太人的官長所給他的壓力,他面對法利賽人和文士的要求,更面對廣大群眾的輿論。最後他是妥協了,因為猶大省從羅馬政府征服收編為羅馬的一個省份之後,一直就不平靜,他現在無力去挽回這個局面,他不希望結果演變的無法收拾,更不希望因為這一件事成為一場暴動。
        而且說實在的彼拉多沒有必要因為耶穌,而跟這些猶太人和官長唱反調,所以在馬太福音廿七章廿四節這裡說:「彼拉多見說也無濟於事、反要生亂、就拿水在眾人面前洗手、說、流這義人的血、罪不在我、你們承當罷。這些在廣場的那些人,竟然也不在乎這流義人的血的罪,歸到他們或是他們的後裔身上。
    所以群眾的力量有時真的是非常可怕,一旦群眾的情緒被挑起來,要壓制下來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台灣的政黨,用這種群眾的力量來達成他們的目的,但是你真的跑去問這些群眾,他們是不太知道真正原因的,真正去問那些阿桑,他會告訴你,坐遊覽車有很多的便當錢可以拿所以才上來。
    以前上網查過一則新聞,新聞的標題說:為一千多元四嫌犯砍殺計程車司機三十一刀。這四名嫌犯年紀都很輕,最大的廿一歲、小的還未成年。這四人平常就遊手好閒,他們這些人沉迷在網咖,因為沒有錢花用,竟然提議搶劫,這個提議還是那個最小的突發奇想,沒有想到其他三人竟都同意,犯案前一天他們到五金行買了四把西瓜刀,再隨機挑選倒楣的司機下手,沒想到司機為了保護租來的計程車拚命反抗,但他們也拿刀不斷猛砍,前後砍了31刀。
四十七歲的被害人在深夜被人發現在大肚山的望高寮,就在台中縣市交界附近,他渾身是血,倒臥在路旁,向路過的民眾求救,但是因為身中31刀,有幾處刀傷都非常深,因為流血過多最後仍然送醫仍不治。他們把計程車司機殺害後,劫車開往南投途中,還停在超商前下車買菸買酒慶祝。十幾個小時之後這些年輕人就在一處網咖被捕。
由於手法凶殘,儘管落網後才知道嚴重性而懊悔,也無法彌補所犯的錯。後來在員警追問他們說:「為什麼要把人砍成這樣?」,一名嫌犯竟然回答說:「他們幾個人圍過去,我也就跟著砍。
    這些年輕人長久麻痺在遊戲世界中,已經不知道事態的嚴重性,一句話:「我們去搶劫」他們竟然都被煽動,只為了一千九百八十三塊錢,喪生了一個無辜的生命。想想如果光靠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他們懂得利用奮銳黨的力量,以及群眾的壓力,來壓制彼拉多最後贏得勝利。
    這是耶穌的考驗,這是耶穌必須經歷的事,耶穌基督為了成就神的救贖計劃,一步一步的面對、接近並且最後承受死亡,這是神最偉大的救贖計劃,是上帝對我們人最深的愛。所以約翰福音1224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 12:24)主耶穌就是那第一顆麥子,這一條十字架的死亡之路,主耶穌為我們開出了成就救恩之路。
        乙、死亡之路—罪的終點:耶穌的死,對那些祭司長、文士和法利賽人來講這場比賽似乎是贏了,他們內心正快樂著、慶祝著,因為他們的計畫真的成功了。自耶穌出來傳道開始,就一直挑戰著文士和法利賽人他們所維持的律法和地位,因為耶穌的傳道找回了遺忘了幾千年的真正精神,卻與現在的規條格格不入,所以這些文士、法利賽人處心積慮要除掉他們的眼中釘。這個場景讓我想到耶穌所說過的一個比喻,就是兇惡園戶的比喻。
(一)惡園戶的比喻:一個葡萄園租給了園戶,主人在外久住,時候到了就打發一個僕人去收租,園戶不給還暴力相向,這僕人只好空手而回,主人再派其他僕人去收租,也是這種下場。主人就想說派他的兒子去總可以吧,園戶們應該是會尊敬他吧。但是沒有想到,這些園戶為了維護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名利與地位,竟然產生殺機,就把主人的兒子,這將要來承受產業的給殺了。
這個比喻說完之後,耶穌說了一句話:「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路2018)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耶穌對他們這些,自以為義卻不知道已經走在死亡的人的警告。然而耶穌越是警告,他們心裡越是鋼硬,他們心中現在所充滿的就是如何抓住耶穌、要找到耶穌的把柄。但是我不相信這些所有的文士或法利賽人都這麼痛恨耶穌,一定有些是誘導者、煽動者,其他人因為同儕的關係或是被錯誤的訊息所蒙蔽,在不知道真實的實情之下,產生了跟耶穌的對立。
耶穌因為這一群人,一步一步的走向了人生的死亡之路,最後死在十字架上面,當耶穌斷氣的時候,路加福音二十三章四十四節這裡說:「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頭變黑了.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在聖殿供職的那些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看見幔子被裂為兩半的時候,他們真正經歷到恐懼所帶來的絕望。雖然他們後續作了許多的措施,為了要平息耶穌被殺所產生的效應,都只是為了要減除內心裡面死亡的恐懼與絕望,但是已經來不及了,人已經殺了、死了,罪也已經定了。
我們身為基督徒真的要分辨什麼是屬神的、什麼是屬魔鬼的,千萬不要人家說什麼就聽什麼,有時候流言的殺傷力是很大的。要知道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傷害了別人,這種傷害是隱藏的,給人的影響也是最深的,就好像那個年輕犯人所說的:「他們圍過去,我也就跟著砍。」當下犯了大錯而不自知。
貳、觀看、嗤笑、戲弄
    耶穌踩著艱困的步伐一步步的來到了髑髏地,這髑髏地意思是頭蓋骨,可想而知這是一個地形突出的地方,也是他們執行刑罰的地方,就好像中國古代也有這種行刑的地方,我們叫做「午門刑場」。三十三節這裡講的很清楚,他們就在那裡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然後又釘了兩個犯人,這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
        甲、百姓觀看:這髑髏地充滿著許多人,有為耶穌哀嚎痛哭的婦女和耶穌的跟隨者,有去觀看熱鬧的百姓,也有官府的人和羅馬兵丁。有人覺得惋惜,也有人只是來看熱鬧,好像他們到羅馬競技場觀看那些新鮮刺激,又血腥的事情。羅馬人公然的讓百姓看這種血腥景象,是有著警告的意涵在裡面,是要警告百姓不要犯罪,不然下場就這樣。但是諷刺的是他們所殺的人是一個沒有犯過罪的義人,所受的苦楚卻是遠遠超過一個犯人所應當承受的。
        乙、官府嗤笑:官府輕慢、嘲笑一個無罪的人,只因為他的上面釘著一個牌子『猶太人的王』,以及一些眾所皆知的神蹟奇事。許多人經歷到耶穌的醫治,使人病得醫致、瞎眼得看見、被鬼轄制的得釋放,使信者得真自由。這些彰顯上帝恩典和憐憫的作為,都成為了攻擊耶穌的話題說:『你若是基督,是神所揀選的彌賽亞,你救就救你自己吧!』
        丙、兵丁戲弄:看到上司如此,這些兵丁也跟著有樣學樣,反而還變本加厲,譏笑以外還戲弄一個將死的人。從耶穌被釘十字架之前,這些兵丁就已經開始了他們的遊戲,就是他們執行這一項死刑的獎賞,就是犯人身上的衣服。
其實如果你們有看過一些犯人即將行刑的死刑犯影片或戲劇,我們都知道死刑犯上刑場,這些執行槍決的憲兵,是對這些即將受刑的犯人都是非常尊敬的,而這些死刑犯為了感謝執行者給他們一個乾脆的解脫,腳鐐上面都會綁上紅包。最後一根煙、最後一杯酒,然後送他們上路。當槍聲響起,腳鐐手銬一鬆開,這些紅包絕對都是買東西給大家吃,所有人吃都是尊敬著吃。
    可是我們在這裡卻看不到耶穌有一絲絲被人尊敬的地方,赤裸著身體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之前還要受到這種嘲弄。當年的作家西塞羅所說的話:『如果必須要受死刑的話,也要盡所能地避免用十字架這種刑罰來死。』就因為十字架的刑罰是既悲慘又低賤的,所以也才能救贖這些既卑賤又骯髒污穢的我們。
參、求你紀念
    然而在這些譏笑嘲諷之後,我們回到耶穌身旁的兩個犯人身上,他們一樣是被釘在十字架上,內心的反應卻是完全不同。一個是同樣和其他人一同嘲笑、譏諷與他同樣遭遇的耶穌,但另一個卻是看清楚、明白了耶穌的遭遇與景況。
    甲、不可能的時候
所以一個死都要找一個墊背的,這種心態使得他既不懂得尊重人,就更不會尊敬耶穌了。可是另一個犯人內心世界產生了極大的變化,他責備另一個同伴說:「你既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麼。我們是應該的、因我們所受的、與我們所作的相稱.但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 23:40~41
    這名犯人敏銳的察覺到耶穌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一個四處傳神國福音,到處醫治人、使人心得平安的「和平使者」,有誰會不知道耶穌這名字,這個大家心目中的義人、一個偉大的先知、一位救世主彌賽亞,如今竟然受到這種待遇,在垂死之際還不忘求上帝赦免他們所犯的罪。這種不可能出現在人身上的憐憫心腸,也難怪他會責備另一個同伴說,「我們所受的是應當的,這個人沒有作過一件不好的事。」
    乙、不可能的信心
就因為他心裡面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看見了上帝的作為。在最後的關頭,在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之下,他抓住了這最後一次的機會,他向耶穌說:「…耶穌阿、你得國降臨的時候、求你記念我。」他的信心真的是小的可憐,連開口說求你讓我跟隨你的勇氣都沒有,「紀念」這個字可以說是一種對死亡之人的追念,所以他只說:「當你在天上得國享榮耀的時候,追想我這個曾經與你同釘在十字架上死的真正罪人。
    患血漏病人的信心:在路加福音八章43~48這裡也敘述了一個小小的期盼,就是患血漏十二年婦人的故事,十二年是多麼漫長的痛苦日子,根據摩西的律法,這樣的女人不可以接觸任何人,任何人也不可以去接觸她,他想盡辦法要得到醫治,用了一生的積蓄,仍然醫不好。因為耶穌經過那地,她的心中燃起了希望,她想,耶穌在那裏,只要我能觸到祂,我就能得幫助,那實在是大膽而絕望的舉動,因為一旦發現很有可能會被人用石頭打死。
但是希望驅使著她如此行,所以他觸摸到了耶穌的衣裳而得到醫治。耶穌停下來問,是誰摸我?祂知道好奇群眾的擁擠,和一個出於需要和信心之人的摸觸之間的區別。所以祂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從我身上出去。」那女人知道不能隱藏、就戰戰兢兢的來俯伏在耶穌腳前、把摸他的緣故、和怎樣立刻得好了、當著眾人都說出來。」( 8:47
她顫驚是因為她極有可能會被石頭打死,她顫驚是因為她只是摸這一把竟然會被發現,她更沒有想到一個想到不行的小小盼望,卻產生這麼微妙的醫治,她顫驚有著許多因素,但是心裡的震驚才是她戰戰兢兢的主因,因為主耶穌發現到她了,我真的深信這個醫治比睚魯的女兒從死裡復活的作為還大。
一個不可能的時候,在一個將死的犯人身上產生不可能的信心,而這信心在極不可能的情況下發生極不可能的結果。耶穌告訴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23:43
有時候我真的沒有辦法想像,如果我是天使,我會有很多疑問,天上一個極其榮耀的君王在地上誕生的時候,天使天軍齊報賀救主的降生,這應該是萬眾慶賀的時候,而這救世主竟然出生在馬槽,當他在地上行完他的任務應該是凱旋歸來才對,卻是用如此低賤的方式回來,回來竟然還帶著一個罪孽極深的重刑犯回來。
雖然我們都知道耶穌是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但是他並沒有因為這一名犯人罪大惡極,已經無可救藥而不救。這一名犯人他知道他連捶胸頓足的資格都沒有,他只說:「當你在天上得國享榮耀降臨的時候,求你追念我這個曾經和你一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的犯人」
這讓我想到耶穌說過的找回迷失的羊比喻中的景象。這一百隻羊不知如何少掉了一隻,於是先將九十九隻羊擱下,去找那一隻羊,牧人不斷的找,他尋找的範圍擴大到溪邊、河邊、山地、沼澤,最後他發現這一隻羊,已經掉在一個深溝裡面去,牧人想盡了辦法要下到羊那裡去,雖然這一隻羊是最會迷失的,是最不聽牧人導引的,但是這牧人沒有因為找不到而放棄。牧人想盡辦法要救這一隻羊,他知道他必須親自下去才能救到這一隻羊,於是他撕掉他自己的衣服當作繩子下去,終於救出這一隻羊。
這一名犯人微小的期待、盼望,耶穌看見了也聽見了,為了救這掉落在罪惡深溝裡的羊,他自己來到這十字架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救得了這個迷失了的羊。如果這死刑犯是這樣,上帝對我們的救恩不就也是這樣嗎?耶穌在死之前吃力的告訴這一名犯人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 23:43)這一名犯人得救了,耶穌也完成了他在世間的任務說:『成了』。
所以我們要知道,上帝的拯救是何等奇妙的作為,祂的愛是何等的長闊高深,但是我們有多少次,我們常常被逆神、離棄神,然而神卻多次的救拔我們提醒我們免得我們掉落那深溝裡,我們卻不知道。
    成就之路、眾人悔改:上帝是愛我們,時常眷顧我們的,他成就他要成就的事。當耶穌釘在十字架上「知道各樣的事已經成了」( 19:28)就在那時聖經上說:「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頭變黑了.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阿、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2344~46
    這是一個奇特的景象,是不可能的時候,正午時間遍地都黑暗,似乎是天父上帝不忍心親眼見到自己的獨生子死亡而閉上眼睛的情景,耶穌的死天地動容。百夫長見天地的異象以及耶穌所成之事,就歸榮耀與 神說、這真是個義人。那些聚集觀看的眾百姓、看見了這些事、也都捶著胸回去了。這些景況都訴說著他們承認在這件事情上面犯了極大的錯誤,就如同耶穌曾經對他們所說過的話:「你們的祖宗殺害先知,你們修造先知的墳墓。」(路 11:47~48
     
    耶穌是我們的好牧者,為了找尋我們這些迷失在罪中的羊群,在罪惡的深淵裡找到我們,用極重的代價讓我們回到神的保護當中。耶穌在十字架上,他的死成就了上帝的救贖大能,讓每一個人都能藉著耶穌基督重生得救。耶穌死後第三天復活,更讓我們有永生的確據,因為祂說祂將要再來,一切所有的不可能都將成為可能,使我們永遠享受在上帝永恆的榮耀中。但願我們每一個相信耶穌基督的人,都能明白主耶穌寶貴的救贖是多麼重要,而一生願意緊緊跟隨我們的牧人耶穌基督。

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20110410 堅持謹守所信的道 希伯來書 3:7-15

 講章錄音檔收聽或下載連結:http://www.badongo.com/cn/audio/25322704/2011

  弟兄姊妹平安,感謝上帝讓我們能夠在我們所信的真到上,持續不斷的往前走。我們也知道我們的信仰道路,也是常常在路程中軟弱、跌倒,然後爬起來繼續往前走。這是一條漫長、艱辛的道路,要走這條信仰之路,我們需要謹慎我們的心,堅持我們的信念,堅定地在我們所信的道上來奔走。
壹、不信、懷疑,進不了安息之所(三:7~11
    我們今天所要查考的這一段經文,希伯來書三章的7~15節,我們還要參考民數記13~14章的經文,這一段經文是要提醒我們這些仍然在所信的道上奔走的每一位信徒,謹慎自守,聽從上帝的命令,努力堅持下去。只要我們將可誇的盼望和膽量堅持下去,第六節說這:「便是上帝的家了」
甲、硬著心斷不得進入安息(7~9
希伯來書三章7~9節這裡說:「聖靈有話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在那裏,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有四十年之久。」雖然希伯來書的作者是提醒那些在外的猶太人,但是這個提醒藉著聖靈,也一樣警告活在今日的我們。
人就是這樣,內心常常飄離流蕩就如同以色列人一樣,我們已經承認相信耶穌基督是我們的救主,內心卻仍活在罪惡當中不願意脫離埃及的生活。我們都知道,以色列人是上帝耶和華用大能大力,用各樣的神蹟奇事帶領他們出埃及,然而就在曠野,以色列人屢屢向上帝發怨言,硬著頸項存著不信的惡心,遭致上帝發怒。
這些以色列人自從上帝用他的能力敵檔埃及軍隊,順利的過了紅海之後,他們就開始進入曠野的路程,第一個目的地是上帝的山何烈山,上帝耶和華在那裡頒佈了十誡以及律法給以色列人,然後在那裡也完成了上帝要摩西製作的會幕。就在他們出埃及之後的第二年二月二十日,「雲彩從法櫃的帳幕收上去。」(民十11),他們又繼續開始了前進迦南的路程。
只是這一次的出發,他們已經完成了整個軍事上面的編組,各支派都經過點數,各支派各有自己的纛,是一批經過整裝之後的軍隊。然而一番波折,後來終於來到了通往迦南的門口「加低斯」,不過在這些路程中,這些以色列人對上帝的怨言,一次次的考驗著上帝對他們的耐性。
在加低斯這地方,摩西派了十名探子進去窺探迦南,經過四十天的窺探,他們回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從他們的回報中確實可以證實上帝所賜給他們的應許地是流奶與蜜之地,當地的出產極為豐盛,不過那地的民也是又高又壯,那些亞衲族人都是巨人,他們那些居民也都是巨人的後裔,因此他們說:「我們在那裏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民 13:33
即將進入迦南的時刻,他們原本可以直接進入迦南的,但是因為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對上帝給他們的應許存著不信的惡心,就在進入迦南的門口,上帝發怒了,這是最重要的關卡,就在這臨門一腳之際,以色列人因為他們的不信讓自己絆跌了,
十四章一~三節說這些:「全會眾大聲喧嚷、哭號,向摩西、亞倫發怨言說:「巴不得我們早死在埃及地,或死在這曠野。耶和華為甚麼把我們領到那地,使我們倒在刀下呢?我們回埃及去豈不好嗎?」」
這一次他們發的怨言,上帝深深覺得他們沒有要進入的準備,就在震怒中做出祂的決定說:「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民 14:22~23
以色列人的歷史教訓已經在我們眼前,他們不能進入安息,是因為不信的惡心。我們要好好省察自己,心裡面有沒有存在著不信的懷疑。上帝容許苦難臨到我們、試煉我們,如果我們經不起試煉,硬著心,埋怨上帝。好像這些以色列人一樣,不願意進入迦南,寧願生活在曠野不斷飄流。
因此一直到現在,聖靈仍然不斷提醒我們眾人,「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心,像在曠野惹他發怒、試探他的時候一樣。」(來三7~8),上帝的話是帶著上帝給我們的指示,只有當我們願意順服、聽從話語的人才進得了那安息之所。
乙、心裡迷糊,不曉得上帝的道路(10~11
這些埃及人,這些迦南人,他們不相信耶和華,上帝不會感到失望、難過,但是以色列人這些上帝要應許、賜福的百姓,從埃及為奴之家帶領他們出埃及,用了許多神蹟一路引領到了迦南的入口加低斯,他們仍然懷疑上帝的用心,仍然發怨言這是最令上帝感到傷心失望的。
跟隨上帝的帶領,是需要信心的,而且也需要在過程更多信心的看見,以色列人不信最大的問題,是在於他們對上帝沒有信心,他們只看見眼前的困難,沒有辦法看見在應許當中要成就的景象,所以上帝才說:「我厭煩那世代的人,說:他們心裏常常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我就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來 3:10~11
上帝的應許地在未到以先,就必須先要用信心的角度才能看見,就是那流奶與蜜的景象,這些人中只有迦勒和約書亞看見。他們撕裂衣服大聲疾呼對百姓警告說:「耶和華若喜悅我們,就必將我們領進那地,把地賜給我們;……但你們不可背叛耶和華有耶和華與我們同在,不要怕他們!」(民 14:7~9
這些百姓聽見迦勒和約書亞的警告後,心裡更加氣憤的拿拿石頭打他們!他們一次一次對上帝的帶領產生懷疑,也就一次一次地試探耶和華,所以上帝點數他們的試探總共有十次之多。而他們在這次的試探,確定了他們心中的懷疑,也就是按照他們心裡的懷疑來成就他們。
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他們心裡迷糊、不曉得上帝的道路,這是以色列人他們最大的錯誤。明明他們經歷上帝在曠野的同在,但是他們心裡仍然迷糊,他們心裡仍然不斷的在迷糊當中,他們想著埃及的好,想著埃及還有肉可以吃,卻並不曉得上帝的路,這才是他們最大的錯誤。聖經這裡說他們並不曉得,意思是他們並不認識耶和華,並不瞭解他們的上帝,並不瞭解上帝在這民族當中所發的憐憫。
我們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也這樣,我們信了主卻仍然生活在自己的日子裡。每個人有軟弱這是必然的,但是我們要求的是像大衛一樣的心志,大衛他軟弱沒有離開神,大衛他犯罪但沒有離開上帝,大衛在困苦艱難的時候,,更是緊緊倚靠上帝。這是我們最需要的,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奔走天路的人所需要的,這是一個持守、堅定的信心,當我們有這信心,我們就不會硬著心,存著懷疑的心最終進不了上帝的應許之地。
貳、趁著今日,彼此相勸
想一想,其實以色列人是滿可憐的,如果按照曠野的直徑計算,其實只要三天就可以離開曠野進入迦南地,但是就是因為他們的不信,他們對上帝的帶領產生懷疑,所以這三天的路程,他們足足走了四十年,所以希伯來書的作者警告我們,趁著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應當要謹慎,要彼此相勸。
甲、謹慎不信之惡離棄上帝
希伯來書三章12節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免得你們中間或有人存著不信的惡心,把永生神離棄了。」這邊講到存著不信的惡心,不信,是不願意相信,懷疑上帝帶領他們出埃及的這件事實。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把上帝的帶領當作是平常,甚至還不能夠分辨哪些是他們必須要相信,對他們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在希伯來書這裡所提到以色列人的例子,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見證,以色列人他們在渺無人煙的曠野,是天天生活在上帝的恩典中,他們三餐無慮,上帝天天賜下碼哪給他們,想吃肉上帝給他們鵪鶉鳥,讓他們吃肉吃到過癮,聖經上還說甚至他們吃肉吃到,肉可以從鼻孔裡出來,想像一下這是什麼樣的景況?
上帝是這樣帶領以色列人,不過這些人卻還對耶和華的旨意以及吩咐有所懷疑。懷疑上帝的帶領祂可以容忍,懷疑上帝的供應祂可以忍耐,但是懷疑上帝對他們祖先的應許,這是對上帝的侮辱,這是羞辱了主的名,褻瀆上帝信實的本身,這件事耶和華上帝不能容忍,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這是非常嚴重的不信任表現。
就是因為這樣,上帝決定不讓他們進入埃及,因為這是他們所想的,就讓他們成就。因此上帝說:「這些人雖看見我的榮耀和我在埃及與曠野所行的神蹟,仍然試探我這十次,不聽從我的話,他們斷不得看見我向他們的祖宗所起誓應許之地。凡藐視我的,一個也不得看見;」(民 14:22~23)最後只有迦勒和約書亞他們另有一個心志,意思應該是說:「他們有與他們分別的心志,時常專一跟從我。」
懷疑的心態與順服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一個是事事都存著懷疑,都用懷疑的角度,是一種不信任感的表現;而順服的生命所表現的是一種願意的生命,這是完全不同的表現,以致於在這次的窺探迦南,最後只有兩個人相信上帝的應許,所以上帝就給那兩個人進入祂的應許裡面,就是另有一個心志的迦勒和約書亞。
這在我們的信仰人生過程上面,也是常常會發生的事情,剛開始信主的時候,我們都很認真領受上帝的話語,就在我們信主過程越來越久,我們對真道的領受度就會越來越遲鈍,越久越會容易遲鈍,遲鈍到後來就迷糊了。甚至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完全不信了。
從這個角度來想,你可以想像「觀看上帝的作為」是什麼樣的情況,其實意思就是完全對上帝的作為完全不關呼自己的事一樣「袖手旁觀」,存心觀看上帝的作為「看你還能做出什麼?」這樣的心態來監視上帝的作為,當人用這種心態來到上帝面前的時候,要他相信耶穌已經是不太可能的時候了,因為即使是行一個最大的神蹟在他的面前,也是無法改變他懷疑的心。
這是非常可惜也是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希伯來書的作者面對這樣的景況,擔憂在外的猶太人信耶穌信到離棄上帝,所以他勸勉說:「弟兄們,你們要謹慎,不要你們有不信的惡心,把永生上帝給離棄了。」(來三12)我們求主給我們有謹慎的心,讓我們總是保持在相信、遵行,順服上帝在我們生命的帶領,願意在事奉中行我們所應當行的工作。
乙、趁著今日,彼此相勸
因此接下來十三節清楚明白提醒我們,總是要趁著今日=我們現今還活著的世代,天天彼此相勸,不讓懶惰、懷疑、不信、煩惱、愁苦等等,各樣今世的思慮影響到我們跟隨上帝的帶領,免得在罪中被迷惑,就漸漸的偏離上帝的道,而在舒適、繁華的所多瑪、蛾摩拉中被毀滅。
所以十三節說:「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我相信心裡的剛硬不是一次就能夠造成的,而是在許多的懷疑、憂慮、愁煩當中所產生出來的,就好像羅得,因為他和他的伯父亞伯拉罕,因為家產太多,他的僕人和亞伯拉罕的僕人相爭,他的羊和亞伯拉罕的羊相爭搶草吃。
這位伯父還是有長者的風範,他對姪兒羅得說你家和我家不可以相爭,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現在你選一個方向走,我就走反方向,你向左我就向右。羅得一看,這一邊都是山好像沒什麼養分,羊可能吃不飽,所以後來選擇了約但河平原,聖經描述說:「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創13:9
可見得羅得是很有眼光的,看見約但河平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羊吃了一定頭好壯狀,又肥又美。果然,羅得是越來越有錢,有了錢就想要住得好,後來就在當時候最繁華的所多瑪就買了一棟豪宅,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真的是這樣嗎?這樣的幸福有多久呢?
當羅得選擇耶利哥平原的時候,他本身就是存有慾望去選擇的,因為他沒有對他的伯父亞伯拉罕說,這肥沃的平原我們一人一半,上半給你下半給我,所以他的慾望就越來越大,漸漸的往罪惡之城所多瑪蛾摩拉去,享受那人間的罪惡之樂,結果,上帝對蛾摩拉的評價是什麼,聖經上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創 13:13
一個偏向罪惡的人,豈是上帝所喜悅的呢?我們真的要學習,體會上帝的心腸,明白上帝的旨意,讓我們的決定都是符合上帝旨意的決定,天天謹慎自己,謹守在真道中不偏移,不容許那微小的罪,在我們的心中蔓延,杜絕那些引誘在我們心中發酵,就好像十三節說的:「總要趁著還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勸,免得你們中間有人被罪迷惑,心裏就剛硬了。」(來3:13
參、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部分參考唐崇榮牧師希伯來書查經28、29講)
    甲、確實的信心,在基督裡有分
    我們不要容許罪在我們心中蔓延,以致於被罪給迷惑,最後是心存懷疑,篤信那心中的懷疑,心裡就會剛硬。只有當我們堅持那起初的信心,才能夠勝過心中的懷疑,讓主作王在我們心中,就像希伯來書3:14節說的:「我們若將起初確實的信心堅持到底,就在基督裏有分了。」
    堅持我們所信的,這是實踐我們異象的基礎,如果我們都對自己的異象產生懷疑,如何達成這使命,使徒保羅如果都對上帝給他的呼召和使命產生懷疑,怎麼會出現一位對將來這麼有貢獻的基督外邦使徒,因為他的出現,改寫了耶穌基督福音的信仰精神。因為有學者說過,耶穌基督祂設立了教會,而保羅把教會發揚成為宗教,讓人明白基督福音的精神。
    這一切都是要堅持的,我們如果都不堅持,絕對不會完成任何一件事情的,只有堅持到底,堅持那起初的信心,我們才能有強大的意志力繼續走這異象之路。如果堅持不了,最後仍然會選擇放棄。說到堅持,我要介紹一個人物,他叫做容閎,是廣東香山縣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學美國學生,也是美國耶魯大學第一位中國留學生,在耶魯大學的遊客參觀中心還有他的相片,他的生命可以說是為著中國而活,為著國家而奔走。因為他,在清朝恭親王(大清王朝的咸豐皇帝的弟弟)、李鴻章和曾國藩提倡的洋務運動才真正的落實。
    小時候家裡面窮,只夠給老大到私塾去讀書,其他的小孩就隨便了,那時候的宣教是以醫療和教育來傳福音,所以就在澳門就有一間洋人學校,就是馬禮遜紀念學校,聽說國父也在那裡讀過書,因為在那裡讀書不用錢,廣東人也不排斥洋人,所以就把容閎送到馬禮遜紀念學校讀書,但是就學途中因為爆發鴉片戰爭,學校暫時關閉宣教士都躲避戰爭。
    回家就有發生一個小故事,回去因為剛好碰到收割季節,所以小孩子免不了也都要下去幫忙,就有一個長輩聽說容閎讀過洋人學校,就跟容閎講說:「容閎,唱幾句洋人的歌來聽聽,唱得好就買糖葫蘆給你吃。」容閎就很認真的開始唱:「ABCDEFG…」,大家都給容閎拍拍手,說:「容閎會唱洋人的歌了!」這首ABCD的歌給容閎賺了不少糖葫蘆。
    鴉片戰爭結束之後,新接任馬禮遜學校的勃朗仍然把容閎接到學校讀書,就在六年之後(1847),勃朗牧師因病返回美國,離開時同意帶三人去美國,容閎第一個舉手、接下來是黃寬黃勝兩兄弟,他們三人就這樣開始他們的美國留學生涯。但是其中的黃勝因為生病返回香港,而黃寬因為得到倫敦傳道會資助的學費,後來轉讀蘇格蘭愛丁堡大學學醫,只有容閎一人留在美國升學。
    容閎到美國後就讀於麻省孟松預備學校Monson Academy)就讀,這是美國一所預備就讀大學的名校,而容閎兩年後(1850)順利畢業,還考入美國一等的大學:耶魯大學,勃朗牧師為容閎爭取到一個學園傳道會的資助,而成為第一名在耶魯大學就讀之中國人。四年後(1854)獲文學士畢業,後來返回中國。容閎在美國讀書唯一希望的就是能對國家有益處,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和他一樣出國留學。但是他等這一天的到來竟然等了十八年。
    回到中國的容閎原本想說太平天國能開創新局面,但是因為理念相差太多而作罷。而這時候的中國已經經歷了兩次的鴉片戰爭的慘痛,給了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認識與提醒,見識到洋人的科技和堅船利砲。洋務派的李鴻章上奏則給皇帝說,從前這些士大夫「無事則嗤外國之利器為奇淫技巧,以為不必學;有事則驚外國之利器為變怪神奇,以為不能學。」李鴻章和曾國藩,他們都在太平天國戰役期間,得到洋槍利砲的好處,他們都在當中有深刻的體認。
又因為天津發生教案,有西方宣教士被殺,教堂被毀,當時擔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出任調停,容閎做翻譯,曾國藩強烈的感受到中國真的很缺乏懂得國際事務的洋務人才,因此容閎建議派遣學生出國留學,這個建議得到曾國藩的支持,曾國藩、李鴻章聯名上奏同治皇帝,皇帝准了,皇帝在奏折上寫了四個字:「依議、欽此。」容閎回國後的第十八年,他希望能派遣留學生的計畫終於實現了。同治十一年(1872),連續四年,每年派遣三十位幼童生赴美留學,為期十年。120名學生留美之時,容閎亦被任命為留美學生監督及清朝政府駐美副公使,在九年後計畫被迫停止時(1881)隨留學生回國。
120名學生後來的生涯當中,他們受基督教的影響非常大,因為他們在美國就學的時候,全部都分散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基督徒寄宿家庭中生活,他們就讀的學校有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這些飽受歐美薰陶的學子,他們是中國礦業、鐵路業、電報業的先驅,他們當中出現了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出現了中國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現了中華民國的第一任總理。對於中國的現代化,容閎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晚年因為和康有為、梁啟超在百日維新政變運動中支持新派,事跡敗露被政府通緝而逃到香港,又因為支持革命在美國負責募款,辛亥革命成功之後,國父要容閎回國,但因病就在美國去世。一個飽受中國急遽變化時代的人物,他忠心的用他的生命、精神來為國家效力。
乙、不要硬著你的心
這是一個堅持的生命,這樣的生命是因為他堅持不斷在他所持守的信念裡面前進、突破。
今天教會裏面,會發現有一些現象,就是有時候有些人受洗,過了一兩年後,這班人就不見了,開始他們有跟從主的心,但後來信心失落了。若不堅持起初的信心,怎能進入神的安息呢?
盼望每一位弟兄姊妹,能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 立定心志,恒久靠主,主一定會帶我們進入神所應許之地,只要我們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常常謹記主耶穌的話:『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廿四13)因為希伯來書三章15節說:「你們今日若聽他的話,就不可硬心,像惹他發怒的日子一樣。」
我們要知道,當一個人以「不信」來回應上帝的時候,就是拋棄自己永遠的福份。當一個人以「不信」來懷疑神的真理的時候,就是自己與永恆的真理沒有關係。當一個 人把給他永生的上帝所給他提供的機會和恩典輕看的時候,他就是把永生丟掉了。
一件物品一旦被定義為沒有價值的時候,他就很可能就是被丟棄或是銷毀,因為他沒有價值了。如果那是福音的話會是怎樣呢?就好像一粒可以救你不用死亡的要,但是你卻把他當作是沒有用的東西丟掉了。請問,那真正可以醫你的藥,你丟的時候,你到底是丟那一粒藥或者丟你自己的生命呢?你是丟你自己的生命。
親愛的弟兄姐妹,以色列人因為輕看了上帝在他們當中的拯救,懷疑上帝對他們的應許,最後震怒在以色列人的輕視,最後哪些人一個一個的死在曠野。那是因為他們的心已經剛硬了,他們已經聽慣了,他們已經沒有興趣了,他們被罪迷惑的結果,就是對覺得不需要上帝了,上帝的救恩沒有價值。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上帝的喜悅.因為到上帝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 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 11:6)這裡一直強調的,就是謹慎、持守,用信心度日盼望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立定心志,恒久倚靠上帝,祂一定會帶我們進入神所應許之地,只要我們把起初的信心堅持到底,常常謹記主耶穌的話:「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廿四13